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说《收获》| 路内:妈妈的目光

 老鄧子 2017-12-20



上海巨鹿路675号,作家协会,《收获》杂志所在地


《收获》与我

 

路内

 

一九八〇年的时候,我妈妈肯定是订《收获》的,每过一阵子她就从厂里带回一本。那时我们全家住在一个朝北的小屋子里,到冬天,一夜北风,屋里的毛巾都能冻上。有一天我妈拿出一本《收获》教我认字,上面是“北极光”,然后她告诉我,北极比我们家更冷,但是北极光到底是什么东西,她也不太知道。《北极光》以及它的插图一直留在记忆里。


《北极光》张抗抗小说  1981年第3期《收获》(徐文华 插图)


我妈妈是个女工,很文艺的,最喜欢的中国现代小说是巴金的《家》、《春》、《秋》,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她凭记忆给我讲《家》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梅表姐”。我妈说她还看过电影,黄宗英演的梅表姐,非常动人,还有她最喜欢的孙道临。讲着讲着,隔壁的姐姐走过,就搬个凳子过来一起听,听完了就把我家里的《收获》借走了,然后它们就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过了些年,我妈厂里的图书馆关掉了,书堆在地上当废纸卖,也没人要。我妈抱了一捆回来,其中有好多《收获》,都是过刊。因为要打毛线,那种三十二开的书很难摊开了读,她喜欢十六开的杂志。这些杂志被人借走,她都觉得很有面子。生病住医院的时候,她也让我到邮局去买杂志,最好是《收获》,一是消遣,二是护士看见你在读文学刊物会对你客气一点。八十年代就是这样。


我二十岁的时候进了工厂,当时在配电室里上班,一个深锁的院子,里面是三万五千伏的变压器,闲杂人等不可进入。两个工人守着一堆电表不可离开,我的工友是个酒鬼,他喝饱了就找地方躺着。我一个人待着实在无聊,跑到工厂图书馆去借杂志看。那是九十年代了,《收获》仍然是很抢手的杂志,当期的肯定借不到,有的过刊借来看过,抽烟时觉得自己手指是甜的,那就是被糖精车间的某个青年翻过了。这样过了四年,我在那厂里就靠文学杂志打发时间。现在想起来,最初的文学教育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这里,而我自己并不知道。


很早以前我写过一个短篇小说,给陈村先生过目,他帮我推荐发表,算是走上了文学之路。但是我好像被这个短篇击垮了,此后再也没有写出像样的小说,那时我丢了工作,到处游荡,自购文学杂志。我妈对我挺好的,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我能找个饭碗,有时看见我又提起笔,就问我是不是又要写小说了,最好能再发表一个。我说这件事很难的,并不是发表了一个就能发表第二个。陈村先生讲过什么叫“一篇作家”,我心想,我大概就是了。


文学青年都是扎堆的,这很有好处,彼此相濡以沫,理想的坚持或许可以长久一些,技术上也能学到更多,可惜在我年轻的时候几乎没有遇到同道中人。现在回忆起来,这是一种很糟糕的孤独。有一些年我看着书桌底下堆着的《收获》,觉得自己没办法,它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到达的,并且,根据我已有的发表经验,到达之后只会更加空虚,因为不具备固守的能力,像一个心不在焉的旅客。我很羡慕那种二十多岁就不断发表作品的人,他们在积攒,而我是不断地把玩着口袋里仅有的硬币,既不能说自己没钱,也不敢将它花出去。


有一天我回到家,我妈说这期的《收获》很好看,里面有王安忆的小说《我爱比尔》,我拿过来看了一遍,说这期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也好。事实证明我们眼光都不错,这两篇小说都拿奖了,而且是我心目中三十年来中国最好的长篇和中篇。我对那期《收获》的印象特别深。


我后来在广告公司做文案,和文学已经没有什么关系,时间过去得久了,想起自己还曾经发表过小说,已经是一枚标本。此后到上海工作、结婚,有一天走过巨鹿路,忽然看见上海作协和《收获》编辑部的门牌,大院里面干干净净的,一栋洋房,绿树掩映,虽然三十岁也见过一点世面了,仍觉得这里很神秘,不是可以轻易踏进去的。


2017-6《收获》刊载路内长篇《少年 巴比伦》


我是二〇〇七年在《收获》发表的长篇小说,此前并未以“路内”的笔名发表过任何作品。长篇面世后,我对文学界的种种规矩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自己该继续写下去呢,还是站在原地发呆。承蒙《收获》杂志编辑的好意,在文学创作和文学事务上给了我很多帮助。没有名声的作者,与文学界又无任何关系的人,得到这样的厚待是我的福气。我心里知道,自己这辈子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写小说(虽然还不够好),这件事曾经被我放弃,如此遥远,以致我对自己都充满了失望,是《收获》为我拾回了这一切。


我妈妈没有看到我在《收获》发表作品,真是可惜,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现在我已经不敢再读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它会击溃我。发表过长篇的杂志,都放在妈妈的照片前面,其中有三本《收获》。我一直记得她打毛线读杂志,坐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尽管她从未对我表示过失望,我还是会担心她曾经失望过。


【本文收入2012年《大家说<收获>》一书】



路内,1973年生,现居上海。优秀的七零后小说家之一,曾获《智族GQ》年度人物之2012年度作家,长篇《慈悲》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5年度小说家奖“”。在《收获》刊发长篇《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云中人》《慈悲》等作品。 

中国邮政网上订阅《收获》双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