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读书志(续四十二)

 昵称51113490 2017-12-19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04 20:40:51     《日读书志》1322:2017年12月4日
    追怀读书
     今日为姜亮夫先生(1902—1995)逝世22周年忌日,因读先生书,藉以缅怀。
    
    26:《古文字学》(姜亮夫先生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初版初印。)
     亮夫先生淹贯文史,博学多闻。此书乃从亮夫先生为高校所编古汉语教材中移出别行者。先生虽非以古文字学名家,而此书相较于同类著述洵见特色。略论“汉字字形源流”从结绳、八卦、仓颉造字以至甲金篆楷,条分缕析。尤论汉字结构基本精神,即以写实主义及人本为基础,反映社会存在,举证丰富,不尚空谈,所论为他书所罕观,特富启发。至若文字结构,自许叔重详叙“六书”以降,唐立厂(兰)先生创“三书”说(象形、象意、形声),欲取而代之(1935)。此书用“三表说”(表形、表意、表音)立意(1955),此后陈梦家先生复用“三书说”,改其名为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先生以为唐先生三书说“没有多少价值”,而陈氏之说基本合理,又易其名为表意、假借和形声。汉字本非表音文字,亮夫先生所谓“表音”指形声、转注与假借。四子者皆各抱利器,欲以推翻“六书”则同。实则“三书”乃就汉字平面结构而言,貌似合理,而“六书”兼顾汉字平面结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与历时演变(转注、假借),古之人信不余欺也。此书又专辟《古代字书及检字法》,颇便实用,而以雅书、韵书并列,虽曰推广,未免稍乱凡例,亦无伤大雅也。
     诗曰:结绳创始未须真,仓颉初成泣鬼神。三表六书资考信,来今温故欲知新。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06 09:01:27     《日读书志》1323:2017年12月5日
    随缘杂览
    
    43:《离骚全图》(【明】萧云从【清】门应兆绘图,王承略先生校释,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初版初印。)
     屈子光同日月,历代慕仰,或施于丹青。传宋李公麟绘《九歌图》,元张渥、明陈洪绶踵事增华,明文徵明亦绘《湘君湘夫人图》。萧云从绘《离骚图》,以《三闾大夫卜居渔父图》居首,又绘《九歌》九图、《天问》五十四图。乾隆间修《四库全书》,以萧绘佚而不全,敕命门应兆补绘《离骚》三十二图、《九章》九图、《远游》五图、《九辩》九图、《招魂》十三图、《大招》七图、香草十六图。此所谓《全图》者,并萧绘六十有四,门作九十有一,凡百五十有五。以郑振铎先生所藏《离骚图》收录屈子像四幅居首,前此之李、文、陈各图,及张图徐邦达先生临摹者插入各相关位置萧图之后。各图多撷取《楚辞》名句以意绘之,多自想象。如“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之属。唯香草十六图,兰、蕙、江离、留夷之类,皆为写实。蒙师先文德公督余雒诵《离骚》,流连荆山楚水,尝一一指认。今宵见此图画,不胜乡关之思矣。
     诗曰:故国沧桑杂醉醒,遥怀少小读骚经。楚人最解怜芳草,每见瑶图总眼青。
    
     作者:长林枫 提交日期:2017-12-06 19:18:34     戴先生,知《读书绝句三百首》已经出版,价格多少,我要订购一本,谢谢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06 22:05:02     《日读书志》1324:2017年12月6日
    随缘杂览
    
    44:《吴大澂篆书论语》(【清】吴大澂书,中国书店2007年初版初印。)
     愙斋雅擅书法,尤工小篆。初学秦代刻石,酷肖李氏阳冰;后得杨沂孙指点,取法金文。以彼于金石文字精研有素,两得益彰,是以篆法圆润流畅,又沉著雄厚。其篆书《论语》渊雅朴茂,世所稀见。余少小见督于蒙师先文德公,于追随先生牧牛河滨之际,得熟诵《论语》。子曰经心,读此可以识字;古篆养眼,览此可以重温,真两相得也。
     诗曰:雒诵当年在故园,今宵开卷对芳樽。倾心非独法书美,犹喜重温圣哲言。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07 21:13:37     《日读书志》1325:2017年12月7日
    随缘杂览
    
