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不同年龄阶段健康的保护与促进(十)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2-18

    人生老年阶段健康的保护与促进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3亿,占总人口的9.1%。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多,健康情况堪忧,他们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健康情况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幸福与快乐,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健康老人的标准。老年生活质量阶段是指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于1995年对健康老人提出了10条标准:

    1、躯干正常,无明显畸形、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2、神经系统正常,无偏瘫、老年性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4、无慢性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

    5、肝、肾方面,无内分泌代谢疾病,无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

    6、有一定视听功能。

    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8、能恰当的对待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

    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二)人生老年阶段健康保护与促进的中心目标

    1、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单纯的防老防病、维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为目标,上升为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2、动员全社会关心帮助老年人,创造条件,促进交流,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3、提供完善保健服务,预防疾病发生、及时治疗患者、促进康复,让病残者走出病榻,真正提高生命质量和价值。

    4、针对人群特点,就营养、休闲娱乐、学习、锻炼和日常生活等,提供再教育。

    5、完善心理调适机制,帮助老年人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消除危害健康行为,重建健康促进行为,从退休后的适应角色变换,到社区临终关怀,提供全程服务。让老年人以充满尊严和无悔的心情,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的旅途。

    (三)人生老年阶段健康保护与促进的方法

    1、坦然面对、接受和适应自己衰老的现实,不悲观失望,不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所压抑。人类只有认识到自身会衰老,并努力去揭开衰老之谜、延缓衰老,才能有效地防治老年性疾病,推迟老年的进程,最大限度地保持健康,延长生命。

    2、坚持体育锻炼。老年人需要增加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参与社区活动,增加人际交往,来愉悦心神,增强体质,改善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能力,延缓衰退、衰老和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1)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不要太复杂,强度不要太大、运动密度要小、易懂易学易做,不受年龄、性别和一般生活条件的限制,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持之以恒、终身坚持的各种有氧运动。贵在坚持并与防病治病有机结合起来。

    ①保持心、肺功能宜选择:行走、太极拳、健身操、健身舞、扭秧歌、爬山等。

    ②防止肌肉力量及耐力衰退宜选择:手扶高处的俯卧撑、对墙推、冲拳运动等来保持上肢肌肉力量及其耐力;半蹲起、高姿蹲马步、半蹲跳等来保持下肢肌肉力量及其耐力;斜板上上身在高处的仰卧起坐;腹背运动,以及安置在社区的扭腰盘、伸背器等来保持腰、腹、背肌的力量及其耐力。

    ③保持柔韧性宜选择:各种伸展运动、腹背运动、压肩、转肩、摆臂、压腿、踢腿、摆腿、弹腿等。

    ④养生和康复可选择:太极拳、自我按摩、瑜伽、健身球、门球、赤脚行走等。

    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更好的确定运动处方。

    (2)体育锻炼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要学会自己订计划、自己能评价、自我能监督,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更好的确定运动处方。

    ②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运动,定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避免盲目性。

    ③重点加强心、肺功能锻炼,这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④充分考虑血管弹性减低、血流阻力增加、心脑血管功能减退等特点,合理安排活动量。坚持适度性原则,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防止过量,超过心脑血管承受能力,使功能受损,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

    ⑤坚持柔韧性练习,防止和延缓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化。

    ⑥选择好运动的时间、运动场所、找好搭档,多参加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减轻常见的孤独感、寂寞感、无助感等心理压力。饭后不宜马上百步走。俗话说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指吃饱了还要运动,不要误解为饭后立马去走。因为,饭后胃部膨胀,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使心肌供血减少,这时走步,容易加重心脏负担,老年人心功能减退,特别是患有冠心病时,心脏负担加重与供血不足相结合,就有可能加大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饭后至少要休息1小时以后去走,以改善心肌供血状况,才更有利健康。

    ⑦遵循运动锻炼的循序渐进、经常性、因人而异、安全、科学等基本原则,坚持合理、适量的、持之以恒的科学运动,增进健康。要避免一些具有一定程度风险的运动,防止受到伤害。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普遍性、无形性、突发性、严重性等特征。速度过快、颈部绕环、低头、压腿、用后背撞大树,以及太早起床晨练和晨练运动量过大等,都可能发生意外,出现不幸事件。运动要缓慢柔和,呼吸平和。

