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谜底:乳腺癌为什么依赖甲硫氨酸代谢

 周婷111 2017-12-20

《Science Signaling》发表了文章阐明许多癌细胞都对甲硫氨酸(methionine,Met)剥夺相对敏感原因。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许多癌细胞都对甲硫氨酸(methionine,Met)剥夺相对敏感。原因呢?不清楚。


直到今天,《Science Signaling》发表了来自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Ludwig Cancer Research)的一篇文章,才真正阐明其中机理。


“大多数正常细胞在剥夺Met供给后依然可以存活,但某些癌细胞对这种氨基酸缺乏却非常敏感,”哈佛医学院Ludwig中心研究员Alex Toker说。“本文,我们展示了PIK3CA基因突变驱动的癌症,由于该编码蛋白表达异常活跃,从而导致了细胞对Met的依赖。”


他们在文章中写到,致癌基因PIK3CA的异常活跃抑制了xCT蛋白质的活性,由于xCT蛋白关系到氨基酸生产的原料供应,所以最终导致细胞Met生产受限。


Toker等人从13种乳腺癌细胞系中筛选出对Met剥夺不耐受的品系,这些细胞大部分都携带PIK3CA基因突变。以此为根据,科学家们推测致癌基因PIK3CA可能也参与Met代谢过程。根据文献报道,通常Met依赖型癌细胞的xCT活性也低。


xCT掌管胱氨酸(cystine)输入,胱氨酸是必须氨基酸半胱氨酸(cysteine)的前体。半胱氨酸和Met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还可由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代谢产生。“在细胞中,同型半胱氨酸有两个主要去向,或者被化学修饰为甲硫氨酸,或者被用于半胱氨酸合成,”文章一作Evan Lien说。


科学家们推测,致癌基因PIK3CA突变阻断了胱氨酸输入,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更倾向去合成半胱氨酸,用于产生Met的数量减少,致使细胞非常依赖外源Met供应


当团队使用一种现成药物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抑制xCT后(模仿PIK3CA基因突变),那些原本对Met剥夺耐受的细胞系也变得不耐受了。


这项发现展开了一个全新的治疗角度,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先诱发癌细胞的Met依赖,然后再利用氨基酸剥夺策略消灭肿瘤,正常细胞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目前,Toker博士正和他的团队评估这种治疗方法的可行性。


原文标题


Oncogenic PI3K promotes methionine dependency in breast cancer cells through the cystine-glutamate antiporter xC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