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病皆因元阳受损

 顺生按摩艾灸 2017-12-19


【编前语】中医有扶阳派,力主一切病因是元阳受损,当以助阳扶阳,且以附子为回阳第一药物。

    附子是治疗一切疑难杂症的钥匙。

    附子是不可替代的治病救命以及维护健康的百药之长。

   认识这些理由,需要从中国的传统医理出发。

   今天介绍归纳

郑钦安学术思想的几个基本观点。


人物简介

  郑钦安(1824--1911),清代医家。名寿全。原籍安徽,其祖游宦四川,遂寓居邛崃。幼习经史,后从刘芷塘学医。道光中叶行医于成都。学本《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之奥旨,谓“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强调元阳真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治病立法重在扶阳,用药多为大剂姜、附、桂等辛温之品,人称“姜附先生”、“郑火神”。精研《伤寒论》,谓六经辨证可愈外感,亦可治内伤。著《伤寒恒论》十卷(1869年),释方辨脉,颇切实际。又撰《医法圆通》四卷(1874年)、《医理真传》四卷(1869年),论乾坤坎离、五行、四诊、辨阳虚阴虚、杂病内外虚实及经方时方之要。


郑钦安医理思想之一:万病皆因元阳受损

郑钦安有“万病 一元论”观点,强调万病皆因元阳受损引起:“外 感内伤,皆本此一元有损耳”“病有万端,亦非数 十条可尽,学者即在这点元气上探求盈虚出入消 息,虽千万病情,亦不能出其范围”“总而言之,元 阳为本,诸阴阳为标。能知诸阴阳皆为元阳所化, 元阳变而为诸阴阳”。既然万病皆本元阳有损引发,那么,顺理成章,治疗就应从扶助元阳着眼,


郑钦安老先生医理思想之一

郑钦安医理思想之二:治之扶其真阳

他提出一个重要的治疗大法,

“治之但扶其真元”,专主先天真阳衰损,在此下手,兼看何部 病情独现,用药即在此攸分。

要知人之所以奉生 而不死者,恃此先天一点真气耳。

真气衰于何部,内邪外邪即在此处窃发。治之但扶其真元,内外 两邪皆能绝灭,是不治邪而实以治邪,未治风而 实以祛风握要之法也。”

 

        郑钦安医理思想之三:补火以治水


  郑钦安在《医法圆通》中论夫吐血一症,总缘地气上腾,升降失职,人身气为阳主升,血为阴主降,今当升者不升,不当升 者而反升,明明阴血太盛,上干清道。古人云:“益 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教人补火以治水也。


又云:壮水之主,以制阳火也。四逆汤力能补火,故治之而愈。”郑钦安在“钦安用药金针”云:“予考究多年, 用药有一点真机与众不同。

无论一切上中下诸病, 不问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 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 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 中。”

 

郑钦安医理思想之四:四逆汤为回阳之主方

 

四逆汤一方乃回阳之主方。病见爪甲青黑, 腹痛下利,大汗淋漓,身重畏寒,脉微欲绝,四肢逆冷之候,全是一团阴气为病。凡人一身,全来一团 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仲景于此专主回阳 袪阴。

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谈到附子力能补先 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 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 阳。阳气即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 故又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




     郑钦安医理思想之五:一切阳虚皆可服四逆汤

郑钦安认为四逆汤不专为少阴立法,

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 为病者,皆可服之。何必定要见以上病情。今人 不知立极之要,不知姜附之功,故不敢用也。非不敢用也,不明也。


郑钦安在《医法圆通》中,论四逆汤云:

此方,不专为少阴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具备,知得此理, 便知姜附贵之功用。郑钦安在阳虚问答中,第六问 解四逆汤云:“按四逆汤一方,乃回阳之主方也。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之病者,皆可服也。”又解曰:“凡 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群阴。”


郑钦安对四逆 汤的圆通可治疗百余种病:

