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联是围绕十二生肖而写的春联,喜欢生肖春联的人家,于每年的春节前可以按照新年度的生肖来选用和书写。生肖春联是春联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传世的作品也有很多。2018年新年又到了农历的狗年,我们就先谈一谈狗年的春联。 普通人家的狗年春联,一般只是在通用春联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狗的元素。如古代用于乡村的狗年春联: 花明柳暗通三径; 犬吠鸡鸣别一村。
雨后有人耕绿野; 月明无犬吠花村。
鸡犬桑麻,独得山家雅趣; 耕耘收获,共为时事闲谈。
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 燕莺穿绣幕,半窗玉剪金梭。 这是太平年代的春联,所以语调中透出一派和乐雍雍的田园之乐。若是在动荡年代,遇着极具个性的主人,春联中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田园牧歌式的诗意了。明朝末年,福建侯官(今福州)有个名叫徐英(字振烈)的屠夫,因排行第五,乡人都称之为徐五。他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但颇有文才。据说他曾在狗年春节写过这样两副春联,其一是: 仗义半从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屠狗,典出《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后亦泛指出身低微者,或位卑的豪杰之士。联语说处于社会底层的正直之士,在关键时刻多半会挺身而出,舍生取义;而那些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的饱学之士,却往往在重要关头成为忘恩负义的人。联语充满着豪爽雄迈之气。另一副联是: 鼠因粮绝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此联极言自己的贫困:因为粮绝甑尘,连家中的老鼠都饿得离家出走了;因为一无所有,看门的家犬都放开胆子呼呼大睡。境遇虽然悲苦,行文却十分幽默,作者豁达洒脱的个性呼之欲出。特别有戏剧性的是,二百多年后,清朝末期的江津联家钟云舫写了一副跟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春联。他写的是: 谋生梦好鸡常破; 索债人多犬不闲。 联语说的是:经营美好的生活只有在梦里才会发生,但还常常被鸡声无情地唤醒;临近春节,前来讨债的人接踵而至,踏破了门槛,让看门的小狗一会儿也闲不住。此联的手法和徐五联相似,但表达效果上却有着幽微的差别:同样是诙谐调侃的笔触,钟云舫的对联让人感受到的却是更深的穷愁烦闷。当然,更多的文人创作的狗年春联,还是以较文雅的格调,或感慨时事,或感悟人生,或寄希望于下一代,如: 文章小技成刍狗; 时势虚谈笑棘猴。
人寿几何,白驹过隙; 世态万变,苍狗浮云。
景升有儿,惜皆豚犬; 僧虔戒子,望为凤龙。 除了狗年生肖春联,还有一小类的春联,也是要通篇围绕着狗来写,这就是为小狗的家——狗窝所张贴的春联。晚清以后,春联已经发展到无门不贴的程度,这也包括了家中禽畜的住所在内,猪舍羊圈牛棚等等皆须有春联,狗窝自然也是非贴不可的。钟云舫在他的对联全集《振振堂联稿》中收录有五副这样的“犬栏”联: 饥饱与人同粒食; 承平恁尔吠花村。
校猎曾经游上苑; 右牵谁共出东门。
秋风猎罢重镮静; 夜月明时一窦深。
封侯合共功人赏; 逐秽休同国狗狂。
塞上秋高宜逐狡; 萑苻夜静好安尨。 除了春联之外,其它门类的对联中,也多有涉及到狗这一动物的。自题联是作者自抒怀抱的联语。清末庚子之乱后北京局势混乱,在军机处做官的商城人易诚吾自题一联贴于书房: 世事一朝等刍狗; 乡心千里付莼鲈。 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们重视的祭品,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联语用以表达对纷乱时局的失望;莼鲈指晋代张季鹰在外做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和鲈鱼脍,联语以此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归隐田园的想法。 