    ⑧晨练不宜太早。太阳未升起以前,地面空气缺少对流,较为混浊,还易受凉感冒。

    3、注意卫生保健。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发期,需要获得社会和家庭提供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自己应主动去获取健康服务,以增强各种抵抗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同,对于人体的健康和衰老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经常锻炼、规律而充足的睡眠、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量饮酒、饮食有规律、控制体重是影响生理年龄的6个因素,尽管人们不能改变出生的年分,只要能做到这6项,通过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清心寡欲,乐生、乐活、慢活等等,是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健康的长寿,安度晚年。

    (2)防治胆石症。胆石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70岁以上老人半数患有胆结石。预防的办法有: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坚持低脂膳食,不饮酒;加强体育锻炼,多跳跃,多饮水,防止胆石积聚;防止肥胖。

    (3)定期检查身体。检查视力、听力和牙齿;经常监测血压;认真对待胸痛,防心脏病;要通过有规律的生活、低脂膳食、不饮酒。

    (4)慎重用药,对自己常服药心中有数。人到老年,各器官、系统功能减退,疾病多,服药也多。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肝脏的解毒功能老化,对药物的耐受性减弱,在用药时一定要做到:

    ①就医用药。不在未经医生诊断的情况下,随意服药;明确是否需要用药,不需用药时就不要服药。

    ②选用自己常服的、熟悉的、适应的药,合理用药。不贪新、求贵,不追求使用新药、特效药。

    ③按时服药。

    ④慢性病患者,要坚持服药。以治疗尘肺为例,由于抗纤维化药物疗程长,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一般需要连续服药2年以上方可见效,因此,不能半途而废。

    (5)重新融入社会,善用公共卫生保健服务。通过社会提供的完善保健服务,预防和及时治疗疾病、促进康复,走出病榻,真正提高生命质量。

    4、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老年人由于活动量减少,人体的代谢率降低,各项生理功能减退,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下降,这一系列老年化的生理变化,以及个人的医疗史,都深刻地影响到老年人的营养需要与对营养的吸收。一般老年人的营养膳食,要坚持易咀嚼、易消化吸收、不易引起便秘、富含老人必需的营养素等四项原则。

    (1)多食以谷物为主的碳水化合物。少用甜食,做到粗粮、细粮搭配吃。年龄增长,体力活动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热能的需要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减少,而人对有的营养素比如钙的需求,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所以食量又不能减得太多。

    (2)限制脂肪摄入。脂肪有助于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改善蔬菜食物风味,老年人需要脂肪,但基于许多原因,老年人必须限制饮食中的脂肪摄入,尽量以植物脂肪为主,少吃动物性脂肪。

    (3)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由于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慢,负氮平衡容易发生,老年阶段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不会改变。但老年人总的进食量减少,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降低,只有多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保证足量的、优质的蛋白质的供给,才能补偿功能消耗,维持人体组织代谢与修补的需要,增强抵抗力,避免老年性蛋白质缺乏症。有些老年人强调素食,致使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这会加速肌肉等组织的衰老退化,使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贫血和抵抗力下降,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选择蛋白质既丰富,又是低脂、富含纤维的食物更有益于健康。慢性便秘、心脏病或糖尿病患者以豆类、豆制品和谷物作为蛋白质的来源,既易咀嚼,又经济,效果也好。

    (4)调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改变了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有的需求增加,有的需求减少。

    ①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首先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到老年阶段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因此,不需要另外补充。

    ②老年人容易缺乏维生素D,应增加其摄入量,并通过多到户外活动、常到窗边坐坐等方式来解决。

    ③多吃蔬菜、水果,可预防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的发生。多补充维生素B12,许多老年病将因此得到改善。

    ④由于食量减少铁的摄入量降低;溃疡、出血等导致慢性缺血而失铁;胃酸分泌减少引起铁吸收减少;吃的药物增多、抗酸剂、抗血凝剂、阿司匹林以及治疗关节炎的药物的使用等等,影响到对铁的吸收,所以铁的摄入不能减少。肉类和动物血提供的铁吸收率高,要多吃。

