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与神俱|《难经》说的“散膏”是什么? ——《黄帝内经》的“形与神俱”人体结构观解密(4)

 为什么73 2017-12-20


       周波,合浦人氏,中医师,早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感兴趣于经典的研读,著有《黄帝内经系统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诠释》一书和《“形与神倶”现代科学研究》等文,对《黄帝内经》的形神观、阴阳五行、调神和“治未病”等内容,有个人的见解。




《难经》说的“散膏”是什么?

 ——《黄帝内经》的“形与神俱”人体结构观解密(4)


形与神俱(文中署名以路人代之)

 

对于前面的文章,有读者认为把造字的解释当作画蛇添足。不过,路人周认为,读《黄帝内经》等经典,如果不是逐字而读、逐字而解,而是仅靠简体本泛泛而读的话,所得到的理解,可能会离经典的原意很远很远。


下面,再来一回经典的逐字而读。


在前(1、2)中,通过归纳,把脏器归纳为6个脏腑合(系统),从而为所有的脏、腑都确定了对应的实体,主要的脏器归纳见表1。


从现代解剖学来看,可以发现表1里,没有被讨论到的脏器,主要就是各个腺体,特别是内分泌腺的实体了。

 


脏的实体脏器

腑的实体脏器

本脏

附脏

本腑

附腑

肺脏


气管

大肠

肾脏

睾丸(卵巢)

膀胱


肝脏


胆囊


脾脏



胃脏

心脏

 主血管*

小肠

心包



上焦:食道

中焦:肝门静脉、胆总管

下焦:输尿管

注:主血管包括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3条血管。

表1   脏、腑所对应的实体脏器

 

在《内经》里,路人舟没有找到腺体的记录。不过,在《难经》里,恰好补充了《内经》里的这个短板。

 

1 “散膏”实体的认识

 

《难经》在中医经典中首次提出“散膏”的概念。《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后世虽然对“散膏”所指的实体没有确切一致的共识,但古今多数医家,大多趋向于认为“散膏”就是胰腺[1]

 

2 “散膏”字意与概念

 

《说文》对散、膏二字的解释:散:杂肉也。杂:五彩相会也。即多个东西汇集在一起。所以,杂肉即是零散多块的碎肉。膏:肥也


可见“散膏”的意思就是零碎多块的、它们之间的颜色和质地有所区别,但都与肥肉(即脂肪组织)有些相似的实体(脏器)。由此可以认为,“散膏”不是只有单独一块,而是一堆,即多块。

 

3 “散膏”具体的解剖实体

 

在模拟远古医学家解剖人体的过程中,没有讨论到的脏器实体——腺体,其中最明显的是胰腺、胸腺、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其中的胰腺体积最大。当然,从形状和腺体的角度来看,睾丸与卵巢(包括所有性腺)也可以在此列。它们的结构特点,都与脂肪组织有些类似但又不是脂肪,而与肉(肌肉)、筋(如肌腱)比较,它们的色泽或者质地等,都绝然不同。


肾上腺由于与肾脏密切联系在一起,古人不一定认为它是单独、零碎的“如膏杂肉”。不过,就算是认为它是那堆“杂肉”的其中之一,也不奇怪,如同现代解剖学一样,古人完全可能从肉眼上在腺体和脂肪组织之间作出区别。


所以,按表1,把脏器经过解剖而归列为六个系统后,再把剩下的多个腺体再归列成一堆,即是“散膏”。“散膏”就是多个内、外分泌腺体实体的总称。


所以,“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句中所指的“散膏”,就是其中邻近脾脏的,也是最大的那个腺体——胰腺。此句当解为“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旁)有散膏半斤,……”。

 

4  小结

 

由上所述,“散膏”是多个腺体的总称。由于传统上对“散膏”一词的词意理解得不够精确,所以认为“散膏”只有一块,而未能明白其真正所指的内容物——多个(一堆)腺体。


上述虽然论证了传统中医已经有了多个内、外分泌腺体实体的记录,但除了《难经》里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的记录外,再无其它反映它们的功能的有关记载。它们的功能,既往多被整合在五脏六腑中。

 

文中所用参考文献:

王亚平.《难经》之“散膏”考义及其临床价值.中医文献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