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天道》:五台山论道的解惑

 yh18 2017-12-20

解读《天道》:五台山论道的解惑

在《天道》这个故事里,丁元英要谱写王庙村扶贫这个神话故事,在他的“神话”设计中,有两个关键词:杀富济贫、文化属性。

杀富济贫很好理解,通过设局将只知进攻、从不设防的林雨峰和乐圣公司套入局中,以使毫无江湖地位的格律诗音响公司一夜之间声名鹊起、无限增值,利用合法合规的方式巧取豪夺,再通过格律诗的成功带动王庙村的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扶贫成功这个目的。

那丁元英一再说起的文化属性呢?我一直很疑惑,于是我仔细的回看了五台山论道全过程,影像的、文字的,这才真正理解了他这番策划的真正道理:大爱无爱,不违天理。

首先我们来看他去五台山拜访智玄大师时比十万元现金好使的那首词:

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身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鼓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智玄大师见面提了两个问题:悟道休言天命,悟的什么道?修行勿取真经,修的什么行?

其实这首词不是丁元英悟道的心得,而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他悟透人生命理、天道玄机,却不是为了证道取经求圆满,佛本无相,只可感受,不可思议,是非文化的,若着相于知天命、求真经,得圆满,已经迷于求,着于相,脱离了佛法本意。而导人向善的教义,要说善恶,必着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所以他喜欢自在洒脱,说出来的话为俗世不容和不解,俗世要的是导人向善,哪怕是虚情假意也好。而他是超脱于这种表象的伪善,随心所欲,不执着于世相。所以一般人看他,要么是痞,要么是痴,要么是疯。

所以,修行悟道,处处是悖论,处处是陷阱。执着于慈悲本身就是执着,随心自性,才是禅意。

他来五台山是因为他知道他的策划将要产生的后果,要杀富济贫,就必然有人因为这个“杀”受到伤害,有人因为这个“济”得到补偿,左右都是天道困境,到此求个心安。至此,所谓文化属性也就不难理解了。王庙村的“贫”是因为文化属性,小农意识造成的。文化属性决定了你要用人力、财力去补偿他,终究是自作多情,于事无补,因为不会产生造血功能。文化属性中的等、靠因素注定了他不会拿你的资助去努力改变,而是享受完了再张望。这可能就是我们国家目前很多地方扶贫面临的困境,比如著名的大凉山扶贫。

所以丁元英只能用天道、规律的力量去帮助他,而天道就是规律,是平衡,要打破眼前的平衡就必然影响另一时空的平衡,就如同蝴蝶效应,看似不相关,小小翅膀一振动,却是风暴的缘起。

智玄大师对道的悟性自然不在丁元英之下,智玄大师已然明了丁元英的用心与事情结局,提笔改写了丁元英的词,算是给了丁元英一个心安。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

大师的注解不执着于知天命,而是说悟道,悟道知天命是自然不是求索,修行还是要向着得到真经这个证道目标前行,丁元英的词里说道一笑一悲一枯荣,是说人类的一笑一悲于草木来说就是一生一灭,大师改为一生一灭一枯荣,实际是说万象皆如草木,生灭枯荣皆是因缘早定。心做心是,何来杀富济贫?

于是丁元英放手施为,开始了“天道”一般的扶贫计划,为何说是天道一般?因为他只做了个因,过程和结果他完全不干预、不参合,后面就都是人性的碰撞来造就了结果。你说他坏么,他从来没有对谁出过手,都是市场发展规律和人性抉择在导致结果。王庙村的村民要致富就得牺牲环境、健康、舒适,与格律诗公司完全无关,手工作坊法律也鞭长莫及。王世杰、叶晓明、刘冰想发达就得靠自己的觉悟和视野还有人性的纯粹,最后他们各自做了不同的选择也得到了对应的结果。刘冰这个人本来上苍为他开了一道后门,他也可以像王世杰一样得到救赎,他却用人性的贪婪与邪恶去堵上了最后那一道后门。林雨峰的黑道朋友都已经了悟得道,并开解了林雨峰,林雨峰却着相太深,把自己送上绝路。

其实我曾经也有过林雨峰一样的选择,所幸天道不与,蓦然回首,走出了迷途。

丁元英为什么能策划这么一个完美的局?因为他了解社会规律、文化属性、还有这种文化属性下熏陶出来的人性。其实就是道。

天道即自然。身在红尘,非福报所致,莫逆天强求。否则,易自种恶因。

解读《天道》:五台山论道的解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