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art1&2 年轻的克里希那穆提

 我心依旧500 2017-12-20
他也提到关系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觉照到自己。如果你真的一直都在做自我觉察的实验,你一定会注意到自己的思想活动开始减缓,你的心也不会那么不着边际了。试着去看每一个念头,直到它消失为止。如果我们的意识充满着偏见、欲望和回忆,它不能觉察自己的意念。因为它会不停地在意念上打转,不是逃避就是添加点什么。责难或者辩解都是愚蠢的,责难只不过是陈年往事强化自己的一种行动。观察你的心,不要让任何一个念头逃跑,不论它有多丑,多残酷。只是观察而不要有任何拣择、衡量和批判,不要给它任何特定的方向,也不要让它在心中生根。你只需要无情地看着它就对了。幽默感能解除最艰困状态中的压力。一个人的心智如果懒散而停滞,总是被过去的成见所束缚,他就无法拥有足够的能量或伸缩性,来觉照每一个当下发生的事。人类永远都在铸造思想活动,投射未来“我将要怎样”的行动,于是阻碍了当下的觉性。 “心智一旦安静下来就能看到真相,然后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从这种观察中产生的行动是没有动机的,同时也能摆脱过去的包袱,摆脱妄念和肇因。”面对世上正在增长的动乱,每个人只能从个人的改造开始做起。要想拯救这个世界,至少有一些人得摆脱使这个世界腐化和毁灭的因素。他们必须深入地转化自己,开发思想中的创意,进而转化别人。就像从灰烬中又有新的东西再生。这个世界的动乱,就是个人内心混乱的投射。陷入过去、时间、妄念中的心,就是一颗死的心。这样的心是无法解决混乱的,它只能增添困扰。人必须摆脱时间感和对于未来的投射,只有活在当下,才能转化自己。“真相是你充满着烦恼而又失去了觉察。观察问题的核心,你就能从其中解脱。下次你就会变得比较警醒,你会避免再落入同样的问题。”《奥义书》中的一部曾经说过,没有准备好的人最好远离真理;你一旦听到真理,就必须实践它,否则它将变成你心中的剧毒。“放下你的执着。你为什么要抓的那么紧?放下,看看会怎么样。”“你仍然在考虑该怎么做的问题,但是你采取的任何行动,都会添加更多的问题。你为什么不能看到这个事实?你内心的光明与黑暗都是你,产生毫无又有何用?你只需要认清自己的真相,然后你就能去除粗糙和敏感之间的冲突。”“你的意思是当我粗糙的时候,我不应该试着去变得敏感?”克回答:“你不能采取任何行动,你只能观察自己不断在调整的真相。”这是我首次听到他提起我的成长背景,以及了解它的必要。我问他,如何才能做到这点。“你要观察这个传统中的丰富内涵,以及数千年来的种族记忆。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你就能在每个当下认清他的投射,停止内心的冲突。你不能排拒自己的传统,因为它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只能去了解它。透过这种了解,你才能解脱它的束缚。”(“我”仿佛只是通道,小我背后是巨大的空性。)过了一会他说,“人类最需要的,就是大地滋生万物的那份满足感。如同那堆长满鲜花的小树丛一般。” 自我并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存有,而是不停流动的溪水。你们为什么不先清扫自家门前的马路?那条马路就是你的心。他继续探索思想和心智的真相。”我们总认为‘我’和思想及心智是分开的,‘我’这个思想者真的有别于思想吗?如果有分别,思想者就能操纵思想。‘我’有别于它的本质吗?去除了思想,思想者还存在吗?“他说完每句话都要停顿一下,好让这些话沉潜于听众的意识。 ”我们总认为只有‘我’是永恒的,因为其他的想法都有生灭。如果思想者是永恒的,那么思想者就能改变或控制思想,然而这个‘我’不也是思想的产物吗?你的心把‘我’和思想分开,因为它无法面对无常。思想是无法了解未知的,心智只能从已知中解脱。要想发现超越思想的境界,思想必须停止。思想是无法使我们有多大进展的。“接着他们开始讨论个人如何才能重生。克里希那吉说:‘只有透过关系的互动才能产生自知之明。你必须观察自己和人、事、概念、大地以及周遭世界的关系,同时还要观察内心的反应。关系就是披露自我的镜子,缺少了自知之明,就不可能产生正确的思想和行动。” 尼赫鲁插进来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着手?” 克回答:“就从你现在的立足点开始。