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拿盖碗喝茶才显得自己够有文化?

 喜阅斋 2017-12-21

平时大家多把盖碗拿来当作泡茶的容器,但其实盖碗最初的用途是直接用来品茶的。只是近些年发现盖碗在泡茶、分茶方面比茶壶更方便好用,所以慢慢就作为泡茶器具登上舞台。

什么是盖碗

盖碗又称“三才杯”,三个组成部分碗盖、碗托、茶碗被称为“天、地、人”。出现于清代康熙年间,流行于乾隆年间。

盖碗

直径小于碗口直径,顶部有一个圆纽,用来保温、撇浮茶和调节茶汤滋味

茶碗

用来盛茶汤的,底部有一个圆足。

碗托

一个有着圆足的盘子,盘子中间凹下去的部分正好放置茶碗的圆足。碗托的作用很像茶船,用来稳固上方的容器,收集溢溅出的茶汤,并承持杯碗,避免烫手

▲茶船(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用盖碗喝茶

盖碗使用的姿势不对就会出现奥巴马这种尴尬的场面↓↓↓

一般的姿势是,左手持碗托。碗托的作用除了美观以外,设计初衷是为避免手与茶碗直接接触烫伤自己。

右手将碗盖轻轻向后推。不需推得太过,也不要把碗盖拿掉。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持盖碗的姿势就非常标准了。

▲《红楼梦》中林黛玉用盖碗品茶(图片来自网络)

而碗盖是盖碗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

大家可能经常在后宫剧里看到娘娘们喝茶的时候都要撇浮茶,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二:

第一,将浮茶撇挡在碗盖后,防止茶叶随茶汤一起入嘴影响口感;

第二,这样做可以增加上下水的循环,让碗底的茶叶更充分地和茶汤接触,调节茶汤的浓淡滋味。

不过,这里小懂要提醒大家,如果作为客人喝盖碗茶时,尽量少做撇浮茶这个动作,因为这样做就好像是告诉主人“你的茶,浮渣太多,不是好茶”。

最后根据小懂的多次试验,发现了两个喝盖碗茶不烫口的小技巧,这里分享给大家:

一、注入盖碗的水不要太多。因为体积越大,散热越慢,同时水位越高,碗口的热量上升的越快;

二、等碗口的热量稍稍散去再品饮。碗口的热量会先到一个峰值后再下降。切记喝烫茶会降低舌头对茶滋味的品饮哦。

所以除了泡茶,快试一试盖碗喝茶吧!

以上内容由懂茶帝(公众号:hcyd321)提供。欢迎关注!

一直在说琥珀蜜蜡,看到你的这个问题,突然有了想聊一聊的冲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茶文化,虽然我喜欢茶,尤其喜传统的茶文化,但比起茶痴前辈们,还是浅见。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其中,自有道理。

中国的茶具据《茶经》“四之器”载,有二十五种,一般可按其选型分为碗、盏、壶、杯等几类。选择何种茶具为佳,可根据各自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审美观念、所处环境,从方便适用着眼而各取所需。不过若从休闲鉴赏、品茗论道角度而言,却颇有区别,自有高下之分。

尽管现在各种各样的茶具有很多种,但是用盖碗茶喝茶的方式依然盛行。我们在家独自享用或者去茶馆谈生意或是与朋友相聚,用盖碗茶在饮用时有以下几个要点要注意:喝盖碗茶时,尽量身姿坐正。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刮盖子很有些讲究,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每刮一次后,将茶盖呈倾斜状,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茶碗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喝盖碗茶讲究细致慢饮,不宜急躁,否则会适得其反。当然,如果你是一个粗狂豪放之人,大可以豪饮,想怎么喝都可以。

正确的喝盖碗茶的方式,林妹妹已经给我们做了教科书式的展示,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红楼梦》的原因,因为这是一部百科全书。


盖碗茶始于四川,盛行于清朝宫廷(因为当时的清朝各皇帝喜好,才有了各色盖碗茶茶具,现在博物馆中就有清朝各皇帝的盖碗茶具,紫砂、瓷器、玉制不一而足,精美而艺术)、贵族、高档茶馆。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

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现在由于华人在全世界的普及,这种盖碗茶文化已经风靡整个有华人的地方,以至于好多与中国人有接触的老外们都喝起了盖碗茶,不得不说它的博大和包容。

茶水直8分满,左手拿杯碟,右手拿着杯盖,轻轻拂过水面(作用搅拌茶叶),然后如果很烫用最轻轻嘴吹一吹,感觉可以喝时,杯盖往后一半,慢慢品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