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刘禹锡说得好:“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代诗人对秋天万物萧条的景象往往产生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凉,因此也赋予眼前的景物以衰败、凄凉的感情色彩。 秋天的荷塘,远没有了夏天的热烈,枯枝败叶的残荷,也成了诗人不忍卒看的事物。到了冬天,却只剩了挺立的枝干,更显得清冷。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衰荷》“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是一篇惜荷之作,寄托人生之惑和别离之痛。 唐代诗人来鹄在《偶题二首》(其一)中写秋天荷叶的残破,刻画得细致入微:“近来灵鹊语何疏,独凭栏干恨有殊。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说:“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写残荷的经典之作,尤其最后一句常被后人引用。 南唐中主李璟在《摊破浣溪沙》中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写得愁意绵绵。 宋代的黄庚《秋吟》中这样描写:“芦花零落点汀洲,白鹭飞边泊小舟。水落渔矶风露晓,残荷数点冷擎秋。”一派凄凉意味。 近日在网上搜得一个叫如菊的写的一组《残荷》诗 (一) 寒塘瑟瑟落芳魂,简影残妆萎玉身。 昔日娇姿何处现,枯荣淡去梦中吟。 (二) 风侵霜染锁清魂,寂寞相怜志更纯。 凌乱寒塘谁与顾,卓然独立挚情真。 (三) 冰封雪掩护娇魂,雨洗铅华不染尘。 目阅残蓬怜瘦影,芳心入梦待明春。 这组诗别开生面,意境高远。在如菊的眼里,残荷,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正承载着生命的重负,孕育着下一个新的开始。“芳心入梦待明春”,到了来年依然会开出高贵美艳的花。独立池塘不自哀,到了来年依然会昂首向天,虽然现在“昔日娇姿何处现”到了明年依然会纵藏情愫水云间。生命的最后守望,有一种别样的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