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最有创意的进谏

 陈封已久 2017-12-19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立了自己的帝业后不久,就出台了一项“只封功臣,不封亲朋”的法规,赢得了民众的好评。关于这项立法的诞生,还有一段有趣的画谜故事。

 

在朱元璋打拼天下时,刘伯温就给他当谋士。在朱元璋的许多谋士中,刘伯温总是默默地在帐下工作,朱元璋对他也挺冷淡的。谁知,变幻莫测的战事让朱元璋连连失利,一时间地盘日渐缩小,许多官兵都觉得大事不好,纷纷逃出军营另谋高就去了。朱元璋看着心里很是着急,但又没什么好办法。而且,往日里围着朱元璋高谈阔论的那些谋士也诚惶诚恐地没了主意,有的还离帐而去。朱元璋看到刘伯温还和往常一样每天都来帐下看他,且一反常态地为他出谋划策。朱元璋不解地问:“你怎么不走,难道你就不害怕?”刘伯温说:“我很害怕,但我不能因为害怕就自己逃命而放弃了忠诚。”刘伯温的所作和话语让朱元璋感慨万分,由此也使他精神大振,朱元璋随即重整旗鼓度过了危机,此后,朱元璋就把刘伯温当成最贴心的谋士。

朱元璋打下江山做了皇帝后,顾念亲情和旧友,除打算给有功之臣和自家的亲戚册封嘉奖外,还想大赏那些功臣的亲戚和朋友。刘伯温觉得给那些大臣的亲戚册封嘉奖没有必要,他深知此事扩大了将会危及江山社稷。如何能够劝得朱元璋只封功臣不封亲朋,又能不令他难堪,聪明的刘伯温决定设计进谏。

其实,刘伯温早就知道朱元璋迟早要面临这个问题,在接到皇帝的旨意后,刘伯温又不好明说,就按照皇帝的意思拟好了册封嘉奖的花名册,林林总总的有几百号人。朱元璋看了以后,心里更加犯愁。这么多亲戚,封吧,无功受禄,群臣不服;不封吧,亲戚会骂他六亲不认。刘伯温看出朱元璋的难处,又不好直谏,一来不想得罪皇亲国戚惹来麻烦;二是担心朱元璋接受不了,落下罪名。但想到国家大事,又不能视而不见。他只能按计行事。于是他就按照原来的设想画了一幅画说是给皇帝解解闷儿,请皇帝猜猜这幅画谜,也好放松一下心情。 

朱元璋拿过画来一看,只见画面上有个仪表堂堂的壮士,头发凌乱如麻,被分成十几束胡乱地立着,每一束头发上都戴顶乌纱帽,再没看出什么特别的。又转念一想,刘伯温这个时候送画给我,不能只为解闷儿,画里肯定有寓意。看着看着,朱元璋顿悟——冠多发乱!乌纱帽即官,发即法,意思是说官多了法就乱了。次日一早,朱元璋召见刘伯温,大声称赞道:“好你个刘爱卿,此画甚好!解了朕心头之大惑。”朱元璋根据刘伯温的画意拟旨:“只封功臣,不封亲朋。”  

此后的明朝在晋升官职的时候,一律遵照“只封功臣,不封亲朋”的法规进行,有效地抑制了“任人唯亲”的裙带升迁。

(摘自《组工文萃》2017年第九期)

稿件来源:《知识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