    ⑤缺锌能导致味觉与食欲下降,老人需要增加锌的摄入量。

    ⑥钙摄入量不足易导致骨质疏松症,乳及乳制品的钙吸收率高,可以用来补钙,奶过敏者要食用含钙丰富的其他食品来补钙。

    (5)增加老年人特别需要的营养素摄入量

    ①增加富含核酸食物的摄入量。人体所需核酸来源于人体自身的合成和从食物中摄取,随着年龄的增长,合成能力减弱,需要增加从食物中的获取量,因此,要增加富含核酸的蘑菇、萝卜、甜菜、芦笋、菜花、葱、豆类、青花鱼、虾、沙丁鱼、鲱鱼、牡蛎等蔬菜、豆类制品、水产品和海产品等等食品。

    ②增加富含抗氧化酶食物的摄入量。酶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质,香菇、生姜、青椒、大枣、山楂、山药、银杏、茄子、大蒜等食物都富含抗氧化酶,要多食用这些食物。

    ③增加富含前列腺素食物摄入量。前列腺素有降血压、预防脑血栓、保护大脑和心脏的作用,洋葱中富含前列腺素,要多食用些洋葱。

    ④增加氨基酸的摄入量。老年人体内氨基酸含量逐渐减少,是造成健康状况下降的原因之一,苦瓜、苦菜、百合、荞麦、茶叶等食物中都富含氨基酸,且品种较全,要多食用。

    ⑤红薯、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抗癌物质;大豆中富含植物雌性激素;红葡萄酒中大量存在水杨酸,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也应该注意摄食。

    (6)主动、定时补水。老年人缺少口渴感加上尿多,很容易引发脱水,轻微的脱水就会引起昏聩,精神混乱,造成危险,老人要主动、定时的补水。

    (7)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纤维素有利于消化和肠的蠕动,避免便秘,还有利于防止肠癌及降低胆固醇,要多吃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

    (8)口味稍淡。每天食盐量限制在5克以内,避免过多的钠贮留体内。

    (9)防止步入药片、补品的误区。到目前为止,研究生命进程的科学家,还没有发现任何特殊的饮食或营养补品,能够延长人的寿命。老年人要防止受骗上当,将有限的钱财用在无用的药片、补品以及其延年益寿的许诺上。其实,新鲜水果、蔬菜、奶、瘦肉、谷物等,完全能提供人体维持健康长寿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抗氧化物质,食用这些食物足矣。

    (10)膳食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①食物组成多样化,富含老人必需的营养素。

    ②细粮粗粮搭配吃,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混吃,做到酸碱平衡。

    ③多吃富含各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防止引起便秘。

    ④食物要新鲜,烹调加工要适合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特点,要切成碎末、小块、细丝、簿片,多选用豆腐、蒸蛋等软食,以利于咀嚼、消化和吸收利用。

    ⑤准时进餐,少吃多餐,细嚼缓咽,广食、杂食、不偏食。

    4、注意心理调适。西方社会曾被人们形象的喻为“儿童的乐园,青壮年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在我国,老年人同样面临着很多心理问题,是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社会群体之一。老年人对自身的衰老有敏感的体验,会强烈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失落感、疲倦感和各种病痛,容易使老年人患上抑郁症;执着于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方法论,不能溶入社会,也容易产生抑郁症或精神焦虑症;空巢家庭,容易使老年人变得冷漠、恐慌和焦躁等,使不少人经常处于怕早死,怕出意外的担惊受怕之中。特别是一些老朋友相继去世,使他们的死亡可预见性逐渐明朗化,由此引发的濒死感和心灰意冷,不仅引发自身的行为问题,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压力。老年人要缓释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需要始终如一保持豁然开朗、乐观、愉快的心境。