    45:《文人肖像》(丁聪先生画,宗文先生编,三联书店2000年初版初印。)
           此辑丁聪先生历年所为文化名人肖像画,都八十帧,皆漫画家笔法,不著色彩,而竟能栩栩如生,传神阿堵。配以被画者本人之自述及其友人之绍介,画以简笔而不苟,文以要言更不烦,图文并茂,读趣盎然。人物中之诗人、作家拜观而已,重在瞻仰学者。季希逋(羡林)先生幅,任继愈先生评以“操非中非西之术,治不古不今之学”。金止默(克木)先生幅,自述“难得有缘人说法,易于无佛处称尊”,钱默存(锺书)先生幅,夏衍先生评谓“风虎云龙笔,霜钟月笛情”,张中行先生幅,自题“白首苍颜貌不扬,香奁绮梦定难偿。观棋听侃随缘事,也演浮生戏一场”。此皆意内言外,令人浮想联翩也,亦有质言之者,如梁寿铭(漱溟)先生幅,张中行先生评曰:“梁先生可敬之处不少:有悲天悯人之怀,一也。忠于理想,碰钉子不退,二也。直,有一句,说一句,心口如一,三也。受大而众之力压,不低头,为士林保存一点点元气,四也。不作歌颂八股,阿谀奉承,以换取絜驾的享受,五也。”条分缕析,梁先生之其人定格于笔端纸上矣。至于启元伯(功)先生,自况以《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生平,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亦庄亦谐,于忍俊不禁之间,仿佛闻其歌哭也。
           诗曰:铅华尽洗见天真,光彩翻然解照人。开卷谁知多化鹤,却从图画想风神。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09 05:34:07     《日读书志》1326:2017年12月8日
    随缘杂览
    
    46:《从鲁迅到张爱玲》(陈子善先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初版初印。)
           今值子公将开八秩之日,故捧读此书。子公研治现代文学史,从与役《鲁迅全集》注释始。注释须求实求是,以此奠定公之治学基本取向,积年累月,子公遂以发掘、考证文学史料著名。公以为治所有文学史,必须遵循文学作品第一位,文学史教材只能是第二位而且永远只能是第二位之原则,非独现代为然,此深获我心者也。现代文学史于郁达夫、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施蛰存、台静农、叶公超、叶灵凤、常风以至张爱玲等,不讲、少讲或止于批判,子公于其作品及生平钩沉索隐,拾遗补阙,颇多发见,实开风气之先,此诚考镜源流、辩章学术之谓也。此书五辑:鲁迅及其文坛友人,一也;胡适、新月与京派,二也;张爱玲及其同时代作家,三也;旧派作家二三,四也;序跋,五也。林林总总,足见子公治学之方方面面。余以读古文辞之故,于新文学发生以后之旧派作家创作及新文学作家之旧体文学创作颇有兴致,子公于此亦导夫先路矣。郑老逸梅先生谙熟掌故,有“补白”大王之誉。今读子公《<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浅说》,颇为感慨。是书余两度经眼,周瘦鹃先生一函亦尝注意,而子公考证此函写作时间为“1967年9月22日”,参以逸老《最后的一次宴会》,断言周先生“危疑震撼中辄念海上诸故人不已”,而此次冒险赴沪,为此数人文坛老友“最后一次相聚”,“肴核杂陈,觥筹交错”(逸老语),子公以为亦为老一辈文化人对“文革”之“无声抗议”,“《周瘦鹃年谱》理应补上一笔,将来编订《郑逸梅年谱》也不应“遗漏”此一精彩至极一幕。余读书札亦为感动,唏嘘不已,而虑见不及此,知子公史眼如炬也。愿子公康强健吉,再著千篇。
           诗曰:注鲁看张笔最工,每闻高论坐春风。谁人文字垂青史,一力钩沉待折中。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09 05:35:16     图2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09 05:36:12     图3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09 05:36:50     图3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09 23:44:06     《日读书志》1327:2017年12月9日
    随缘杂览
    
