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鲈人工繁殖及夏花发塘技术的研究

 昵称10744611 2017-12-18


注:1、2 河鲈选种,3 河鲈催产 4 河鲈卵带孵化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neus) 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鲈科,地方名:五道黑,广泛分布于比利牛斯半岛以外的全欧洲、黑海、里海和咸海等水域,以及东到科累马河的西伯利亚河流、湖泊中。也是新疆额尔齐斯河土著经济鱼类之一,广泛分布在额尔齐斯河河道、河汊以及附属水体。河鲈在国外是极重要的捕捞鱼类,也是重要的游钓对象,但易受水域环境与捕捞强度的影响。河鲈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其价格长期稳定在市场价格每公斤为75元~80元。目前养殖的河鲈是用小杂鱼喂养而成,饲料养殖技术成熟后应用前景广泛。河鲈身披似斑马的条形花纹极具观赏价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等特点,非常适合进行深加工,在乌鲁木齐周边养殖,两年规格可达500g~700g,广东一年可达此规格,喜溶氧丰富且清澈水。是深加工的好原料,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自2002年就该鱼进行繁殖及养殖开发至今,技术逐渐成熟,现将2011年~2015年,我站五家渠试验基地繁殖、夏花发塘情况及技术总结如下。

河鲈人工繁殖水花及夏花基本情况

五年间(2011年~2015年),共产受精卵4200万粒、孵化水花2910万尾、孵化率69.3%,期间我站水花发塘放苗量1980万尾、产夏花1077万尾、成活率48.6%。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11年~2015年河鲈人工繁殖水花及夏花试验情况表

年度

水花

夏花

产卵量

水花

出苗率

发塘水面

放苗量

产夏花

成活率

万粒

万尾

%

万尾

万尾

%

2011

800

550

68

18

360

175

48.5

2012

800

660

82.5

22.5

450

210

46.5

2013

1200

730

60.6

22.5

450

248

55.3

2014

800

520

65.0

18

360

224

62.1

2015

600

450

75.0

18

360

220

61.2

合计

4200

2910

69.3

99

1980

1077

48.6

河鲈人工繁殖技术

1.种鱼选择

选择方法及原理:利用选择育种的原理与方法,河鲈在新疆五家渠地区自然条件下,其种群性成熟周期为两年。在2011和2010年选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两年一个周期的选育工作, 2011年~2015年间又进行了三个周期、两次重复的选种工作,每年秋季每次挑选规格为500g以上、体表花纹是直道、体形好、无病健康,生长快的个体300kg左右作为种鱼,春季繁殖后代。

2.选种规模

表2  2011年~2015年河鲈选种规模情况表

项目

单位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群体总重

kg

4600

2700

5500

10000

5000

群体尾数

9750

5050

10200

18200

9000

群体规格

kg/尾

0.526

0.535

0.540

0.548

0.556

选种重量

kg

300

300

300

300

300

选种尾数

460

450

450

430

400

选种规格

kg/尾

0.64

0.67

0.67

0.70

0.75

重量比

%

6.5

11.1

5.4

3.0

6.0

数量比

%

4.7

8.9

4.4

2.4

4.4

规格比

%

1.22

1.25

1.24

1.28

1.35

由表2可见,每年选种数量占总群体的比例很小;每年选种规格和生长群体规格都有明显增大;逐代选种规格和当代群体生长规格越来越接近。从宏观上说明选种效果明显。

3.催产

(1)对天然条件下河鲈的繁殖温度进行调查,水温与产卵率有表3的关系,水温14℃~22℃间,温度越高产卵越快,见表3

 表3  不同水温条件下河鲈池塘自然产卵情况表  

水温

14℃

16℃

18℃

20℃

22℃

产卵率

0.1%

15%

60%

80%

90%以上

(2)催产药物剂量及效应时间:水温18℃~22℃时进行了多次三个不同组别激素剂量的催产试验:(1)每千克雌鱼注射DOM 3mg+LRHA 3µg+HCG 300IU,雄鱼量减半;(2)DOM 5mg+LRHA 5µg+HCG 500IU