    (1)保持适度紧张。人到老年,如果过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日子,会使体质下降,人易苍老。积极的生活方式会刺激人体的适应机能并遏制疾病的发展,一方面可使人体分泌更多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增强免疫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大脑细胞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供应,有利于大脑的健康。医学家把“适度紧张”形容为“生命之盐”,是健康长寿的刺激剂,取之适度、有益无害。我们要量力而为,把握好紧张之“度”,做到饮食有节、睡眠有时、忙而有序、做事有效率、有规律的生活。

    (2)增加兴趣爱好,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3)为心理减压。心境豁达百病除,化愁绪为乐观,化抑郁为开朗,摒弃不顺心时过度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习惯。

    (4)热情社交,诚挚交友,互相关心,取长补短。

    (5)善于倾诉。遇到压力和不顺心、不愉快的人和事,不要闷在心里,要善于向家人、向朋友倾诉,让家庭成员和朋友共同分担压力,不要让所有的压力一个人扛着;全体家庭成员都要关怀老人,减轻老人常见的孤独感、寂寞感、无助感等心理压力;社会、家庭也应为老人的晚年创造心理安宁、生活充实的环境和机会,如上老年大学、再婚等等。

    (6)抵制年龄歧视。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人老了会糊涂,会丢三落四,忘前忘后,老而无用,什么都干不成了,这种偏见会使老年人消极悲观,失去信心。事实上并非如此,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智力与其青、壮年时期比较,丝毫没有退化迹象。人的精神活动可因年龄关系,在时间上会有长有短,但绝没有谁优谁劣之分。所谓“老而无用”、“老糊涂”,这种世俗之见,反映的是一种年龄歧视。人到老年,在身、心方面确实会有所改变,生理上的改变,不意味着会失去人生的价值。老年人在行为上的退缩,精神上的自暴自弃,不是智力退化的结果,多因社会习俗所致,“老而无用”、“老糊涂”的习俗,使老人们产生了自我暗示:“老了,会糊涂,没用了”,有的人还以糊涂自居,如此下去,用进废退,最终弄假成真,真的会发展成糊涂无用了。

    (7)预防怀旧而导致各种身心疾病的增加,引起心理疲劳,甚至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出现焦虑、忧郁、自卑,乃至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等等。老年人要学会随和、超脱一些,眼光放远些,心情开郎一些,遇事不强求,不生闷气,根据自己的精力、体力、职业、爱好和兴趣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社会活动,广交朋友,用亲情、友情填补生活中的寂寞。

    衰老是生命的一个持续而必然的过程,“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的这句诗中是不包括年龄条件的,人都会老,老了仍然有用。我们既要承认人生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顺应离退休后的生活,享受清闲贻养之福;也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让我们的身、心在衰老的过程中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可得永年”,优雅地老。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山花烂漫、百花争艳的社会,只有各年龄阶段的人,都各尽所能,社会才会真正的兴旺发达,才会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5、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对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节奏,不要随便打乱,以免发生意外。本人就曾碰到过因打乱生活节奏而猝死的实例。一个是我的亲戚,由于收到了女儿寄来的汇款太高兴,第二天天未亮就起了床,由于太早,就在家干了两小时劳动,然后赶到邮局去取钱,结果脑溢血倒在了田地里,抢救无效而死亡。另一个是我的老领导,据家人说,平常是每天5点多钟起床跑步,那天凌晨4点就起了床去跑步,结果猝死在马路上。其实,全国不少地方都有过老年人清晨猝死的报道。

    6、走出“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误区。老人体形瘦,并非真的有利于健康长寿。

    (1)体形偏瘦可能招致多种疾病。

    由于缺乏丰满而结实的肌肉及皮下软组织的支持,无法缓冲外来的强力冲击,从而易引起内脏下垂、并容易造成骨折。

    年老体瘦者,由于皮肤变薄、干枯,皮脂腺分泌减少,易患老年性糠疹、皮肤角化、瘙痒等皮肤病;

    体瘦者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对变差,特别是当罹患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与癌症时,因机体缺乏营养储备,会很快地出现营养不良,脏腑组织比一般人更快地出现衰弱状态等。

    (2)60岁后老人的肌肉会开始出现萎缩,每10年男性萎缩4%,女性萎缩可达6%。所以老年人保持适当的体重或稍为超过正常值,更有益于健康长寿。

    (完)