    47:《黄永年印存》(黄永年先生篆刻,中华书局2004年初版初印。)
     江阴黄永年先生八十寿诞之际,弟子门人咸思有以贺,以先生文史著作业经次第刊布,因编次先生平生治印拓片,爰集此存,余得而拜观。篆刻虽为馀事,而见性情学养。先生自述其治印之始,为见古书收藏之钤记而向慕之,乃欲自为,后受知于郭组南(则豫)先生,枫谷治印追踪黄牧甫,自是当行。故先生入道甚早,赓以岁月,遂成一家。印谱后附先生《篆刻艺术》一文,以为文人治印,“始于吴熙载(让之),大成于赵之谦(㧑叔),其后黄士陵(牧甫)别开生面,吴俊(俊卿、昌硕)、王禔(福庵)、乔曾劬(大壮)、陈巨来均有可取”。吴熙载印白文茂密而朱文挺拔,先生治白文仿汉印即最得牧甫神韵,如为蔡鹤汀所治二印、闲章“指点江山”“苦战能过关”及名章如干等,余最爱之。先生以为陈巨来“以刻圆朱文著称,极精工,但千篇一律,且有习气”,而余以为先生仿汉印超于安持,篆文印则不及也。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先生治学治印,可谓慕昔贤,可以思来者也。
     诗曰:潇洒声名满士林,振奇史识与文心。更兼游艺留金石,别树新尖启迪深。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0 20:43:53     《日读书志》1328:2017年12月10日
    随缘杂览
    
    48:《品物记》(邸永君先生著,中华书局2008年初版初印。)
     夫日常生活,人皆有之,而难得者风雅也。此书从抚琴弈棋、书法篆刻、咏梅赏兰、种竹艺菊、饮酒品茶、携剑佩玉诸多方面重温古人之优雅生活,以示托物怡情、修身养性,须着眼、立足于提高日常生活品味,非徒高谈阔论所能济事。即如麻将,设计得其理,流行有其故,如无沉耽,或无意于博彩,亦未可厚非,子不云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夫子慨然言之也。又如佩玉,《礼记·玉藻》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所谓“与玉比德”者何?子曰玉之为物,“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见《礼记》。《说文》亦云“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專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芳也”。时人不此之图,徒以为饰美炫富,无乃不可乎?读此书,可得趋雅脱俗之旨也。
     诗曰:玩物谁言志必亡?梅兰竹菊四时芳。烹茶煮酒风流事,岂独堆书减昼长。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0 20:44:51     图发错。重发。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1 22:22:04     《日读书志》1329:2017年12月11日
    随缘杂览
    
    49:《新华字典》(第一版复制珍藏本,商务印书馆2007年初版初印;第十版大字本毛边本,商务印书馆2004年初版初印。)
     近在三联书店,得见新印《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此书初版于光绪二十七年,至今百有馀载矣。忆及前岁,此书被重新发见,有人作《对比清末字典,〈新华字典〉堪称毒药》奇文一篇,诚极危言耸听之能事者也(余当时尝作文以驳之)。今见《字课图说》,余谓是书问世之后迅遭历史尘封,恐难归罪百馀年来读者之无知与偏见也;及今再版,恐亦难流行。故归而浏览《新华字典》,不读此书二十年矣。余固有憾于当时“大国家,小字典”之怪现状,然此无伤于《新华字典》之不朽。盖传统之字书,训诂之术曰互训,曰界说,曰推因,皆有赖于读者之根基,至于《说文》,竟成专门之学,迥非普通读者所能应用。《新华字典》开白话训诂之先河,最便启蒙。首主编务者为魏建功先生,尤擅于文字声韵之学。今次翻阅,不重在疑难之字,以难字之释不过以常语诠之,实最易处之;而在常用之字,此类训解,犹如丹青妙手之画犬马耳,求之人人,至为难能,而稍见参差,即人人知之也。此《新华字典》之所以卓异也,岂善画鬼魅者所知耶?
     诗曰:小编字典建奇功,最叹艰难是启蒙。唯有儿童知感激,笑他轻薄落花风。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1 22:22:27     图2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1 22:22:47     图3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2 22:38:58     《日读书志》1330:2017年12月12日
    随缘杂览
    
    50:《词心笺评》(邵祖平先生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初版初印。)
     邵先生字潭秋,号钟陵词隐。此书初刊于民国,辑选唐宋名家词凡二百六十阕为之笺评。夏承焘先生为之序,以为“陈义且高于皋文、静安所云”。《序说》谓静安首标“境界”之说,而“以予观之,王氏所谓词境者,皆词心也。世间一切境界皆由心造,心在则境存,心迁则境异”。举例而言,“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虽造境,亦心境也;“云破月来花弄影”,虽写境,亦心境也;“身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沾地絮”,虽有我之境,亦心境也;“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虽无我之境,亦心境也;“江边一树垂垂发,数夕催人自白头”,则情景交融,写境造境不能拆开,又何莫非心境耶?故其说词舍境界而论词心,此可与《人间词话》并观而深思者也。其选词,“以婉约为主,不以豪放为贵”,又以为“有心气神思者,是真豪放,决不麤疏虚㤭,则其美亦未在婉约下也”。其说词,阐幽抉微,间发己心。如引毛先舒云:“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则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而云永叔“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句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又云“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初读至于再三,每多沉吟矣。
     诗曰:曲径通幽岂易寻?文心况复又词心。层深何若浑成美,在昔沉吟直到今。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3 20:31:02     《日读书志》1331:2017年12月13日
    随缘杂览
    
