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催生中国古诗的风景胜地 岳阳楼

 木铎图书馆 2017-12-19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洞庭湖东北岸,是三层木造城楼,与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江西省南昌市的滕王阁并列为江南三大名楼。据传岳阳楼的前身为三国时期吴将鲁肃所建,至今已有 1800 年左右的历史。现存的岳阳楼为清朝光绪六年 (1880 年 ) 重修,高约 20 米。

唐朝初期以前,岳阳楼曾称为“巴陵城楼”、“南楼”、“西驿楼”等,“岳阳楼”一名最早见于唐朝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乾元二年 (759 年 ) 等诗,其后名称固定下来。

吟咏岳阳楼的作品,诗歌以南朝宋国颜延之的《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唐朝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朝白居易的《题岳阳楼》等广为人知;文章有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脍炙人口。不过,在吟咏岳阳楼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杜甫的这首五言律诗。

首联 ( 第一、二句 ) 采用了拆开叙述的修辞法,称为“互文”,意思是“早就听说过洞庭湖和岳阳楼,现在我来到了这里”。颔联 ( 第三、四句 ) 中的“吴楚”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名,“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省南部,“楚”是指长江中游一带。“乾坤”在这里指的是天地间万物。颈联 ( 第五、六句 ) 中的“亲朋”意为亲属和朋友,“无一字”表现了没有任何书信来往的孤独感。“老病”指年老多病的杜甫自己。尾联 ( 第七、八句 ) 中的“戎马”原意为军马,在这里泛指战乱。“涕泗”意即眼泪。

杜甫的这首诗写于大历三年 (768 年 ) 冬,时年 57 岁。宝应元年 (762 年 ),杜甫告别了尽享安逸的成都,沿长江顺流而下,未能找到安居之地,辗转来到岳阳楼。这时的杜甫身患疟疾、肺病 ( 哮喘 )、糖尿病等疾病,而且耳聋、右手麻木,面对身体日衰,他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已成为无用之人而感到心情苦闷。这种绝望感、孤独感和渺小感与雄伟悠久的大自然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在诗中,成为古今绝响。

杜甫的这篇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自唐朝以后,岳阳楼成为重要的诗歌遗迹 ( 承载中国古诗的名胜古迹 ) 之一。众多文人墨客纷沓而至,吟诗抒怀。清朝同治年间的《巴陵县志》卷二七援引元朝虞集的七言绝句“岳阳楼”的后半部分就是一例“:  我来不为湖山好,祗欠岳阳楼上诗”,可见

在岳阳楼吟诗抒怀已成为诗人的热望。此外,元朝梁曾“登岳阳楼二首 ( 其二 )”中有“乾坤好句唐工部 ( 杜甫 ),廊庙雄文宋范公 ( 范仲淹 )。秋晚登临正奇绝,只疑身在水晶宫”之句,从中可见杜甫诗句和范仲淹文章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