    人生不同年龄阶段健康的保护与促进(十)

    杨明远

    人生老年阶段健康的保护与促进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3亿,占总人口的9.1%。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多,健康情况堪忧,他们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健康情况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幸福与快乐,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健康老人的标准。老年生活质量阶段是指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于1995年对健康老人提出了10条标准:

    1、躯干正常,无明显畸形、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2、神经系统正常,无偏瘫、老年性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4、无慢性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

    5、肝、肾方面,无内分泌代谢疾病,无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

    6、有一定视听功能。

    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8、能恰当的对待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

    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二)人生老年阶段健康保护与促进的中心目标

    1、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单纯的防老防病、维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为目标,上升为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2、动员全社会关心帮助老年人,创造条件,促进交流,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3、提供完善保健服务,预防疾病发生、及时治疗患者、促进康复,让病残者走出病榻,真正提高生命质量和价值。

    4、针对人群特点,就营养、休闲娱乐、学习、锻炼和日常生活等,提供再教育。

    5、完善心理调适机制,帮助老年人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消除危害健康行为,重建健康促进行为,从退休后的适应角色变换,到社区临终关怀,提供全程服务。让老年人以充满尊严和无悔的心情,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的旅途。

    (三)人生老年阶段健康保护与促进的方法

    1、坦然面对、接受和适应自己衰老的现实,不悲观失望,不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所压抑。人类只有认识到自身会衰老,并努力去揭开衰老之谜、延缓衰老,才能有效地防治老年性疾病,推迟老年的进程,最大限度地保持健康,延长生命。

    2、坚持体育锻炼。老年人需要增加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参与社区活动,增加人际交往,来愉悦心神,增强体质,改善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能力,延缓衰退、衰老和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1)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不要太复杂,强度不要太大、运动密度要小、易懂易学易做,不受年龄、性别和一般生活条件的限制,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持之以恒、终身坚持的各种有氧运动。贵在坚持并与防病治病有机结合起来。

    ①保持心、肺功能宜选择:行走、太极拳、健身操、健身舞、扭秧歌、爬山等。

    ②防止肌肉力量及耐力衰退宜选择:手扶高处的俯卧撑、对墙推、冲拳运动等来保持上肢肌肉力量及其耐力;半蹲起、高姿蹲马步、半蹲跳等来保持下肢肌肉力量及其耐力;斜板上上身在高处的仰卧起坐;腹背运动,以及安置在社区的扭腰盘、伸背器等来保持腰、腹、背肌的力量及其耐力。

    ③保持柔韧性宜选择:各种伸展运动、腹背运动、压肩、转肩、摆臂、压腿、踢腿、摆腿、弹腿等。

    ④养生和康复可选择:太极拳、自我按摩、瑜伽、健身球、门球、赤脚行走等。

    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更好的确定运动处方。

    (2)体育锻炼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要学会自己订计划、自己能评价、自我能监督,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更好的确定运动处方。

    ②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运动,定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避免盲目性。

    ③重点加强心、肺功能锻炼,这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④充分考虑血管弹性减低、血流阻力增加、心脑血管功能减退等特点,合理安排活动量。坚持适度性原则,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防止过量,超过心脑血管承受能力,使功能受损,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

    ⑤坚持柔韧性练习,防止和延缓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化。

    ⑥选择好运动的时间、运动场所、找好搭档,多参加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减轻常见的孤独感、寂寞感、无助感等心理压力。饭后不宜马上百步走。俗话说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指吃饱了还要运动,不要误解为饭后立马去走。因为,饭后胃部膨胀,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使心肌供血减少,这时走步,容易加重心脏负担,老年人心功能减退,特别是患有冠心病时,心脏负担加重与供血不足相结合,就有可能加大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饭后至少要休息1小时以后去走,以改善心肌供血状况,才更有利健康。

    ⑦遵循运动锻炼的循序渐进、经常性、因人而异、安全、科学等基本原则,坚持合理、适量的、持之以恒的科学运动,增进健康。要避免一些具有一定程度风险的运动,防止受到伤害。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普遍性、无形性、突发性、严重性等特征。速度过快、颈部绕环、低头、压腿、用后背撞大树,以及太早起床晨练和晨练运动量过大等,都可能发生意外,出现不幸事件。运动要缓慢柔和,呼吸平和。

