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何时“独立”才合适:独立教育的两面性

 长青马圆圆191 2017-12-21

 我们一直倡导让孩子独立的教育,原因在于过去家长担心太多,对孩子管束太多,以至于扼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孩子的确需要独立,但是在今天,独立性教育是否被过度解读?到底孩子怎么做才算是“独立了”?本期媒体看点,我们聚焦“独立”这一话题,发表一管之见,同时欢迎读者朋友来信参与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独立性教育?

 人生的起跑线在哪里  □ 胡 萍

  到一所幼儿园去讲课,课堂的内容是“0-6岁孩子的性发展”,来听讲座的是父母和老师,由于这所幼儿园有近一半的家庭是外籍人士,那天来听讲座的多为中国父母,其中有一位爸爸是德国人,他听不懂中文,特地有一位老师做他的翻译。

  在我讲到了3-4岁的孩子可以独立洗澡、洗屁股、穿衣吃饭等内容时,一位妈妈举手要求发言,我停下来,她说她要进行一个现场调查,于是她问在坐的家长们:“你们有谁的孩子在3-4岁的时候就独立洗澡、洗屁股了,请举手”现场一片沉默,没有一位家长举手,这位妈妈对我说:“看,胡老师,让3-4岁的孩子自己独立洗澡,没有人能够做到,孩子做不到,父母也做不到!这就是现实啊!”我当时多么希望有一位家长能够举手啊!我明白这位妈妈的意思:“你的说法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接下来,我只好用自己的孩子做例子:我的儿子在4岁的时候开始独立洗澡,每天晚上洗澡时他会关上门,洗澡结束时会拎着洗干净的内裤走出来,然后将内裤用衣架晾好。我想,我的孩子能够做到,大家的孩子也能够做到,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相信孩子能够做到。我也给这位妈妈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你让孩子尝试过独立洗澡吗?得到的回答是没有。第二,你让孩子尝试过独立洗屁股吗?得到的回答是没有。

  讲座结束后,那位德国爸爸在翻译的陪同下找到我,他告诉我说:“我的女儿两岁半,她现在已经独立洗澡了,每天晚上都独立完成洗澡!”说到自己的女儿,他眼里充满了爱和自豪。

  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这是父母对教养理念和方法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孩子的人生的起点就会不同。

  在另一场讲座中,一位妈妈让我谈谈培养儿子的体验,她说:你的儿子考上了剑桥大学,希望能够为我们传授一点经验。我用儿子4岁就独立洗澡和洗内裤谈到了孩子人生的起点,剑桥大学需要的孩子一定是具有独立思想和见解的,而孩子的独立性便是从小时候每一个独立的过程开始培养的:独立吃饭、独立洗澡、独立洗内裤、独立安排自己的时间、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假如我们从来不相信孩子能够做好,不放手让孩子独立,孩子的独立性就无从谈起,假如我们连孩子自己洗澡洗内裤都指望不上,我们还能够指望孩子什么呢!

  在这周针对6岁前孩子父母的课堂上,我也做了一个调查:“孩子能够每天独立洗澡的,请举手”,近200个听众,只有4位举手。

  孩子的起跑线不是记住了多少单词,做了多少奥数题目,而是孩子独立吃饭、穿衣、洗澡、洗内裤、独立睡觉……如果起跑线的方向错了,那么10年后,孩子的成长成为你不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你必须为当初的错误承担痛苦的后果。当出发点和过程都做正确了,结果必然是正确的。世间有因便有果,万事万物逃脱不了这个法则。

  “独立性”教育不能太随意  □ 熊丙奇

  “上海大学6000名新生抵沪报到,然上大却取消在车站迎新的校车……今天室外39摄氏度高温,一个孩子初来乍到……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却要他自立?”2012年9月开学之初,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石川的一条微博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当时看到这一则新闻时,我有些感想。

  大学新生报到,各高校都亮出了“独立”的旗帜,希望从报到起,迈出独立的第一步。比如,清华大学在学校的报到点,甚至建了家长警戒区,要求家长不得进入这个区域,而是让新生独立完成报到的程序。上海大学此次取消校车,据称,出发点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大学培养学生独立性的用意,当然不错,这也回应了社会对大学新生独立性不强的关切。可是,对独立性要理性地分析,要知道该怎么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给学生提供便民服务,不能混淆,如果以培养独立性为名,却把本应该给学生提供的一些便民服务措施取消了,或者把本没有培养独立性意义或效果的措施,硬说成培养学生独立性,就有些牵强附会,不妥当。

  在迎新时提供校车服务,与独立性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就是便于第一次到上海,行李多的新生报到而已。如果按照提供校车服务就不利于培养独立性的逻辑,那么,是不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去报到,就最独立呢?再就是上海大学还在地铁站配校车,不是也不利于培养独立性?

  这也告诉大学,不要动辄给某一措施赋予崇高的意义。今年的迎新主题,似乎又变为“独立性”的口号,所以各所大学都在独立上做文章,往上面套、靠。不恰当地把某些措施和某一教育意义联系起来,只会让这些措施遭遇质疑,也给学校工作带来被动。

  不必过早让孩子独立  □ 华海晏

  当我们强调父母应给予孩子各种以爱为核心的心理营养,与孩子从小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时,一些父母会质疑道:这样做会不会妨碍了孩子的独立?

  是的,在当今这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独立”的价值观更是被很多父母奉为培养孩子的标准。

  我想起了女儿独自一个人睡觉的事情来: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孩子已经5岁了,是时候应该自己独自睡觉了,就不经意地问她:“亲爱的,你一个人睡好不好?”没想到她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而且迫不及待地要在当天晚上就一个人睡。于是我把她的玩具房收拾好,铺上小床,挂起蚊帐,和她一起在房间里摆放她最喜欢的玩具,她还别出心裁地在蚊帐顶上挂起了一个粉紫色、有着轻轻柔柔触须的水母,就像一个小灯笼,小房间顿时显得温馨又可爱。

  我曾听邻居说,她家的两个小孩,5岁的姐姐带着3岁的弟弟睡觉,到了半夜,不敢睡觉,常常爬起来,排着队站到爸爸妈妈的床前。所以,为了防止女儿半夜害怕,我还考虑要不要在床头安个灯,再放一个电话,这样半夜有事时她就可以“传呼”我们了。

  不过,一个星期过去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每天女儿都安安稳稳地睡到天亮,睡眠质量也比以前提高了。

  我并不反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且,我同样认为独立是一个很重要的特质。但我反对过早地、刻意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相信:在孩子需要依赖父母的时候,给予足够的爱与呵护,当他的内心有了足够的安全感、自信心,独立就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到了那个时候,即便你不让他独立,他自己都会要求独立了,而过早地培养独立性,颇有拔苗助长之嫌。万事万物的运作都有规律在支配着,人的成长也是一样。顺应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

  老人们常说“七坐八爬”,意思就是,孩子长到七个月的时候就能坐起来,八个月就开始会爬了,等到差不多到一岁左右,他才开始学走路。没有见过哪个家长在孩子还不能坐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小孩子学走路了,可是为什么他们要让一个在心理上还在“爬”、还不会“走”、还需要依赖大人的孩子过早地独自去面对陌生的世界,独自去体验生命中的恐惧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