(3)DOM 8mg+LRHA 8µg+HCG 800IU;综合结果见表4。

   表4  三个不同组别剂量的催产试验情况表  单位:小时、%


效应时间

产卵延续时间

产卵率

受精率

种鱼受伤程度

1

42

70

85

85

2

38

60

85

70

3

35

48

85

50

第一个试验组效果好,第二个试验组也较常用。经多次验证,HCG作用不明显,在催产中可以不用。一般效应时间为40小时左右,受产卵池温度影响,温度越高,效应时间越短。

 (4)雌雄比例:雌雄比例控制在1∶1,受精效果较好。

 (5)种鱼密度:产卵池为15m2~30m2的水泥池,水深0.7m~0.8m, 产卵池水温18℃~22℃,溶氧6mg/L~14mg/L。5个不同密度组的产卵情况见表4。

表5  5个不同密度组的产卵情况表

种鱼密度

kg/m2

3

4

5

6

7

面积

m2

15

15

15

15

15

鱼总重A

kg

45

60

75

90

105

吸水卵B

kg

16.2

21.0

24.8

27.3

25.6

B/A

%

36

35

33.1

30.3

24.3

受精率

%

86.3

87.2

80.6

67.8

43.5

综合考虑,种鱼密度雌雄合计4kg/m2~5kg/m2较好。

4.孵化

(1)孵化池条件:准备3个~5个面积为15m2~30m2水泥池为孵化池效果较好,水深1.5m,配备增氧、控温设施。

(2)孵化池准备: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加地下井水0.8m~1.0m,控制水温为19℃,溶氧为8mg/L~14mg/L。

(3)捞卵和孵化:将产出的卵捞出,铺挂于上述孵化池中铺设的树枝上、展开。

①河鲈产出的是卵带,捞出鱼卵后要尽快挂于树枝上。

②捞卵的时候要小心,避免捞断卵带,挂卵的时候将整条卵带顺着树枝在水中展开,这个操作环节要十分小心,避免鱼卵堆积,造成局部缺氧而死亡。

③尽量将同一天产的卵(同批次催产亲鱼从产卵开始到产卵结束一般为3天)放在同一池中孵化,以提高水花的同步性及夏花鱼苗活率。

(4)放卵密度(见表6)

表6  不同放卵密度孵化出苗情况表

池号

单位

5

6

7

8

9

面积

m2

15

15

15

15

15

水深

m

1.0

1.0

1.0

1.0

1.0

密度

万枚/m2

15

20

25

30

35

受精率

%

85.4

83.2

86.3

87.8

83.4

受精卵总量

万枚

192

249

323.6

394.5

438

出苗量

万尾

170

205

275

210

115

出苗率

%

88.5

82.3

85.0

53.2

26.3

 从试验的受精卵总量、出苗量、出苗率等指标,可以看出放卵密度15万枚/m3~25万枚/m3较合理。

(5)孵化水温与出苗:在水温19℃,溶氧6mg/L时,3天~4天就能出膜,6天左右就能平游。可通过改变孵化水温的方法提前或顺延出苗时间,研究证明河鲈卵在13℃~25℃的水温下都能正常发育生长,在水温18℃~23℃之间孵化能获的质量较高的水花。

表7  孵化水温与出苗等情况表

水温℃

出苗时间(天)

平游时间(天)

下塘时间合计(天)

成活率

(%)

13

2.5

10.5~1.5

20~30

15

7

2

9~10

20~40

17

6

1.5

7.5~8.5

30~40

19

5

1.5

6.5~7.5

40~60

21

4

1.0

5~6

40~60

23

3

1.0

3~3.5

40~50

25

3

1.0

3~3.5

30~50

河鲈夏花发塘技术

1.池塘条件

面积不宜过大,以5亩~10亩为宜,池深1.0m~1.5m左右,底泥10cm~15cm。

2.池塘准备

(1)清塘:4月初,池塘冰融化后,将池水抽干,彻底杀灭野杂鱼,晾晒待用。

(2)加水:鱼苗下塘前7天~10天左右,五家渠地区约在4月10日~15日,加地下井水60cm~80cm左右。

(3)饵料生物培养:池塘加水后,每亩用发酵有机肥(新池最好用鸡粪,老塘用牛、羊、猪粪均可)100kg~150kg,在池塘四周泼洒,用以培育浮游动物。此后,随时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检查水中浮游动物繁殖情况,以轮虫和小型枝角类达到高峰值(7000个/L~10000个/L)为最好。

3.鱼苗放养

(1)苗种来源:本站人工繁育水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