    ⑧晨练不宜太早。太阳未升起以前,地面空气缺少对流,较为混浊,还易受凉感冒。

    3、注意卫生保健。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发期,需要获得社会和家庭提供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自己应主动去获取健康服务,以增强各种抵抗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同,对于人体的健康和衰老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经常锻炼、规律而充足的睡眠、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量饮酒、饮食有规律、控制体重是影响生理年龄的6个因素,尽管人们不能改变出生的年分,只要能做到这6项,通过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清心寡欲,乐生、乐活、慢活等等,是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健康的长寿,安度晚年。

    (2)防治胆石症。胆石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70岁以上老人半数患有胆结石。预防的办法有: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坚持低脂膳食,不饮酒;加强体育锻炼,多跳跃,多饮水,防止胆石积聚;防止肥胖。

    (3)定期检查身体。检查视力、听力和牙齿;经常监测血压;认真对待胸痛,防心脏病;要通过有规律的生活、低脂膳食、不饮酒。

    (4)慎重用药,对自己常服药心中有数。人到老年,各器官、系统功能减退,疾病多,服药也多。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肝脏的解毒功能老化,对药物的耐受性减弱,在用药时一定要做到:

    ①就医用药。不在未经医生诊断的情况下,随意服药;明确是否需要用药,不需用药时就不要服药。

    ②选用自己常服的、熟悉的、适应的药,合理用药。不贪新、求贵,不追求使用新药、特效药。

    ③按时服药。

    ④慢性病患者,要坚持服药。以治疗尘肺为例,由于抗纤维化药物疗程长,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一般需要连续服药2年以上方可见效,因此,不能半途而废。

    (5)重新融入社会,善用公共卫生保健服务。通过社会提供的完善保健服务,预防和及时治疗疾病、促进康复,走出病榻,真正提高生命质量。

    4、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老年人由于活动量减少,人体的代谢率降低,各项生理功能减退,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下降,这一系列老年化的生理变化,以及个人的医疗史,都深刻地影响到老年人的营养需要与对营养的吸收。一般老年人的营养膳食,要坚持易咀嚼、易消化吸收、不易引起便秘、富含老人必需的营养素等四项原则。

    (1)多食以谷物为主的碳水化合物。少用甜食,做到粗粮、细粮搭配吃。年龄增长,体力活动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热能的需要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减少,而人对有的营养素比如钙的需求,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所以食量又不能减得太多。

    (2)限制脂肪摄入。脂肪有助于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改善蔬菜食物风味,老年人需要脂肪,但基于许多原因,老年人必须限制饮食中的脂肪摄入,尽量以植物脂肪为主,少吃动物性脂肪。

    (3)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由于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慢,负氮平衡容易发生,老年阶段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不会改变。但老年人总的进食量减少,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降低,只有多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保证足量的、优质的蛋白质的供给,才能补偿功能消耗,维持人体组织代谢与修补的需要,增强抵抗力,避免老年性蛋白质缺乏症。有些老年人强调素食,致使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这会加速肌肉等组织的衰老退化,使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贫血和抵抗力下降,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选择蛋白质既丰富,又是低脂、富含纤维的食物更有益于健康。慢性便秘、心脏病或糖尿病患者以豆类、豆制品和谷物作为蛋白质的来源,既易咀嚼,又经济,效果也好。

    (4)调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改变了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有的需求增加,有的需求减少。

    ①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首先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到老年阶段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因此,不需要另外补充。

    ②老年人容易缺乏维生素D,应增加其摄入量,并通过多到户外活动、常到窗边坐坐等方式来解决。

    ③多吃蔬菜、水果,可预防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的发生。多补充维生素B12,许多老年病将因此得到改善。

    ④由于食量减少铁的摄入量降低;溃疡、出血等导致慢性缺血而失铁;胃酸分泌减少引起铁吸收减少;吃的药物增多、抗酸剂、抗血凝剂、阿司匹林以及治疗关节炎的药物的使用等等,影响到对铁的吸收,所以铁的摄入不能减少。肉类和动物血提供的铁吸收率高,要多吃。

