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采”说——能说清楚,也能指导实践

 樵夫草书 2017-12-20

本文原创有版权

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


神韵,神采,形神兼备,神来之笔,下笔如有神,爽爽有风神,这些很常见的形容词到底该怎么理解?有什么可以具体把握之处?说真的,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就离艺术家、鉴赏家不远了。换一句话说,这个问题很难讲明白。

但是我非常想弄明白怎么办!

好,那我试试讲明白。


一、还原当时

有神,表明是活的。

一只死鸡和一只活鸡,二者之别恐无人不知。

艺术作品一经呈现,完全静态,怎么能活?活着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不能通过作品的语言形态“想见其挥运之时”,那么,当然就看不出“神”。也就是说,神,是对作者创作时的动作还原,透过静态的形式,看到动态的表达。


那么,活着的到底是什么呢?

是不是所有作品都是活的呢?


活着的,是作者的书写语言习惯,以及支撑这种习惯的精神状态,主要包括性格、学养、历练、情绪。

不是所有作品都有神,因为有的人艺术语言不熟练,表达不畅,所以信号微弱杂乱;还有就是,虽然熟练,但是感情空洞,徒有皮毛。

初学者往往代表前者,字匠往往代表后者。



二、图说神采

这么说还是很空泛,看图说话吧。

1.这张于右任的作品,猛一看,气势有,然而顺着笔顺走,破绽就来了。

箭头所标处,都是确定这个字笔画形态的关键点,但这些地方都很犹豫;放大看,更是如此,两个圆圈的收笔和起笔处之间也毫无关联。从中可以知道,这是一幅临写的伪作,应该有原作,作伪者亦步亦趋,走一步看一步,这就露出了马脚。



2.来看初唐欧阳询的楷书,即使是脱胎于北碑,但是仍旧有非常清晰的笔笔连贯的神采,很多人写欧阳询,看上去很呆,原因就是没有把这些连贯的用笔之处表达出来,而是看一笔写一笔,甚至写一笔停一下,蘸一次墨、调一次锋,这样写楷书,毫无价值。图中黄色箭头处是最要紧处,需要仔细揣摩和表达到位。


3.即使柳公权的字,一笔一画看上去很刻板,但是,仔细看才知道,他的笔笔连贯也是历历在目。很多人只在乎起笔的方切,而完全忽略了一笔接一笔去书写的状态。


4.我们再来看伟大的颜真卿。早期的多宝塔,为什么号称“神品”,因为确实处处有神采啊。可以肯定地说,多宝塔的书写速度比勤礼麻姑家庙要快,确实是一笔接一笔,用笔圆转,弹性十足。所以处处留下了清晰的痕迹,正如我们图中所标出的那样。在这里说个题外话,那就是很多初学者因为不专业,买了一些很不专业的帖子,这些帖子往往都把原碑帖中的神采之处过滤得一干二净。照着这样的帖子去临写,当然就不会有神采,因此我强烈推荐大家购买我们中书汇商城中的专业碑帖。(中书汇商城点击进入


5.都是在正中间的一竖,这个下为什么不是悬针竖?原因很简单,因为还有一笔“点”没有写完,要接着去写那一点,因此笔锋必然在此处有个停顿和转向。这就是我常说的,笔法形态来自于书写的笔顺,是自然形成的。


之所以举出楷书的例子,是因为行草书在连贯性上表达得很清楚,不用多说,而楷书的神采容易被忽略,孙过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这里的情性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为神采。

另外,神采是一个综合的点画结构质感效果,并不是指一笔一画处,也不是仅仅指笔画连贯,只是今天我们强调了这一点。


三、养出神采

知道了神采的状态,下一步就是养。

养,当然包括训练,但不是简单的训练,而是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世所公认的古代经典为范本,进行专业化的训练。“专业化”三个字往往被忽略,因为大部分人以为书法是个业余爱好,殊不知业余爱好也有专业与否之分。

这里讲的专业化,主要是指,先建立起中国书法的框架性认识,摸清楚并按顺序过手三大经典体系(篆隶、二王、颜真卿),然后选择最符合自身审美倾向的经典深入下去,再连片开花。

这其中,对书法工具的选择和书法技法的磨炼,至关重要,需要专业化指导,因为自己摸索耗费精力与金钱,效率很低。这些内容,推荐参考中书汇《书法入门路线图》和大地老师的腾讯课堂收费课程《1000小时的价值》。


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关于临帖技术的深入讨论。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临帖始终是个热门话题,因为这是书法入门的必经之路,这里困惑也最多。按照原帖,规范临写,当然必要,但绝大部分初学者往往忽略了以下这个要点。

汉字的构成,是一笔一画,但这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在我们没有看到的墨迹之外,毛笔仍旧在运动,这个运动轨迹越流畅、饱满、完整,就越能呈现出神采。很多人认为,只要形准了,神就在了,但问题是,形怎么才能准?

假设,把呈现在纸上的墨迹称为“阳”,那么,没有体现墨迹的笔路,就叫“阴”,阴阳不调,就没有神,看上去就有病。写字过程中,一笔一画的来回往复,一深一浅的入笔出笔,都是连续发生的,只看墨迹,只关注轮廓,就无法写出有生命力的墨迹。笔入纸的那一瞬和出纸的那一瞬,都有上一笔的来路和下一笔的指向,这些是极容易被初学者忽略的地方。

因此,不能写一笔停一下,而要一笔接一笔写,必须养成这个习惯,即使是篆书,也要有这个习惯,很多人弧度对接写不好,就是因为笔势没有连贯,行草书、楷书就更是要注意到这一点,上一段举的例子,都是极好的说明。

有人会问,我根本记不住,照顾不过来,只能看一笔写一笔。是的,但是,没有一笔接一笔的意识,你就永远停留在描摹的状态,而不会进入书写的状态所以要牢固树立一笔接一笔的意识,从慢到快,从局部到整体。一开始可以从一个部件或者行草书的一个节奏段入手,慢慢过渡到一个字、一串字甚至一行字、一篇字。反复这样要求自己。

关于快慢。一开始,只能慢也必须慢,像复印机一样全息把握原帖信息,但是这种慢,也是需要连续的、流畅的、受控的,只是速度放慢。快,是逐渐提上去的。但是一说到快,往往出现不受控的情况,最典型的笔病是甩笔,写完一撇,笔锋出去很远,都不知道跑哪去了,跟下一笔完全无关。克服的方法是,仔细观察出笔之后,笔锋离开墨迹有多远,理论上,越近越好,然后流畅地去递交给下一笔。

实际上,笔画轮廓与质感(也就是笔画效果),与空中运笔的线路与速度高度相关,但是,没有写完一个字或者一串字,就把笔飞出去了,这就是没有含住气,打个不雅却很贴切的比喻,就叫做“早泄”。一篇好字,有很多个节奏段,神完气足,方能成其气局。


当然,这或多或少已经与人性相关了,这就进入到第三部分

有的人洋溢,有的人内敛,有的人刚强,有的人柔顺,这些都会通过笔墨表现出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审美偏好。即使同一个人,不同的年龄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与他的视野、见识、履历、修养有很大关系,所以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之说。

那么,无论你是怎样的性格,不断拓展你的艺术视野,是必须的。坐井观天,一辈子吃一个书家甚至一个帖,是对自身的伤害,因为艺术的精神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力去探索未知,永远活在“舒适区”,是很成问题的,是反艺术的。

不仅要在书法上开拓视野,还必须在各方面按照理性和兴趣的引导,去探索书法以外的世界,因为那个更大的系统,是书法的背景。背景苍白空洞,技法再怎么精彩都是书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