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驾培驾考思考之一:面向真实体验的教学

 英雄曹孟德 2017-12-19


 

对未来驾培驾考的思考

鞍山技师学院 何勇


一、面向真实体验的教学

粗略看了一下张教练的微文,在应试这个大环境和主要前提下,针对某一特定考试车型和某些特定考生应该是帮助顺利通过考试的好方法。 关于汽车驾驶教育的时效性的看法,在给教练们上课时我经常用一个问题来描述:一个学员(其具有普通学员代表性,从没摸过车,年龄适中、学历适中、运动天赋适中、机械基础和机械领悟性适中、性格特性既非外向也非内向,学习驾驶的动机适中,让我再想想,好吧,他是个男性。)由你来教学,请问该学员得经过多少次起步的训练,才能达到在普通交通流量的有信号灯路口,红灯排队起步时,做到无意识起步操作,并且能跟住前车而不致被落下太多(手动挡)?大约多少次训练呢?请想进行汽车驾驶教学研究而不是应试教育研究的务实者思考一下

公布下答案吧:900次左右。其实汽车驾驶训练与运动训练学有很大的相关。我曾经向刘先生介绍过加尔韦的《网球内部运动》这篇文章。我现在已忘记了这个数字是从哪来的,但肯定是来自于运动学。好像是一位体育教练说过,一个运动动作的基本定型,即从有意识动作练到无意识运动状态,需要进行700900次正确的有意识集中精力体会的训练,之后才能达到无意识操作。考虑到多数起步训练需要与其他动作结合在一起操作,所以取了上限。回忆分析我自己的学车过程和长期训练教学过程,得出的次数结果也差不多。 由于我们的训练属于技能实用型的,所以能无意识平稳起步并跟上前车就可以了。如果要达到专业运动型,训练的次数还要增加。比如网上常见的菲而普斯教练的自由泳教学篇,为了使一个运动员双脚打水的位置自然的位于合适的水面以下,教练员和运动员付出了两年的努力。 这个数字问题反映的是技能成长的一般规律,我常用来教育那些急功近利和脾气急躁、不尊重技能发展规律盲目冒进的教练员。切记,只有经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有窍门和方法,但没有量的保证,不行。对于受制于应试考试的教练员来说,训练方法再怎样创新,再怎样省力便捷,其目的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不是应用于真实的驾驶。即使高效率的学会了所谓的方法也是于真实的实路操作无补的。

在这里我也分享下,面向于实路驾驶的教学经验,即:进入学员现在的思想世界,用学员的思维水平去看待当前的路面情况,去计算当前的操作。或将自己置于当前操作中,尽可能的把自己非常熟练的无意识操作,心平气和的简化为学员能够听得懂的有意识操作说明,也就是把自己的潜意识用通俗语言表达给学员。这是一种功力,很多教练员在入门时不知对学员说什么,认为这么简单的动作操作怎么说啊?其实,可以慢慢的用思想描述动作的方式加以训练。比如坡道起步训练之教练,请问在正常真实的汽车驾驶过程中,有哪一位驾驶员是按照点对点的方式操作的?比如停车时与前车的距离,和跟车时与前车的距离判断,很多教练,包括网络视频中的国家级教练,都是以本车的某个部位与前车的某个部位的位置关系来确定距离的,这一错误的教学方法效果我见识过,我单位一新手开车时问我判断前车距离是看本车的哪个点对上前车的哪个点?误人子弟!!!只要车在运动时,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车辆行驶路线安全空间的判断上,如果用精力去比照本车或前车的某一点,在心理学上那叫注意的转移,意味着放弃对车辆运动方向的安全注意。据我的学生现在的教练反映,现在训练和考试时全都是点,有车上的点、线和考场里的点和线的位置关系。路考中,道路上参照物和自己车上点的位置关系。更有甚者,如果转弯,车要到哪个电线杆了打灯,在哪个电线杆子处换某挡。为了合格率和人民币,所有参与者都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这么做的。呜呼,为了降事故率,为了降死亡人数,二个行政主管一味的加严大纲、加严检查记录,却没人去研究真实环境的驾驶为什么不能在考试中得以真实的体现。盖因我常说的那句话吧驾校与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的共同利益垄断链条的打破和参与者普遍素质的提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真实的道路环境,应该怎么教学员呢个人认为基于真实的驾驶体验而不是应试,驾驶人的注意力始终要放在车辆将要经过的安全空间上,即使是在低速跟车和倒车时,同时利用注意的分配(切记是分配不是转移),来计算本车外围轮廓线的位置与前车的距离关系,即开发利用训练自己的距离感知判断能力,来判断看不见的本车轮廓线和车轮的位置,一开始可能判断的距离差很远,没关系,让学员停车下车反复对比,不告诉他具体的点,而是让他做出看不见的判断,给自己判断出的本车轮廓线留出安全距离。经过长时间反复的练习,学员才能学会距离判断的正确方法。其实这也是一个正式驾驶员在停车时,潜意识判断距离的方法。倒车练习时也一样,首先,练习复杂的倒车,如科二项目,应当在有了一定的向前控车的能力、有了一些车体位置和方向感后再进行。在倒车前,应当下车观察本车的位置,目标的位置,还有完成目标所行的路线,应当在头脑中先有构思和判断。操作时,把车速控制在自己能够做出清晰思考、做出决策和留有修正余地的范围内,并且可以随时停车加以思考和修正。通过三个后视镜或从两侧向后转头观察,不断的去猜测那看不到的车尾是否在向着目标移动,是否在按着自己之前构思的路线移动。适当的把视线转回前方,来观察车身偏转度和前侧冀外扫空间。通过经常练习,逐渐的在头脑中形成鹰眼似的鸟瞰图。如果不依靠倒车成像辅助设备,这种倒车的训练方法由易(直线进退)到难(真实的倒库,倒车进位),一个资质普通学员能够练出真实的倒车感觉和技能,大约需要20个小时以上的训练或约100次以上、每次10分钟的倒车训练。

(未完待续)

先前相关文章:

  1. 坡道起步与定点停车之张胜利解读法

  2. 侧方停车之张胜利解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