    ⑤缺锌能导致味觉与食欲下降,老人需要增加锌的摄入量。

    ⑥钙摄入量不足易导致骨质疏松症,乳及乳制品的钙吸收率高,可以用来补钙,奶过敏者要食用含钙丰富的其他食品来补钙。

    (5)增加老年人特别需要的营养素摄入量

    ①增加富含核酸食物的摄入量。人体所需核酸来源于人体自身的合成和从食物中摄取,随着年龄的增长,合成能力减弱,需要增加从食物中的获取量,因此,要增加富含核酸的蘑菇、萝卜、甜菜、芦笋、菜花、葱、豆类、青花鱼、虾、沙丁鱼、鲱鱼、牡蛎等蔬菜、豆类制品、水产品和海产品等等食品。

    ②增加富含抗氧化酶食物的摄入量。酶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质,香菇、生姜、青椒、大枣、山楂、山药、银杏、茄子、大蒜等食物都富含抗氧化酶,要多食用这些食物。

    ③增加富含前列腺素食物摄入量。前列腺素有降血压、预防脑血栓、保护大脑和心脏的作用,洋葱中富含前列腺素,要多食用些洋葱。

    ④增加氨基酸的摄入量。老年人体内氨基酸含量逐渐减少,是造成健康状况下降的原因之一,苦瓜、苦菜、百合、荞麦、茶叶等食物中都富含氨基酸,且品种较全,要多食用。

    ⑤红薯、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抗癌物质;大豆中富含植物雌性激素;红葡萄酒中大量存在水杨酸,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也应该注意摄食。

    (6)主动、定时补水。老年人缺少口渴感加上尿多,很容易引发脱水,轻微的脱水就会引起昏聩,精神混乱,造成危险,老人要主动、定时的补水。

    (7)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纤维素有利于消化和肠的蠕动,避免便秘,还有利于防止肠癌及降低胆固醇,要多吃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

    (8)口味稍淡。每天食盐量限制在5克以内,避免过多的钠贮留体内。

    (9)防止步入药片、补品的误区。到目前为止,研究生命进程的科学家,还没有发现任何特殊的饮食或营养补品,能够延长人的寿命。老年人要防止受骗上当,将有限的钱财用在无用的药片、补品以及其延年益寿的许诺上。其实,新鲜水果、蔬菜、奶、瘦肉、谷物等,完全能提供人体维持健康长寿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抗氧化物质,食用这些食物足矣。

    (10)膳食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①食物组成多样化,富含老人必需的营养素。

    ②细粮粗粮搭配吃,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混吃,做到酸碱平衡。

    ③多吃富含各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防止引起便秘。

    ④食物要新鲜,烹调加工要适合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特点,要切成碎末、小块、细丝、簿片,多选用豆腐、蒸蛋等软食,以利于咀嚼、消化和吸收利用。

    ⑤准时进餐,少吃多餐,细嚼缓咽,广食、杂食、不偏食。

    4、注意心理调适。西方社会曾被人们形象的喻为“儿童的乐园,青壮年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在我国,老年人同样面临着很多心理问题,是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社会群体之一。老年人对自身的衰老有敏感的体验,会强烈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失落感、疲倦感和各种病痛,容易使老年人患上抑郁症;执着于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方法论,不能溶入社会,也容易产生抑郁症或精神焦虑症;空巢家庭,容易使老年人变得冷漠、恐慌和焦躁等,使不少人经常处于怕早死,怕出意外的担惊受怕之中。特别是一些老朋友相继去世,使他们的死亡可预见性逐渐明朗化,由此引发的濒死感和心灰意冷,不仅引发自身的行为问题,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压力。老年人要缓释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需要始终如一保持豁然开朗、乐观、愉快的心境。