头脑冷、气喘痰鸣、耳肿 皮色如常、舌黑唇焦,不渴,少神、喉痛,畏寒脚冷、喉痛,身大热,面赤,目暝,舌冷、吐血困倦、齿缝流血、 朝食暮吐,完谷不化、足心夜发热如焚,不渴,尿多、 面赤发热、大便下血,气短少神、头摇,面白少神、背 冷目暝、舌肿硬而青、唇肿而赤,不渴、鼻涕如注,面白少神、尿多、周身发起包块,皮色如常、周身忽现红 片如云,不热不渴、发热谵语,无神不渴、两目白睛青 色,两目赤雾缕缕,微胀不痛。

细究其治症,其病机 相同皆因先天真阳衰,阴邪作祟走窜三焦,或上、或中、或下。

 





【附】四逆汤加减变法

 


四逆汤组成:附子 60 g,炙甘草 15 g,生姜 60g。


附子大辛、大温、大毒,至刚至烈,且 刚中有柔,能内能外,能上能下。得姜、甘草,使火土有用,阴阳得理,气血得调,健强脾胃,而脏腑而肌腠而皮毛,气血往来有恒,交流无阻,运用有方,身无疾 病矣。

 

临床上常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茯 苓、人参、安桂、砂仁等,以求医法圆通。

       


四逆汤加茯苓

 

四逆汤加茯苓,又称茯苓四逆汤。

 

组成:附子60 g,炙甘草 15 g,人参 10 g,生姜 60 g,茯苓 15g。《伤 寒论》:“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 汤主之。


应用茯苓四逆汤可以治疗脉沉微、 恶寒、肢厥以及水肿、下利等症。”用四逆 汤加大剂茯苓和人参而成,四逆汤温坎中一阳,茯苓 以利水,人参补阴除烦。

       

四逆汤加人参

  四逆汤加人参,组成:附子 60 g,炙甘草 15 g,生 姜60 g,人参 10 g。

 

本方为四逆汤加人参而成。四 逆汤回阳救逆,加人参以益气生津,治疗虚寒下痢,阳亡液伤之证,尤为适宜。魏荔彤云:“予温中之中, 佐以补虚生津之品,凡病后亡血津枯者,皆可用也。” 扶阳学派运用本方常治疗心系疾病、各种出血性疾

 

 

四逆汤加肉桂

 

四逆汤加肉桂,组成:附子 60 g,炙甘草 15 g,生 姜60 g,肉桂 10 g。本方是扶阳派医家吴佩衡所创, 称其为大回阳饮。肉桂温肝暖血,强心脏,有引火归 原之效,加入姜、附中,疗效更强。

此方能回阳救逆、强心固肾、温中舒肝,并治一切阳虚阴盛危急大证, 有起死回生之功。吴佩衡最为欣赏,临床多用此方, 应用于各科疾病属阳虚阴盛者。

       

四逆汤加砂仁

 

四逆汤加砂仁,组成:附子 60 g,炙甘草 15 g,生 姜60 g,西砂仁 15 g。临床用于大便长期为羊屎疙 瘩,解便很困难,四逆汤加砂仁能解决阴结于下、阳 不胜阴的便秘。西砂仁开上中下三隔,与附子配伍,合附子引刚烈之气,由柔性而达于三焦之中,使元阴 元阳升降得宜,佐姜,借姜散之性可通五脏,而津液 气血液可与营卫协和。此治为开下隔,附片启阳化 阴结,大便能畅。

 

       

四逆汤加葱白

 

四逆汤加葱白也就是白通汤,扶阳派称其为四 逆白通汤。组成:附子 60 g,炙甘草 15 g,生姜 60g, 葱白三根。

得葱白,下入肾中之阳,上达肺阴,内行 冲脉,使百脉通达,气血交流,而营卫得协和,阴阳得 以燮理,上安下泰,外清内和,全身自如矣。应用要点当脉沉取洪大或劲或结,但肾脉弱甚,其人或沉 睡,或无神不语。凡是年稍长、脑力不够用的,可以 常服四逆白通汤。

 




【陕西汉中为全国三大附子产地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