    51:《〈人间词〉〈人间词话〉手稿》(王国维先生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初版初印。)
     此书据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藏静安先生《人间词》《人间词话》手稿仿真复制。《人间词》手稿一册,用懿文斋制书笺抄录,共二十四页,天头间有评语或“选”“删”标识,据卷首署“宣统纪元三月仁和弟吴昌绶奉读再过”题记及“伯宛审定”钤印,推知乃静安先生好友藏书刻书家吴昌绶所书。评语少而简,又径书选、删,可发深思也。《人间词话》手稿一册,用“养正书塾劄记簿”抄录,凡二十帧。此手稿本次第与通行本不同,第一则为“《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非“词以境界为上”也。施议对先生译注《人间词话》分“本编”(64则)、“删稿”(49则)、“附录”29则)、“补录”(14则)四类,凡百五十有六则。余读海内外《人间词话》之校释、译注及评论专著,为数甚多,而以为尚有待发之覆。又此书以传统札记形式作之,或次第未必至为重要。余欲重编重校久矣,拟分“作法”“作家”“作品”三类,分别系属各则,施以校注评,译则不与,尚在沉吟,请俟异日。然知观堂此奇人奇书,平生爱读,必将有以为也。今拜瞻先生手迹,诵读一过,胸中不胜感慨,笔下不知所云。爰集《人间词》句,成兹一绝,以为寄托心声也。
     诗曰:可怜衣带为谁宽(浣溪沙·月底),掩卷平生有百端(浣溪沙)。已恨年华留不住(蝶恋花·袅袅),西窗蜡炬尚汍澜(浣溪沙·漫作)。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4 20:32:16     《日读书志》1332:2017年12月14日
    随缘杂览
    
    52:《辞书和信息》(陈原先生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初版初印。)
     回首三十年前,余血气方刚,与安兄德义等与役《逆序类聚古汉语词典》,油印稿本出,奉先师李格老之命,寄呈陈原先生郢正。先生指示而外,惠赐此书,后归余珍藏。近有缘《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研读《编纂手册》,油然记起此书,遂读与《汉语大词典》有关各篇,皆讲话记录之属,非高头讲章,转觉亲切。先生直陈《汉语大词典》之“历史使命”,言近旨远,而语重心长;释《汉语大词典》之“大”,与《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大汉和辞典》比较异同,最见通达。尤是于大型辞书编纂甘苦之体味,动人心弦。先生云修纂辞书之苦,非人所堪,然是“圣人”所为,“白马非马,圣人不是人”,出言由衷,寓庄于谐;又云《大词典》“既属于我们现在这一代”,“也属于未来一代”。今先生长往矣,与修《大词典》之前辈学者,余素所钦仰且尝面受教益之徐士复(复)、蒋云从(礼鸿)先生亦驾鹤已久,然正有“未来一代”,欲步武前贤,将迈越前修,读此不胜悲欣交集矣。
     诗曰:黄卷青灯伴索居,孜孜埋首注虫鱼。辞书自是千秋业,意气填胸信不虚。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4 20:32:47     图2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5 20:36:53     《日读书志》1333:2017年12月15日
    随缘杂览
    