    (1)保持适度紧张。人到老年,如果过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日子,会使体质下降,人易苍老。积极的生活方式会刺激人体的适应机能并遏制疾病的发展,一方面可使人体分泌更多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增强免疫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大脑细胞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供应,有利于大脑的健康。医学家把“适度紧张”形容为“生命之盐”,是健康长寿的刺激剂,取之适度、有益无害。我们要量力而为,把握好紧张之“度”,做到饮食有节、睡眠有时、忙而有序、做事有效率、有规律的生活。

    (2)增加兴趣爱好,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3)为心理减压。心境豁达百病除,化愁绪为乐观,化抑郁为开朗,摒弃不顺心时过度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习惯。

    (4)热情社交,诚挚交友,互相关心,取长补短。

    (5)善于倾诉。遇到压力和不顺心、不愉快的人和事,不要闷在心里,要善于向家人、向朋友倾诉,让家庭成员和朋友共同分担压力,不要让所有的压力一个人扛着;全体家庭成员都要关怀老人,减轻老人常见的孤独感、寂寞感、无助感等心理压力;社会、家庭也应为老人的晚年创造心理安宁、生活充实的环境和机会,如上老年大学、再婚等等。

    (6)抵制年龄歧视。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人老了会糊涂,会丢三落四,忘前忘后,老而无用,什么都干不成了,这种偏见会使老年人消极悲观,失去信心。事实上并非如此,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智力与其青、壮年时期比较,丝毫没有退化迹象。人的精神活动可因年龄关系,在时间上会有长有短,但绝没有谁优谁劣之分。所谓“老而无用”、“老糊涂”,这种世俗之见,反映的是一种年龄歧视。人到老年,在身、心方面确实会有所改变,生理上的改变,不意味着会失去人生的价值。老年人在行为上的退缩,精神上的自暴自弃,不是智力退化的结果,多因社会习俗所致,“老而无用”、“老糊涂”的习俗,使老人们产生了自我暗示:“老了,会糊涂,没用了”,有的人还以糊涂自居,如此下去,用进废退,最终弄假成真,真的会发展成糊涂无用了。

    (7)预防怀旧而导致各种身心疾病的增加,引起心理疲劳,甚至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出现焦虑、忧郁、自卑,乃至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等等。老年人要学会随和、超脱一些,眼光放远些,心情开郎一些,遇事不强求,不生闷气,根据自己的精力、体力、职业、爱好和兴趣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社会活动,广交朋友,用亲情、友情填补生活中的寂寞。

    衰老是生命的一个持续而必然的过程,“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的这句诗中是不包括年龄条件的,人都会老,老了仍然有用。我们既要承认人生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顺应离退休后的生活,享受清闲贻养之福;也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让我们的身、心在衰老的过程中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可得永年”,优雅地老。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山花烂漫、百花争艳的社会,只有各年龄阶段的人,都各尽所能,社会才会真正的兴旺发达,才会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5、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对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节奏,不要随便打乱,以免发生意外。本人就曾碰到过因打乱生活节奏而猝死的实例。一个是我的亲戚,由于收到了女儿寄来的汇款太高兴,第二天天未亮就起了床,由于太早,就在家干了两小时劳动,然后赶到邮局去取钱,结果脑溢血倒在了田地里,抢救无效而死亡。另一个是我的老领导,据家人说,平常是每天5点多钟起床跑步,那天凌晨4点就起了床去跑步,结果猝死在马路上。其实,全国不少地方都有过老年人清晨猝死的报道。

    6、走出“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误区。老人体形瘦,并非真的有利于健康长寿。

    (1)体形偏瘦可能招致多种疾病。

    由于缺乏丰满而结实的肌肉及皮下软组织的支持,无法缓冲外来的强力冲击,从而易引起内脏下垂、并容易造成骨折。

    年老体瘦者,由于皮肤变薄、干枯,皮脂腺分泌减少,易患老年性糠疹、皮肤角化、瘙痒等皮肤病;

    体瘦者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对变差,特别是当罹患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与癌症时,因机体缺乏营养储备,会很快地出现营养不良,脏腑组织比一般人更快地出现衰弱状态等。

    (2)60岁后老人的肌肉会开始出现萎缩,每10年男性萎缩4%,女性萎缩可达6%。所以老年人保持适当的体重或稍为超过正常值,更有益于健康长寿。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