试着去读你心中的每一个字眼、每一句话。”尼赫鲁很专注地聆听,但是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脸上的倦容。他问道:“人的通性是什么?” “避免痛苦和追求快乐。”克里希那吉回答。尼赫鲁接着探讨人类的暴行背后所潜藏的恐惧,他问克里希那吉从自知之明中所产生的的行动能不能解脱内心的恐惧。这种恐惧往往是大部分人类行为的驱策力。 克说:“要想解脱恐惧,人必须觉察自己内心的恐惧活动。觉察的本身就能解除恐惧。”某位年轻的公务员表示,有位神秘主义者曾经告诉他,只要能承认上帝的存在,再赋予这位上帝某些特殊的品质和无私的爱,然后将自己融入这些品质中,自我感就能因而消除。 “这意味着你已经先设定了爱所应有的特质,然后再将自我投射在这些先入为主的成见中。”克里希那吉接着说:“我却认为要想明白爱,你必须处在一种不知的状态。不过你一旦想进入这种不知的状态,你就又产生了想要达到某种目的的欲望;因此,凡是你所认识的事都属于已知的范围。那么如何才能从已知进入未知呢?从已知中产生的任何行动,都只能使你永远停留在已知的范围里。然后又如何呢?”参与者此刻完全沉浸在他清晰而明确的话语中。“你其实不该找任何出路,因为你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一旦认清这一点,你就出来了——也就是处在不知、接纳、随时准备接受未知的状态。” ”处在黑暗中,心智就会替自己催眠,想象出各种的景象。这是很危险的事,因为其中都是幻觉。“ ”心理的正直感如何才能产生?人心能否产生根本的变革?如何才能超越能力的差距?“ 克反问:”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就是‘拒绝接受任何的领导者吗’?光凭这点就能带来社会和经济上的平等。人一旦为自己负责,便能产生质疑的能力,质疑是没有高下之分的。任何一个以能力差距作为基础的制度,必定造成社会的阶级之分,进而酝酿成阶级战争。“ 克后来问我:”人要如何才能坦直无缺?答案不外自知之明。追随者就是不幸的祸因。“有一次散步时他谈到,人因为和其他生命产生关系才有存在感;关系一旦消失,自我感就不见了。要想了解人生,你必须了解行动中的自己,以及处在各种关系中的自己,包括与人、财物及概念的关系。 他转身指着流动的河水和那颗古老的菩提树。”大部分的人都无法觉察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我们总是从实用的观点来看一棵树,譬如如何把它做成木材,如何得到它的庇荫,等等。对于地球及其产物,我们也以同样的态度相待。我们并不爱这个地球,我们只想利用它。如果我们爱这个地球,自然会节俭度日。我们已经失去了内心的温柔和敏感,只有回复这些品性,我们才能了解什么是关系。光是摆设几幅风景图片,或是在头上戴花,并不能带来这种敏感。只有把实用的态度搁置一旁,这种敏感才能产生。然后你才能停止称呼这个地球为‘你的’或‘我的’。“勇敢地面对一切!如果你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是对的,每个行为都是从自知之明出发的,那么就放心地将自己交给生命之流吧。它的河水一定会支撑着你。然而你一旦被别人影响,你就只有求神保佑的份了,因为老师到时候已经离开了。” “我们都活在因果中,还不断地加以重整。我们否认自己的背景(昨日以及数千年来的记录),我们不知道这些都潜藏在内心深处。于是这些尚未发现的记录便永远制造冲突与矛盾。我们能否认清无法安住于当下,它永远都在瞻前思后,它从来无法安住于眼前的这一刻。”妄念消失,然而觉知还存在。停止的只是辨识的活动。我愈是能安住于觉性中,愈是能认清没有自我的事实。你一直想得到解答,你的妄念就是你的阻碍。你已经习惯于思考了,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放下。只有一颗单纯的心才能认清真相。刻意想停止外围的焦点, 其实也是一种焦点,愈是想和这些焦点搏斗,就愈会加强这些焦点。我认清心中的烦恼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就不再执着了。只要我能活在空寂中而没有任何抗拒之心,无论我做什么都不会产生矛盾。除了抗拒心之外,一切妙有都含藏在空寂中。制造漩涡的就是抗拒之心,它如同冲上天空的火焰一般。我所有的关系都是如此,我从不觉得自己又回到了旧有的关系。我没有停泊之处,永远都在出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