    53:《吕叔湘文集(第4卷)》(吕叔湘先生著,商务印书馆1992年初版,2004年2印。)
     此卷收《语文散论》,凡九组六十篇论文。今读第四组“词典和词义”。先生与丁声树先生先后主编《现代汉语词典》,两位先哲苦心孤诣,已垂青简。故先生于词典编纂自是当行。《〈汉语大词典〉的回顾与前瞻》一文高屋建瓴,发人深思。《大词典》谋划之初,礼聘先生为首席学术顾问,此文即先生于第二次编委会(1980,杭州)之发言记录。先生先回顾编纂汉语大词典“多灾多难”之既往,1930年前后,黎锦熙先生筹组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此后烽烟四起,灾祸频仍,勉勉强强编就《国语辞典》;1956年编制科学研究十二年规划,《汉语大词典》为语言学规划重点项目,其后迭经浩劫,其事遂寝。1975年广州中外词典规划会议再提规划,而时局未稳,举步维艰,逮拨乱反正,始入正轨。先生从“非常苦闷”到“喜出望外”,总是“感慨系之”矣。先生学贯中西,遂借鉴英伦《牛津大词典》和日本《大汉和词典》,畅谈《汉语大词典》之艰巨性与广阔前景,可谓导夫先路,高瞻远瞩。三十馀年往矣,今日读之,犹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诚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也。又读《新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读后》,得深味词义考订乃至辞书编纂之“勤勤恳恳、锲而不舍”之精神矣。
     诗曰:书山文海亦崎岖,曾呕冰心照玉壶。记取精深先哲语,来随老马辨长途。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6 20:29:47     《日读书志》1334:2017年12月16日
    随缘杂览
    
    54:《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徐士复先生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初版初印。)
     徐复老字士复,黄季刚先生高弟,精小学。先生此书昔曾捧读,今为《汉语大词典》故重温。先生尝荣任《大词典》副主编,为之呕心血。《〈汉语大词典〉“长”字去读存删议》一文,诚以小见大者。如“别无长物”之“长”,有读阳平(如《现汉》),或读上声,亦非是。《庄子·庚桑楚》“若趎之年者长矣”陆德明释文曰“长,丁丈反”,《后汉书·桓帝纪》“逾侈长饰”李贤注云“长,直亮反”,唐高彦休《阙史·杨尚书补吏》“人六匹则长五匹”原注“长下侧注仗字,盖其直音”,宋杨万里《过八尺遇雨》“节里无多好天色,阑风长雨饯残年”原注“长,去声”,《广韵》《集韵“长,多也,馀也”义,皆在去声漾韵下,是多、馀义之“长”字读去声明矣。先生云:“吾人不能不为‘长’字去声必须立目,‘长’字带头之复词必不可改隶于‘长’字平声而辩者,乃以大词典之编纂可谓‘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必须恪守《体例》之准绳,求学术之精诣,不容逞胸臆而贻讥于来叶也。”先生昔尝荣任《辞海》语词分科主编,先生接受《东方》杂志采访时答曰“我足足做了几百条条目的修订,都不是人云亦云”,且曰“我从来不与人争,我只在乎袓国学术的成败”。大哉!夫子。又读词义考订诸条,多探赜发覆,有拨云见日、水落石出之妙,读次拍案惊奇而欲浮大白。先生往矣,遗教犹存也。
     诗曰:平生未负百年心,知有老成谋国深。胜义纷披频拍案,此时芳酒对谁斟?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7 21:09:41     《日读书志》1335:2017年12月17日
    随缘杂览
    
    55:《〈汉语大字典〉论文集》(李格非、赵振铎先生主编,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初版印。)
     此《汉语大字典》完编之后,汇辑编纂同仁之论文结集者也,版式及装帧与《大字典》同,而印数极少,先师李格老赐读,故珍藏至今。作者中有前辈十数人已归道山,读其文字能默想音容。今读有关字典义项建立、分合、排列诸问题之文章者何?以《汉语大词典》之修订,北大郭锡良先生屡次建言,皆涉及义项问题。先生特强调义项之概括性,此与《王力古汉语字典》义项建立宗旨可谓一以贯之。夫语言词典释义,于描写事实基础之上,贵在表见词义系统,固非如《经籍纂诂》《故训汇纂》之蒐罗材料力求丰富,历代注疏几无所不致,甚亦不避重复者。然大字典、大词典之释义又不同于中小型辞书,纵非刻意求全责备,亦应一力全面深入,综观一字头、一条目之平面描写,必以该词语义之历时研究为背景。概括性与全面性如何两全,实为难能。黄季刚先生云小学之训诂与经学之训诂不同,小学之训诂贵圆,经学之训诂贵专。此可谓要言不烦而又深中肯綮也。集中诸文以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展开讨论,总曰大型辞书义项分立、排列欲源流分明,眉目清楚,皆实战经验之谈。余因谓义项分立须大胆而慎重,训诂材料充分,语言事实可靠,引伸脉落清晰,则可大胆分立义项。然则须临事而惧,不必刻意求新求全,力避随文释义,杜绝望文生义。又读词义考订数篇,说皆可凭。倘义项分立来自考信,义据通深,则不致泛滥也。
     诗曰:曾见推敲难上难,每从奇字较悲欢。莫道书生无侠骨,呕出心肝一样丹。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8 20:08:12     《日读书志》1336:2017年12月18日
    随缘杂览
    
