分享

浙江大学陈文智:协力智慧校园,打造“网上浙大” | 数字校园

 高校信息化 2020-11-07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

相比传统数字校园,它更强调对师生用户的行为、位置、时间、工具的感知和用户服务的体验,即5A(Anywhere、Anytime、Anybody、Anydevice、Anyhow)。

智慧校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多媒体教学发展阶段、数字校园建设阶段、智慧校园建设阶段。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是学校与外部世界间的交流和感知、师生不同角色的个性化服务、校内各应用和服务领域的互联和协作。智慧校园由智慧环境、智慧资源、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四大组成部分构成。

浙江大学智慧校园实践

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率先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其内涵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

在这个内涵的指导下,我们从2005年开始了有线、无线等网络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从2007年开始建设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数字化应用,2010年我们开始智慧校园初步建设,到2015年建设了更多的智慧应用。

浙江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框架包含三层架构、8个中心、15个子系统,如图1所示。

三层架构分别为系统支撑层、基础子系统、管控中心,而各种系统主要围绕基础建设、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应用建设和服务建设五大方面展开。

智慧校园基础建设方面

学校通过与电信、移动等多个运营商互联,建成了把机房、教室、实验室以及车、电器、仪器等物联网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的遍布七大校区的泛在网络。

智慧校园环境建设方面

在紫金港校区搭建了互动教学场景、远程授课教学环境,还建设有多重风格的智慧教室、课程摄制演播室,可以实现把课程实时推送到边远地区。

智慧校园校园资源建设方面

建设有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包括各类互联网的公用的资源,比如免费的电子书、开放课程等等;学校公共服务资源,比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字出版产品、数字档案等;师生自己的原创资源,比如发明专利、专题报道、学术成就等等。我们把这些资源进行汇聚、抽取,提供给大家检索,并通过各种方式服务师生,同时也可以服务社会。

智慧校园核心应用建设

我们建有一个大的数据仓库,核心应用包括节能减排、门禁管理、智慧安防、综合数据分析等系统。在共享平台方面建设有校园卡、统一身份认证、GIS校园地图、后勤基础数据库。

智慧学习服务建设方面

在服务建设过程中加强了很多技术方面的建设。比如,我们开设了“同时异地”课程技术服务,使异地的学校可以同时收看相同的老师的课程,也可以进行实时互动。课程平台建设方面,浙大开发的示范课程的课程平台,截止2017年3月,“学在浙里”页面访问量突破17万次/天,上线课程700余门,活跃课程580门,活跃用户数近4400人。

我们还做了学习分析方面的工作,包括评量、收集、分析和报告学习过程与环境行为的数据。

进行数据分析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依托教务处的学籍与成绩库,进行数据挖掘,发现相关规律;2.依托“学在浙里”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学习分析;3.依托图书馆借阅数据库、学习社区中的学生交互数据进行分析。学习分析的主要方式有:在现有的教务管理平台、课程学习平台上,建立一个通用插件,借助引擎自动获取数据并填入数据仓库。

基于智慧校园建设的项目研究

开展了基于VR/AR的虚拟环境的项目研究,使得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比如,微小卫星交互展示系统,浙大校史馆和浙江教育博物馆等项目,都借助了VR技术。同时,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也参与了相关的组织工作,包括智慧校园建设国家标准研制,已经成文正在报审过程中。

网上浙大

网上浙大是浙江大学在“十三五”期间最大的任务之一。启动网上浙大项目的背景是:一是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二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VR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

今年4月19号,浙江大学专门召开了“网上浙大”的启动会。浙大吴朝晖校长提出了“网上浙大”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信息发布空间、个人信息空间、网上办事空间、学术资源空间、在线教育空间、学术资源空间。

网上浙大是学校的新型办学空间

浙江大学有七个校区,五个校区在杭州,一个校区在舟山,另外一个校区在海宁,我们要把这些物理校区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从物质化向数字化扩展,支撑多校区办学。

网上浙大是学校的新型办学空间。“网上浙大”的愿景为宣传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可支撑多校区办学,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提高校务治理水平,最终将便捷全校师生服务。

网上浙大包括五大空间:第一空间信息发布空间,发布学校办学的各种信息;第二空间在线教育空间,支撑学校的教育教学应用;第三学术资源空间,有序揭示知识资源;第四空间网上办事空间,便捷全校师生办事;第五空间个人信息空间,展示师生学术成就。

网上浙大“一体两翼”建设方案如图2所示。

所谓“一体”是依赖于数据中心与资源中心,通过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等基础设施,提供一个信息化的能力开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构造统一通信、统一认证、统一支付、网站群、流程平台。

同时,在“一体”的带动之下,为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搭建校务综合管理开发环境、开放式信息服务开发环境,在管理方面包括:主要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资产管理、协同办公、学生管理等,在服务方面包括:学术资源服务、校务服务、校园保障服务等等。

网上浙大建设举措

举措一:基础校园网络,构造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平台,连接四个城市,八个不同的地点,至少10G的互通网络。网络架构采用多运营商互联、泛在接入。

举措二:云平台建设,通过私有云与公有云结合,对外与公有云互通,对内与校内平台互通的方式,把计算资源、云服务提供给师生。

举措三: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多措并举,构筑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安全防护体系,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队伍建设、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完善技术防护手段等方面具体展开工作。

举措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要是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和稳定性。主页门户:建立网站群管理平台。改版WWW主页,完成英、俄、德等外文网站建设;改造移动APP,建设学校微信门户,支持多终端的访问;校园卡平台:升级非接触式CPU卡,统一校园卡账户体系;改造自助终端、消费POS机终端等认证设备;完善在线支付、移动应用等支撑系统;流程平台:构建体系化的流程平台及管理体系,解决师生重复填报信息问题,解决传统的“纸质表单、手工传递”低效率流程审批问题。

举措五:构建网上浙大教育教学信息系统支撑体系——三层级。

举措六:建立立体架构,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学在浙大”包括有课程交流、课程互动、随堂测验等功能,还包括课程的点播、直播等。

举措七:主干业务系统建设。核心业务系统以“五大职能域”建设为核心,主要包括校务服务网及协同办公系统、房产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后勤综合服务网等。其他业务系统:包括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思政模块、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发展联络工作管理与服务平台(二期)、研究生培养过程监控和预警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移动客户端、安防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等。

(本文根据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在“2017高等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创新论坛”的演讲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