晚清的量云和尚(字莲衣)也有这样一副联: 当年知己皆屠狗; 此日骄人尽沐猴。 一联之间,尽显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 朋友之间赠送唱和的对联叫题赠联。晚清赵曾望有这样一副赠李盘新的联语: 鸿儒白丁同陋室; 狗屠朱亥共悲歌。 上联出《陋室铭》,下联出《史记》,其中以鸿对狗、对白对朱、以丁对亥,可以说是工整到了奇巧的地步,联语中的感慨也溢于言表。 曾国藩曾写过这样一副联赠给行伍出身的“湘军第一猛将”鲍超: 英雄老去惟屠狗; 大将生来不读书。 雄豪霸气之形象,如在目前。 在居家或园林建筑上题写对联,自然也有与狗字牵上联系的。明代嘉靖年间山东人李开先被罢官赶回章丘老家乡居,他为自己及当地很多人家编写了大量的宅第楹联及民俗实用的贺联、寿联、挽联等,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个人对联集《中麓山人拙对》,其中有“题心南楼”联: 古疃三家,一头黄犬迎风吠; 良田百亩,六角犁牛背日眠。 心南楼是李开先自家建筑之一,楼名疑出自南朝江总的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联语表达了罢官归里后心安于田园生活的恬淡情趣。 兰州近代名士刘尔炘题兰州拳石山房联: 有时见天上浮云,在红树枝头、幻成苍狗; 何处觅人间乐事,向绿杨烟外、且听黄鹂。 “幻成苍狗”化自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用以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世事虽纷乱,我心自安闲,联语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得。 贵州近代名士有题“贵阳抗素斋”联,想象奇特,气象宏大: 不嫌奇士交屠狗; 只许仙翁约钓鳌。 钓鳌,典出《列子·汤问篇》。传说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伯龙之国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后因以“钓鳌”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名胜联指题于名胜古迹的楹联。明末南昌人彭士望有题宁都翠微峰金精洞一联: 石嶂古曾开,仙府楼台苍壁上; 雨帘晴不卷,人家鸡犬白云中。 下联结句化用淮南王刘安得道成仙,其余下的丹药撒在院子里,鸡犬吃了之后,也随之白日飞升的故事,也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成语的出处。因这一典故属于道教的经典故事,所以在各地的道观楹联中多有运用,如武汉近代文士余家旐有题“蔡甸天师庙”联: 学道溯仙源,曾以黄石受书、赤松辟谷; 谈经入妙处,能令龙虎伏地、鸡犬升天。 除了以上实用的楹联,在民间口头流传的讽刺联,也有不少与狗有关。如清代有个县令叫王寅,贪得无厌,勒索盘剥无所不用其极,百姓中流行一副讽刺他的联: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有人在报上发表一副联语,对军阀进行了无情地嘲讽: 攻城夺地多功狗; 挟势争权属烂羊。 民国名士张难先不满于官场混乱之风,春节在狗圈、鸡笼上贴一联,见者无不粲然一笑: 拍马吹牛,是真类狗; 攀龙附凤,不如养鸡。 另外,明清以来民间流行的对联故事中,也有一些与狗有关的巧对。如,有这么一则神童与县官斗智的故事: 小神童梳了一对朝天的发髻,一蹦一跳地在大路上玩耍,遇到县官的轿子也没有躲避。于是县官下轿,用神童的发型出了个对子:“牛头喜得生龙角。” 神童不假思索就对了句:“狗口何曾吐象牙。” 县官碰了一鼻子灰,恼羞成怒,责怪小神童挡了他的路,出句道:“小犬无知嫌路窄。” “大鹏展翅恨天低。”神童应声回答。 县官被神童的才华和气势镇住了,勉强又出了一句:“谁谓犬能欺得虎?” 神童应答自如:“焉知鱼不化为龙?” 县官听了,灰溜溜地钻进轿子,下令掉头往回走了。 ………… 时光流逝,干支循环。这些与生肖有关的对联装点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去经营更具情感和趣味的生活。 |
|
来自: 阳关残雪 > 《对联基本知识及对联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