    56:《〈汉语大字典〉纪念册》(《汉语大字典》工作委员会编,四川、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社1990年初版印。)
     文章华国,治世修典,诚可纪念者也。此册内容凡四:中央、川鄂两省有关文件汇集;《汉语大字典》大事记;《汉语大字典》署名人员;国内外报刊对《汉语大字典》之报道评论。综观文件及大事记,蔽之一言,曰艰。修此一典,须迈越前代,任务实为艰巨,一也。擘划之初,国步维艰;逮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从制订规划、组织队伍、筹措经费到勾乙资料、编辑校订、印刷发行,在在艰难,二也。迭经浩劫,人才不济。所延聘专家,受命之时多已年迈,仍孜孜不倦,只争朝夕;中年学者,迎难而上,中央及两省为评定职称、晋级工资事发文者竟再三再四。十年修纂,旷日持久,情随事迁,又恐队伍散失。总而言之,编纂工作可谓艰苦卓绝,三也。其时各方面条件有限。古文奇字,须专铸铜模;宏篇巨制,须筹调纸张。事事艰碍,四也。余观名录,见素所钦仰者、相知相识者,多已化鹤,倍增怀想;彩插照片如干,又见先师李格老昔年丰采,曷胜依依!文件中数见教育部、出版局转发《汉语大词典》工作会议纪要,确认其精神《汉语大字典》“同样适用”,足见两典初为姊妹篇,今双峰并峙矣。
     诗曰:艰难造就莽横空,不折丹心落照红。华国编修仗全力,年华虽异此情同。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9 20:20:37     《日读书志》1337:2017年12月19日
    追怀读书
     今日为钱默存(锺书)先生(1910—1998)逝世19周年忌日,因读先生书,藉以缅怀。
    
    27:《谈艺录》(钱锺书先生著,三联书店典藏本2011年初版初印。)
     《谈艺录》初版自记云兹编“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重版引言云“三十五年间,人物浪淘,著述薪积”,浪淘者何曾尽净,薪积者亦未必居上,其间或有令人深思者。今以此故遂读《朱子论荆公东坡》数节。《升庵全集》卷四十九引黄鄮山语,谓朱子“于东坡憎而不知其善,于介甫爱而不知其恶”。升庵殊恶荆公,目为“古今第一小人”,故于晦庵轩轾王苏有异议。默翁按云朱子“于东坡亦非全体抹杀者”(余按于荆公远非完全肯定),《朱子语类》百三十卷云:“二公之学皆不正,但东坡德行那得似荆公?”默翁云朱子“盖以东坡为人放诞,持身不如荆公之饬,遂因此而及其馀矣”,乃“道学家嫉恶过严如此”。此因人而异也。朱子既誉荆公德行,《语类》百二十四卷又谓“江西士风,好为奇论文,耻与人同,每立异以求胜,如荆公、子静”云云,此因事而异也。默公引《东塾读书记》“论朱子晚年雅重东坡”,此因时而异也。荆公、文忠公各抱瑾瑜,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皆不足怪者。朱子自述学书“少学此表,时刘共父方学颜书鹿脯帖,余以字画今古诮之。共父谓予: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余无以应”。朱子子弟以此言文公学书于曹操帖,默公引董玄宰《容台集》考订非学阿瞒,乃学钟繇《贺捷表》也,故有“此表”云,繇亦可称“汉贼”,审矣。周栎园《赖古堂集》卷二十三《题黄济叔摹泰山碑》亦循旧误,云:“尝讶晦翁矩步圣贤,而其书乃学阿瞒;济叔端人正士,而亦摹上蔡(按指李斯)。人与事遂大相反。乃知世间绝技,不能禁奸臣贼子之不传,亦不能禁端人正士之不学,有如此也。”默公拈出此点,广征博引,持论通达公允,亦足知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古今同此一慨!
     诗曰:人海沉浮感易深,各从异代觅知音。是非亦有千秋在,淘尽泥沙直到金。 作者:戴建华 提交日期:2017-12-19 20:21:27     新浪微博又出问题了,图待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