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玉声: 何谓“知戏情,懂戏理”

 清闲君 2017-12-20


李玉声《汉津口》2009年6月6日上海演出实况


我们说过,京剧不需要刻画人物,但不是说京剧艺术没有人物;我们主张演员在舞台上表现的是自己的五功五法,是“我”的技艺、“我”的路子、“我”的艺术处理,不是说演员在舞台上演的是自己,这是两个概念,切不可混淆。京剧演员为自己的表演“叠褶”(艺术处理)时,其主要依据是戏情戏理。但是关于“戏情”、“戏理”,在理解上也存在一些偏差,应当加以辨析。


京剧先辈给我们留下一句话:“演戏要知戏情、懂戏理。”这说明演戏既有戏情,又有戏理,二者不是一回事。何谓戏情?戏情即戏之情节、内容、脉络;何谓戏理?戏理即表演之理。表演之理可以顺戏情而展示,也可以逆戏情而表现。戏情易知,而今戏曲评论文章多所论及。戏理则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舞台表演经验才能弄懂、弄通、驾驭、化用。


例如有的演员演《汉津口》的关羽,【导板】扎犄角儿一场,下场之前亮住不动,一味地“放份儿”,殊不知此时刘备正遭曹操人马围困,战情紧急,千钧一发,搬兵救援的关老爷若只知“放份儿”,就不合乎戏情了。我父亲李洪春先生演《汉津口》,不上马童,为的也是突出戏情。况且,一般演员都是《长坂坡》带《汉津口》、前演赵云后赶关羽的演法。待《汉津口》关羽上场,前面已经是好几个小时的戏了,观众不仅有“审美疲劳”,而且时近深夜,回家心切,此刻演员若一味“放份儿”,全然不顾剧场效果、观众感受,很容易导致观众纷纷“起堂”的尴尬局面,演员脸上也很难堪。所以,无论从“戏情”出发,还是从“戏理”考虑,《汉津口》的老爷上场、亮相,都应在不失红生表演规范的前提下力求干脆利落,让戏在紧凑的气氛中戛然而止,让观众带着意犹未尽之感舒服地离开剧场。如果编创新戏,设计唱腔,剧情发展到紧急关头、生死之间,当然不能编大段【慢板】,否则便有悖于戏情。


演员表演当遵循戏情,但当戏情妨碍戏理(表演之理)时,则舍戏情而顾戏理,展现表演艺术,这是京剧表演的一个规律。红生戏《白马坡》中颜良大刀下场后,关羽有几句念词:“某观颜良,犹如插标卖首耳。”按照戏情,关老爷并不把颜良放在眼里,所谓“有名无实何足观”。所以完全根据戏情来演,这几句念白只要轻轻带过,表现出一种轻蔑的情绪即可。但是我父亲教我此戏,“插标卖首耳”几个字的念法是其他行当所没有的,必须叫起来念,调门逐字往上涨,情绪层层往上升,并在“插标”后加一锣,同时配以老爷独有的身段、神气。这种念法在诸如《单刀会》、《走麦城》等其他老爷戏中亦常使用。这样处理,从表面上看恐怕是有悖于戏情的,若从舞台表演的要求考虑,则非这样念不可。因为前面颜良交战、大刀花下场,气氛极其热烈,观众报以掌声,后头关羽的这几句念必须把前面大刀下场所制造的舞台效果震住,把戏夺过来。“插标卖首耳”一句这样处理,不但可以盖过前面的戏,而且老爷的身份、神气非如此念法、使这个劲头不足以展现。《四郎探母·坐宫》的“叫小番”为什么要唱“嘎调”,恐怕也是同样道理,戏演至此不卖一下,就压不住、托不住前面的东西。这些都是逆戏情而运用的戏理。戏理不只属于演员表演范畴,它囊括乐队、服装、盔箱、道具等部门在为演员表演服务的前提下各自所具有的情况和道理。总起来看,这些情况和道理都是以表演之理为核心的,因此统称为“戏理”。我们应该谨记先辈的教诲:“演戏要知戏情、懂戏理。”不能只知戏情,不懂戏理,甚至于无视戏理的存在。


《中国京剧》2007-03“论京剧艺术的核心”


京剧道场


走进京剧,感受京剧

本平台以传播京剧艺术为宗旨,平台文章欢迎转载,在明显位置注明来源。“原创”稿件必须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