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驼铃断想--周简段

 老北京的记忆 2017-12-21
拉骆驼的人

骆驼原是沙漠上豢养的大牲畜,人称“沙漠之舟”,而北京郊原,主要是西山一带,养骆驼的也很多。当年北京城里就常常有一队队的骆驼,响着骆铃,颟顸地漫步于通衢之上。

北京西山一带为什么养骆驼的多呢?一是北京西山门头沟一带都是煤窖,北京城里的人烧煤全是门头沟运来的,这些地方多山路,不能走马拉的大车,运输工具就全靠骆驼了。北京有句歇后语:“门头沟的骆驼一一一捣煤。”这是谐“倒霉”两字的音,因为北京话把搬运东西叫做“捣腾”。从这一歇后语看出,在北京,骆驼基本上是运送煤炭的。这种情况,从明朝就开始了。二是北京旧时石灰窑都在京西南的房山一带,北京做为都城,几百年中,土木营建不断,年年要用大量砖瓦石灰,这些笨东西,大车不能到的山路,也大多用骆驼运送。骆驼,实在可以说是几百年中,经营皇都,供应细民,任重而致远的“功臣”。
一个骆驼能驮多少斤呢?一百多年前天津人华学澜《庚子日记》中,10月16日记云:“卸煤十四骆驼,共五千六百十斤。”
同月19日又记云:“卸煤三骆驼,共净煤一千一百八十五斤,口袋亦按五斤一个算。”
从这两条日记中,可以看出,每个骆驼可驮四百斤,这在大牲畜中,负载力算是最大的了。当年南北各省行走山路的驮骡,即使十分好的健骡,驮物也不超过三百斤。比之骆驼,那要差多了。

饮(yin)骆驼

在骆驼鼻孔中穿一个洞,可以挂一个环,拴一根绳子,再系在前面骆驼的鞍架上,这样一匹连接一匹。骆驼没有骡马灵活,骡马只在后面吆喝,它便会左右转弯,所以叫“赶驮子”,“赶牲口”。而骆驼则只能拉着走,所以驾驭骆驼必须叫“拉”。京剧《苏三起解》中,苏三让崇公道问问旅客中,有无去南京的客人,好给王三公子带封信,崇公道向后台一喊,台帘里答道:“去南京的客人前天都走了,现在就剩去八沟喇嘛庙拉骆驼的了。”这里便是用“拉”。
骡子叫“帮”,每五匹为一帮,由一个人来赶。骆驼或三或五连在一起,叫作“一把”,习惯叫“拴一把骆驼”。骆驼怕热,夏天一般都拉到口外去“放青”,就是拉到居庸关或古北口北面,甚至拉到张家口北面草原上吃草。放青,对牲口来说是一种极好的享受,一般要放一个来月。一个多月后,蜕过毛,新毛滑软,膘肥力大,秋风一起,就拉回北京,为北京居民辛勤地运送煤炭和石灰了。

驼队。远处是玉泉山上的玉峰塔

骆驼老了往往卖到“汤锅”(专门宰杀大牲畜卖熟肉的铺子)中宰杀,这从感情上来说,未免是太残忍了。所以老舍先生写《骆驼祥子》,为了刻划祥子淳朴善良的内心,特地让他把三匹骆驼卖给老乡,在与刘四爷的谈话中,刘四爷还惋惜他为什么不拉进城来卖给汤锅,可多卖几十元现大洋。刘四爷的狠毒更衬托出祥子的朴厚。
在人们看起来,骆驼似乎古走得很慢,但因其每步的距离大,实际还是很快的。蒙古人还用小骆驼加以训练,使之成为健步如飞的骆驼,谓之“走骆”,一天能走五六百里路,不过北京没有这样的骆驼,只有一串串蹒跚于西风古道的骆驼,驮着煤缓缓地从西直门门洞,阜成门门洞走进来,驼
铃叮当地响着,为城里人送来了温暖。

经过玉泉山棂星门的驼队

如今驼铃为汽车的鸣笛声取代,不过我仍怀思着叮当的驼铃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