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点出好未来 2017-12-21

常听人说,冬至补对一天,身体进步整年,这是一个最被人忽视的重要日子!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1. 清内火

冬天是“上火”的高发期。吃了过多的热性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就会导致上火,称为“食火”。经常贪玩或加班熬夜,尤其是晚11 点至凌晨1 点不睡,容易导致体内的阳气持续亢奋,引发内脏出现上火症状,称为“情绪火”。

冬至季节由于体内阳气开始萌动,容易上火,所以很多人过了冬至可能有很多不适。

2. 通肠道

如果你经常精神不振,尤其每到下午三四点体力下降很快,到了夜晚却烦躁、疲劳不易入睡,这是因为体内痰湿代谢废物太多,需要“通肠道”。

中医认为,木耳具有很好的“刮肠”作用,包括宿便、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都会在木耳的包裹和刮除作用下排出体外。无毒一身轻,新陈代谢好了,我们身体就会更好。

3. 补不足

冬至天煮一锅热热香香的食物来进补,这想法很不错,但从这一天开始用药酒来补养,将更有益于身体。睡前喝10~15 毫升红葡萄酒,你会发现这对全身血液循环和心血管状况有极大的助益,这是最简单的冬至进补法。

4. 养肝肾

中医认为,冬季是肾的季节,肾在人体是一个储存能量的器官,无论哪个脏器生产的能量都会留存在肾中一部分,所以常说“肾藏精”。一旦身体其他地方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肾就会调出自身储备的能量来支援,所以肾脏常常处于空虚不足的状态。另外,由于阳气的萌动和升发,肝脏也显得尤为重要。冬至季节,就要养肝养肾。

冬至节气,是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补肾一定要避免大补,也要避免明明阴虚却误用补阳的“滥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