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一个朋友说, 凡是异地恋,都要解决一个问题: 怎么摆脱异地,生活在一起? 要解决这个难题, 就意味着需要至少一方做出让步: 放弃已经熟悉的城市、事业、朋友…… 去和对方团聚。 但也因为在事业和爱情之间难以取舍, 一些异地恋最终选择了分手。
如果人生是一道选择题, 你是选择事业还是爱情?
也许你会觉得这只是一道狗血的剧情题, 但有时候,命运真的会逼你做出抉择。 海明威就曾给《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提过这样一道难题。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9.24-1940.12.21) 01
1896年9月24日, 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 就像盖茨比出身贫寒一样, 菲茨杰拉德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家具商, 他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光辉前程。
读完高中后, 菲茨杰拉德考进了普林斯顿大学, 他试着给校刊写稿、写剧本、自组剧团, 但因为身体不好,就中途辍学了。
1917年,菲茨杰拉德应征入伍。 他终日忙于军训,却从未出国打仗。 等1918年,一战宣告结束的时候, 菲茨杰拉德却已是身着军装的少尉。
没有财产、门路, 因为成绩不好又被大学请退, 为了养活自己, 菲茨杰拉德只好帮广告公司撰写广告词。 但这些并没有打击到这个心高气傲的小伙子, 他日夜写作,一心想成为一名杰出的小说家, 尽管当时还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接收他的稿子。
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 就在战争服役期间, 菲茨杰拉德的命运悄然改变了。 他爱上了驻地附近的一位姑娘泽尔达, 她被称为是“合佐治亚与阿拉巴马两州都无人比肩的美女。” 就像盖茨比把追求黛西当做一生的梦想一样, 菲茨杰拉德也努力争取着泽尔达的爱情。 他知道,虽然泽尔达爱他, 但像她这样从小衣食无忧、有钱的名门闺秀, 不可能嫁给他这样一个穷小子。 于是,菲茨杰拉德就想尽办法及早成名, 好弄到一笔巨款,抢先娶到泽尔达。 而他唯一可以依托的就是自己的小说。
终于,孜孜不倦地写作终于换来了奇迹, 菲茨杰拉德的处女作《人间天堂》(1920)大获成功, 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美国小说”。 这本书销量惊人,两年里就印了12次,将近5万册, 成了年度最畅销的小说之一, 而他本人也一夜成名。 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1920年4月,菲茨杰拉德终于如愿以偿, 娶了女神泽尔达为妻。 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 02
1920年代的美国, 正是经济沸腾的时代。 以浮华都市生活为题材、以大团圆收尾的故事 受到各个大众杂志的青睐。 而这样的文章, 菲茨杰拉德只需在舞会间隙就可以写出来, 继而,他又用赚来的高额稿酬, 供应自己和妻子花钱如流水的奢华生活。 在这期间,他又出版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集 《爵士时代的故事》(1922)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1926) 和长篇小说《美丽与毁灭》(1922), 菲茨杰拉德也逐渐成为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但菲茨杰拉德并不看重这些只为赚钱的短篇, 而是立志要写一部刻画时代的杰出的长篇小说。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被社会公认的一流作家。
新婚的热闹渐退, 1922年,菲茨杰拉德26岁了。 他和妻子泽尔达告别巴黎, 搬到郊外的长岛生活。 但生性活泼爱热闹的泽尔达忍受不了平淡的生活, 两人继续浮华放纵地过活。 不过,长岛的浮华生活却也给菲茨杰拉德带来了创作灵感—— 那纸醉金迷的日子、爱慕奢华的人、欢歌笑语的宴会场景…… 日后都成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重要素材。
1924年, 为了寻找更适合创作长篇小说的新环境, 俭省日渐增多的生活开支, 菲茨杰拉德再次决定搬家, 到法国南部的里维埃拉生活。 不管怎样,菲茨杰拉德这次是下定决心了, 他要在这里全身心地完成他的杰作—— 《了不起的盖茨比》。 他说,这是他“最纯粹地保持着艺术良心的时期,” 可惜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了。 妻子泽尔达当然无法忍受这样的决定。 她抱怨丈夫明明可以写短篇赚钱, 为何偏要花时间写长篇小说, 而不陪她尽情享乐。 不管是出于报复,还是无聊苦闷, 泽尔达出轨了。 她爱上了一名英俊的海军飞行员。 但起初菲茨杰拉德并不在意—— 泽尔达一直受众多男人仰慕, 何况他自信夫妻感情牢固, 就只是说, “只要不妨碍我的工作就可以了。”
直到他发现泽尔达已经深陷其中, 周围的人也频繁暗示他们发生性关系时, 菲茨杰拉德才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听到泽尔达亲口告诉他, 她是爱上了飞行员,而且决定离婚, 菲茨杰拉德感到崩溃, 连小说也写不下去了。 最后,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 布坎南严厉制止黛西跟盖茨比在一起那样, 菲茨杰拉德也给二人发了最后通牒。 泽尔达也像黛西一样, 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后, 还是选择留在了菲茨杰拉德身边。 但两人的爱情、婚姻再也无法回到当初。 菲茨杰拉德和妻子泽尔达及女儿
03
这件事情后, 菲茨杰拉德对妻子变得百依百顺, 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一心一意地写小说了, 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 他以为这本书至少也得卖出十万册, 却没想到销售平平,只卖了两万多册, 扣去预付款,几乎没挣到多少钱。
令人欣慰的是, 这本书不仅圈内一致好评, 连海明威看了都深受感动。 海明威曾给好友说,
后来, 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还相互昵称“菲茨”与“海姆”。 但海明威和泽尔达却相互仇视: 海明威怪泽尔达耗费菲茨的文学才华, 直言泽尔达脑子有问题, 劝菲茨杰拉德最好赶紧分手。 在海明威看来, 菲茨杰拉德获救的办法只有两条: 一是泽尔达死去, 二是他弄坏自己的胃再也不能喝酒。
泽尔达也很讨厌海明威, 说他“如橡皮支票一样的虚伪”。 还不无讽刺地说, “我丈夫和海明威他们两个人!哼,他们俩在一起的样子简直就像是一对情侣!”
