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笔记八:汉元帝最大的失策

 墨香笙樵 2017-12-18
之前说到西汉王朝灭亡始于汉元帝的糊涂,优柔寡断、朝令夕改,不能分辨臣下的忠奸。如果把皇朝的倒塌比作拆房子的话,任用 石显等佞臣只能算是拆了雕梁画栋等外装修,难看是难看了点但是不至于伤及根本。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大多数佞臣的下场都是被下任主子做掉。而太子才是国之 根本,汉元帝就是选了一个混蛋的太子,亲手抽掉了皇朝的大梁。说到这里还得插播一下太子的老娘--王皇后,这个女人很了不得比她儿子汉成帝牛逼多了,牛逼 的原因有三个:1、兄弟多,至少六个:《汉书》的记载是:家凡十侯,五大司马,外戚莫盛焉。大司马是西汉时握有绝对实权的最高军事长官,帝国二号首长,从 汉武帝起封,第一任是卫青和霍去病,嘿嘿。2、长寿,活到八十四岁。元帝死后的近六十年中,历经四朝。把持朝政,亲手立了哀帝、平帝和西汉末代皇帝孺子, 基本上从汉成帝翘了之后汉家的传国玉玺就没离开过她的手。3、是大名鼎鼎的王莽的姑姑。
插播完毕,元帝的太子就是有名的昏君汉成帝,他荒淫无道、 任用外戚,而且没有子嗣。亲手导致了西汉皇朝的轰然倒塌。可是这样一个人是怎么上台的呢?都说知子莫如父,汉元帝其实也看透了这个儿子没出息:初,太子少 好经书,宽博谨慎;其后幸酒,乐燕乐,上不以为能。好酒贪色嘛,这种混蛋怎么能做太子?可是元帝在这个事情上也犹犹豫豫。譬如说就有这么一件事情:元帝的 弟弟中山王薨了,这个中山王是元帝的幺弟,和太子从小一起读书长大。元帝知道这个消息当然是难受的不得了,可是太子前来吊唁的时候却不怎么悲伤,跟没事人 一样。要知道汉朝是以孝道治天下,当官的不孝敬长辈被御史参一本都要被炒,太子这么对待一起长大的小叔叔当然是犯了大忌: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 以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元帝打算换马了,这时候一个太子的家臣史丹出来忽悠了:丹免冠谢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 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这个借口并不高明,第一,喜怒哀乐乃人性使然,如果太子真的仁爱,亲近的人去世,悲从中来哪是别人一句“
毋 涕泣”就能够让他装的跟没事人一样?史丹巧言令色,欺君罔上该诛除,太子不仁不孝应该废黜。第二,就算史丹所言属实,如果真的心痛老爸过于感伤,可以在致 哀的同时好言安慰老爸,用的着摆一幅置身事外的样子吗?这明摆着让老爸悲怒交心,出这个主意的人见识肤浅根本不能胜任辅佐太子的重任,应该撤职查办;太子 糊涂纳不忠不孝之言应该予以申斥。第三,人主的喜怒哀乐为天下柄,不能为臣下所随便操纵。史丹如果所言属实那就代表他能够轻易操纵太子,这比太子不仁孝还 可怕,应该及时反应。可是这三点元帝都没有想到,竟然就这么被敷衍过去了。
到了元帝临死之前又觉得这个太子实在不成器,加上当时他有个宠幸的傅昭 仪(这个女人也不简单,我们以后会专门说她)和她的儿子山阳王在身边,又动了废立太子的念头,而从《资治通鉴》的记载来看,这个山阳王确实比太子要强不 少。有一次元帝都已经去询问汉景帝时候废太子立汉武帝刘彻的事情了,这时候史丹又出动了:史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 上,涕泣而言曰:“皇太子以適长立,积十馀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山阳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 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意大感寤,喟然太息曰:“吾日困劣,而太子、两王幼少,意中恋 恋,亦何不念乎!然无有此议。且皇后谨慎,先帝又爱太子,吾岂可违指!驸马都尉安所受此语?”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妄闻,罪当死!”上因纳,谓丹曰:“ 吾病浸加,恐不能自还,善辅道太子,毋违我意。”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定为嗣。天下有德者居之,如果山阳王果然胜过太子,废立之事就不应该犹豫,毕竟祖 宗的江山是最重要的,康熙立太子四十多年最后也下决心废了,不应该有先入为主的念头。如果山阳王比不上太子,那根本就不应该由于宠爱他妈而放出废立的风 声,这样是陷山阳王和傅昭仪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吕后在刘邦死后怎么杀赵王刘如意把戚夫人变成“人彘”就是先例。反正归根结底要废就废不应该唧唧歪歪,犹豫 不定。元帝最后也没有废掉太子,汉成帝的年代来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