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揭示:吃亏的人将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回报

 海枯石烂海枯 2017-12-21

阅读此文,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纾研究组与山东师范大学博士赵翠霞,共同探讨吃亏倾向和福报之间的关系,揭示“吃亏是福”这一古语的现实价值。研究工作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人文社科项目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实实在在的研究。

这个研究主要是靠问卷调查进行的。我找到了这篇论文,看到了调查问卷里面用来举例的问题,比如说有一个问题是:“你因事借用了同事 A 的车 1 天,还车时你准备给他 100 元的燃油费,结果对方没有要这 100 元钱,请问你是否会再找个机会把钱给同事?”

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评估一个人面对吃亏还是不吃亏的时候,是怎么选择的。然后把他们的选择,跟一个人的人际接纳程度和未来可能获得的包括晋升机会、赚钱机会联系起来,这样的研究成果就构成了这个研究的结论:吃亏的人相对而言更容易获得精神和物质回报(结果在下图中展示)。而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这种回报会越来越明显。

科学家揭示:吃亏的人将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回报

科学家揭示:吃亏的人将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回报

个结论其实很好理解,只要把吃亏还是不吃亏换成“倾向于长期利益”还是“倾向于短期利益”就一目了然了。所谓的“吃亏”实际上代表的就是一些人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而是把自己的目标放在长远利益上,这些利益当然不一定是经济利益,也有包括长久的人际关系、心里满足感等心理上的收益。

很显然,如果只是斤斤计较眼前的利益,放弃长远的目标和与周围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那么最终的结果反而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道可道,非常道”,道理绝非是永恒不变的,我们所熟悉名言,也不是永恒的真理,条件变,结论必然变化!

科学家揭示:吃亏的人将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回报

首先明白一点,人们原始潜意识里,没人喜欢吃亏的,这是人的“本我”的共性决定的,而社会生活中,有的人之所以选择吃亏,是“自我”受“超我”的支配而发生的行为!

吃亏是福吗,不一定的!

和人打交道时,可以主动吃明亏,这也是君子所为;不要总是被动吃哑巴亏,吃哑巴亏的你是不会开心的,这就是窝囊,你骗不了自己的,这时若再用“吃亏是福”安慰自己,那又叫自欺欺人了!

和得寸进尺的人打交道,丁是丁卯是卯,就不能吃亏!我高中时代,就遇到过总是占便宜的人,最后得寸进尺,越借越多还赖帐,不借又得罪,这种人是“喂不饱”的!

而和明理的人打交道,可以吃亏,对方却不会让你一直吃亏,最终才是俩好搁一好,也就是1+1大于2合作共赢了,这时,才叫做吃亏是福了,也叫舍得之道!大凡做大事,合作得好的人,都懂得舍得之道!

我们国人,一直有迷信朗朗上口的“至理名言”的习惯,仅仅感性认识,却不喜欢理性辩证思考,这是很不应该的。

关于父亲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