在《流动的盛宴》里, 海明威还记述了一段非常尴尬的事情: 菲茨杰拉德约他吃饭, 想请教他一个问题: 原来泽尔达抱怨菲茨杰拉德有“尺寸问题”, 不可能获得女人们的芳心。 菲茨杰拉德一阵沮丧, 便想让海明威帮他看看。 于是两人钻进厕所, 观察之后,海明威安慰他说, “仅仅是角度问题,你从上面往下看自己,就显得缩短了。” 为此,海明威甚至建议, 让他和自己一起去卢浮宫看古希腊的裸体雕像。
这个基情满满的小故事, 大概就可以看出两人关系多么要好, 而菲茨杰拉德就像他的文字一样, 柔和、细腻、多情、敏感和忧伤。
尽管海明威的劝告直击要害, 但就像黛西是盖茨比的梦想一样, 菲茨杰拉德也离不开泽尔达。 此外,菲茨属于那种以亲身经历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作家, 也需要有泽尔达这个热烈活泼的女人为伴。 他不可能弃她于不顾,不可能停止喝酒,也不可能不去写作。 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 04
1929年,经济大萧条让美国梦彻底破裂, 菲茨杰拉德似乎也随着纸醉金迷的20年代一起被否定和遗忘。 生活不可遏制地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沉迷酒精、欠债窘迫、妻子精神失控。 为了还债、支付泽尔达的医药费,供女儿上学, 菲茨杰拉德不得不到好莱坞写剧本赚钱。
因为生活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1934年,也就是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9年以后, 菲茨杰拉德写出了又一部长篇小说《夜色温柔》, 但不论商业界还是评论界都觉得这部作品非常平庸。 更糟糕的是,在30年代后半期, 被他视为此生力作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还绝版了一段时间。
此时,海明威正成为文学界的新宠。 1935年12月, 菲茨杰拉德写信向这位昔日好友诉说痛苦和求助, 没想到得来的却是海明威的一阵讽刺挖苦。 海明威写信说,自己非常乐意效劳: 可以先安排人把他杀了, 把保险金拿出来给他的女儿和老婆, 再把他的器官捐赠到各个地方。 此外,自己会为他写一篇优美的讣告, 还会请人写诗来纪念他。 要是他不信, 自己现在就给他准备了一首:
大概身为硬汉的海明威再也受不了他这样低头求饶了吧, 菲茨杰拉德看到信估计也得气得半死。 菲茨杰拉德一家 05
5年以后,没想到海明威的玩笑话竟一语成谶, 1940年的今天,年仅44岁的菲茨杰拉德 因心脏病发作突然离世。 他到死都以为, 海明威才是伟大的文学巨匠, 而自己不过是学了点技巧的文学娼妓。 但他又像盖茨比一样, 一生逐梦、不知放弃为何物, 直至垂死之际,他还手握笔杆, 满心以为,“只要写完这篇小说,一切就会恢复原貌。”
1941年,菲茨杰拉德逝世一年后, 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最后一个大亨》(未完结)得以出版。
命运就像是跟菲茨杰拉德开了一个玩笑。 二战以后,海明威的文学声誉渐渐下降, 人们再次注意到了菲茨杰拉德的文学价值。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本在艺术上堪称完美的小说, 让菲茨杰拉德再次跻身杰出作家的行列, 却已是他死后的事情。
回看菲茨杰拉德的一生, 和妻子的爱情也好, 自己的文学事业也好, 都是他努力追求的梦想。 尽管他知道跟泽尔达在一起没什么好处, 但菲茨杰拉德还是选择了娶她。 梦想一经实现,便随即破灭。 1938年,菲茨杰拉德在给女儿的信里说, 此生最大的错误就是跟泽尔达结婚。
因为是梦想, 便飞蛾扑火般地追逐。 就像盖茨比把双臂伸向遥远的绿光, 菲茨杰拉德也是奋不顾身的理想主义者, 似乎注定了要为梦想的实现而付出代价。 在菲茨杰拉德的墓志铭上, 写着《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一句话: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 一边为梦想努力向前, 一边又被现实不断冲退。 或许我们该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菲茨杰拉德。 菲茨杰拉德之墓 每日赠书 ● 你看过菲茨杰拉德的书吗,怎样看待他的人生选择? 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综合留言质量和热度选出一位书友,赠送新经典好书一本。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