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我的百年南北朝》63.文明太后几乎族灭外戚李家

 金色年华554 2017-12-21

   《魏书.皇后列传》说,迄后之崩,高祖不知所生。说的是拓跋宏的生世,因为文明太后性格猜忌,对非议她的人都杀掉,于是朝廷的人都只说太后喜欢听的话,关于拓跋宏,也吹成是因为是太后的骨血,所以才能英明神武,这种话说多了,久而久之,太后一死,拓跋宏也就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生的了。

柏杨说,拓跋宏是个怪现象,他虽然被文明太后压着,但是自幼年以后一直没有表现出对文明太后太大的怨恨,虽然文明太后待这个皇帝不是很真诚,处处夺他权,但他却似乎觉得理所当然,这让我们多少觉得这个少数民族的千古一帝得了怪癖一般。剧透多了,先说一下拓跋弘死后的余波之三,就是诛灭后族李氏。

拓跋宏的娘,生了他三年以后就被执行家法,子贵母死,英勇就义,时年才二十一岁。说起来,这个皇后的身世是不错的,祖父是中山庄王,左仆射,殿中尚书李盖,祖母是北凉王沮渠牧犍的妻子、世祖拓跋焘的长公主;父亲李惠继承了中山王的爵位,并与襄城王韩颓女儿结为秦晋之好(韩是由北魏出大汗、步六汗、破六韩等姓转过来的姓,韩颓是投诚过来的蠕蠕贵族),李惠和韩氏结合,生了拓跋宏的妈妈。拓跋宏提为太子,本该是皇后家族好好的光宗耀祖的时刻,但碰上了文明太后,这一家子就注定是个悲剧。

李惠在历史记载中,很有智慧,如在雍州刺史和长安镇都大将的任上,一方面是按照拓跋弘的指示、与皇室名将拓跋小新成联手,打了吐谷浑拾寅一次,获得了二十万驼马,这个外戚打仗可以,很不容易;二是有狄仁杰一样的推理能力,据记载一个案子是,一个背柴火的和一个背盐的同在树下休息,休息完后,不知道谁漏了一张羊皮在地上,后面有人发现寻找失主,结果盐农和柴农两个人都说是他们的,最后吵到了李惠那里,李惠说,简单,我们可以拷打羊皮看看,要他自己承认主人,军士莫名其妙地将羊皮放在竹席上面,用棍子使命拷打,结果掉出了不少盐屑,于是乎,那个背柴火小伙子坐牢了。这样英明的断案事情还较多,没有一一多说,历史上赞扬他,做到了“吏民莫敢欺犯”(可以拍电视剧神探南郡王了)。

而后在拓跋弘即将幽禁期间,李惠和他从弟李凤两个人都被安排得到了两个肥缺,一个是青州刺史、一个是定州刺史,据悉,青州户口将近八万、定州户口将近十八万,在几十个州里面,定州排名前三、青州排名前十,将这两个人放在了这样一个要害位置,文明太后是肯定睡不着觉的,他们都是睿智之人,在朝廷都有威望人气,于是文明太后在拓跋弘死后的两年,借故说李惠因为同情拓跋弘的死,秘密和伪宋串联边界,意图叛变,于是下诏杀掉了李惠全家,血洗南郡王府。文明太后还顺便还将韩颓一家赶到了边境当军奴。神探结局不得善终。

李凤,他跟着安乐王拓跋长乐在定州当刺史,在拓跋长乐的保护下,当时并没有受到牵连,在拓跋弘死后的第三年,拓跋长乐,这个拓跋弘平时认为性格谨慎的亲王,冠以了太尉和定州刺史的名头,但是没一段时间,居然就有人说他在定州发疯一样的对衣冠大家随便打骂,不理朝政,百姓都到都城告御状了,定州是个大州,收到了这些信息对帝国不好,于是我们文明太后做了这样一件事,也不审判,就是将他锁拿京师、并当面打了他三十大棍,当着祖宗灵位的面斥责了他。拓跋长乐十分痛恨不过,想着老太婆你逼死了拓跋弘,我本来就心情不好,忍了也就算了,现在你还这么当众羞辱我,于是懊恼不已。

正在这时,那个帮助亲王屁股涂金疮药的内侍长伊肆虎就接话了,要不殿下找个机会我们一起反了这个妇人吧。呵呵,文明太后正等着机会呢。耳线间谍立马将这个告诉太后,太后立马逮着他们两个,并说你们行为不轨,人证在,不用审判了,统统赐死,顺便还编造了一条谣言“长乐不轨,凤为谋主”,将李凤杀死于定州。李惠一族虽然没有完全死却,但大树都没了,要翻身几乎没可能。

自此,文明太后一家父母兄弟儿子都是亲王,妹妹女儿都是皇后、王妃,而李氏一族颤颤巍巍,相忘于江湖。到了十年之后,拓跋宏才想起,是不是传说是真的?我还有舅舅在人间?于是命令要找自己舅舅一族,结果李惠的子孙听了以为是文明太后要来一次赶尽杀绝,说自己姓马姓朱,不敢姓李;而李凤的几个儿子出来穷怕了,站了出来封了候,但是却得到了一个羞辱性的诏书:“你们的前辈,在内外都犯了罪,更何况当官的要有才能,亲戚不是壮大国家的要素,你们已经有四个人封侯了,比以前好多了,以后只要没有什么大才能,不要冒任是我外族,你们没什么才能,赶快回去吧。”

从这个诏书解读,并没有看到什么骨肉亲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时,也可能真的是由于太后的猜忌十分严重,所以朝廷根本没有敢多说话的,只是历史上也写到了两条关于高闾的,一个是高闾是当世文豪,高允器重,太后器重,拓跋弘一样的器重,所以他能一碗水端平,在权力的几端走的特别稳,太上皇帝委以机密;二个是他在禁中的时候也偶尔非议说皇帝要对自己的后族好一点,毕竟您是拓跋弘和李皇后的亲骨血。正是才这个情况下,所以拓跋宏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汉人朝臣的观点,见见他们,但并不是真的要怎么样,反而上了这一出羞辱性课程,让拓跋宏本人在文明太后面前获得了表彰。

当然,虽然文明太后对拓跋弘可能有所愧疚,也没有在追究拓跋弘的问题上赶尽杀绝他的同党,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还是相继依靠举报什么的,以法律的意见对一些人员进行了善后处理,比如说于烈在守卫拓跋弘皇宫的时候,听到过一些秘密,于是他先后告密并亲自担任审判官,查处了拓跋弘的同党太皇叔雍州刺史拓跋目辰、秦州刺史尉洛侯,并上报赐死他们,而他自己兼任了这两州刺史取而代之,并凭借告密的功劳还后升任司卫监,总督宫禁军队,法秀叛乱的时候,他还和苟颓分别带兵处理了一些问题。

闲话不多说,解答上面说的《魏书》为什么对文明太后不怎么感冒的原因之二:翻开书本,在清理拓跋弘善后事件的时候,有两条漏网之鱼,一个是李欣的孙子李衡,一个应该是高谧儿子高树,而高谧是北齐奠基者高欢的祖父,、李衡是北齐朝廷重臣,他们都和拓跋弘有交情,所以太皇太后在处理僧人事件的时候,只是顺便将他及子孙降为兵户,流放六镇当苦差而已。而文明太后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举动,竟然会帮助养成北魏王朝的掘墓人,这或许就是蝴蝶效应的现实体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