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第六任皇帝献文帝拓跋弘简介资料

 庶民临风 2019-09-11

  承明元年 (476)六月,平城崇光宫里皇上正在进午膳,几个太监侍立在旁。吃到中途,皇上忽然觉得肚中不适,须臾间腹痛加剧,只痛得肝肠寸裂,冷汗滚滚,吓得几个太监脸都白了,飞驰去喊御医,但御医来时,皇上已七窍流血,一命呜呼了。显然,不知是谁在饮食中下了鸩毒。这位被毒身亡的皇帝,就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献文皇帝拓跋弘,是文成帝拓跋濬的长子。兴安三年(454) 出生于阴山之北,母亲为李贵人。北魏当时为了防止后党专权,凡是王妃生的男孩,向例是一立太子,即将其生母赐死。所以太安二年 (456),拓跋弘被立为太子时,李贵人便按照故例,自己安排了后事,托付兄弟之后,便自尽了。拓跋弘自小聪明大度,举止合礼,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更成熟。很得父亲献文帝的喜爱; 专门派汉族士人对他进行教育。拓跋弘自己也很喜欢读书,礼敬师友,对大多数儒学经典都有涉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平六年 (465)夏五月,文成帝拓跋濬因病崩于太华殿,拓跋弘即皇帝位,改元天安。因为当时他年龄尚小,便由皇太后冯氏辅佐执政。第二年,后宫的李夫人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宏,由冯太后收入自己宫中,亲自加以抚养,让拓跋弘亲政。拓跋弘亲政之后,回忆自己出生不久,母亲便自尽了,十分伤感,便追尊生母李贵人为元皇后。

  拓跋弘自从亲政以来,便竭心于国事,不论大小事情,必定亲自察问。当时北魏的赋税、徭役很多,也很乱,使百姓不堪其苦。拓跋弘认为国家的赋敛过于烦杂、苛刻,必然会使百姓困乏,而赋税太少,国家的费用又会不足。他对比以前历朝的赋税制度,认为按照十比一的比例收取赋税,对于国家和百姓都比较合理。因而,他接位后不久就下诏:“除了十一税之外,其它的杂调,全部都免除。”拓跋弘在减免、调整了赋税之后,又对国家官吏进行了整顿。北魏在拓跋弘之前的几朝,州、郡的官员都是由国家直接委任的,但是辅佐州、郡官长的一些官吏,一般都是由州、郡的前任官员选定指派好了的。这样一来,自然就出现了许多营私舞弊的现象,因为前任州郡官员握有对辅佐官吏任命的大权,所以往往假公济私,将许多亲信朋友安插到各个部门,根本不考虑他们的才能德行。拓跋弘即位亲政后,便下令各郡县的刺史守宰到任时,必须选拔州郡中有德行名望,而且又忠信正直的人,做为选官。然后再由他们来推荐、选用各部门的人才,不管是否是前任的辅佐,都一律平等对待。并严令假若不按照新的规定做,便以欺君罔上的罪名来处置。

  拓跋弘自小接受汉文化的教育,对中原文明十分渴慕。也深知北魏若想在中原立足,稳固统治,就必须首先接受汉文化。因而在他即位之初,天兴元年(466)九月就下令设置乡学,每郡设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让贵族子弟及士望之流入学受业,学习儒学经典,进而培养经艺通明者,以为王府所用。后来,又采纳了中书令高允和相州刺史李訢的建议,让高允议定郡县学制。规定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不仅对老师和学生有固定的名额配置,而且对师生均有资格和条件的具体规定。要求博士、助教要选博通经典,行为忠正清廉的。学生要取在州郡中有清望,为人修谨,能循名教的。这样,就使北魏对地方官学的设置,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系统。地方官学,虽然是从汉代就开始了,但一直到拓跋弘时,才真正系统化。北魏设立郡县乡学,也是自拓跋弘才开始。

  北魏从天安以来,连年遭受旱灾,又加上青州、徐州一带一直在与南朝进行拉锯战,因而山东的百姓天天疲于赋税、徭役,十分困苦。拓跋弘便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按照贫富,将百姓分为三个等次,按能力来输租。上三品的将租交往平城; 中等的交给别的州郡,最困难的则只要交给本州即可。这样根据负担能力的不同来分配租役,使山东大部分百姓都能够在完成租役后尚可度日。

  由于拓跋弘采取了保境安民的宽简政策,黜贪尚廉、整肃纲纪,同时又减轻赋税,并大力兴办学校,任用汉族士人,推行教化。所以在皇兴年间,北魏出现了一个比较兴旺的局面。

  皇兴四年(470),北魏北部的柔然部真可汗又率军入侵。拓跋弘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当时,柔然部的势力还很大,是北魏在北方的主要劲敌,因而朝中大臣对究竟是固守京师,还是出击迎战,两种意见争议很大。以尚书右仆射,南平公目辰为首的一部分大臣认为: 如果皇帝车驾亲征,则京师危险,不如持重固守。柔然部孤军深入,粮草必定难以继续,不久也就会退兵。这时再派兵追击,就一定会得胜了。而给事中张白泽则说:“柔然地处荒愚,而轻犯北魏,如果皇上能銮驾亲征,一定会使他们望麾崩散,怎么能够坐而纵敌呢! 而且以皇上的万乘之尊,假若只凭城固守,而不敢迎敌,以后也难以使四方威服,”拓跋弘也认为假若只固守京师,必然会使北魏的北部遭受很大的破坏,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便采纳了张白泽的意见,决定亲自率军出征。他派京兆王子推等督军出西道,任城王云等督诸军出东道,汝阳王天赐等督诸军为前锋,陇西王源贺等督诸军为后继,镇西将军吕罗汉等掌留台事。拓跋弘自己亲为统帅。几路大军在女水之滨会合,与柔然展开决战。柔然部真可汗没想到年轻的拓跋弘会率军亲自迎战,而且指挥有方。还未开始交战就已先自心怯,结果大败北逃。拓跋弘率领诸军乘胜向北追击,在短短的十九天内,往返六千余里,大获全胜,斩首五万余级,收降万余人,缴获的戎马器械不可胜计。

  北魏从建国以来,对文武百官,就不设俸禄。在征战时期,将士们全靠掳掠为生。北魏的皇帝也常常把战争中的俘虏、财物赏赐给郡臣。征服战争结束后,战时的掳掠方式,便以平时贪污的形式继续下来了。当时,各级官吏贪污的数量十分惊人。这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拓跋弘看到了这种危机,便于皇兴四年 (470) 下诏规定:“凡是官吏接受其辖区进奉的羊一头、酒一斛的,就要判处死罪,进奉东西的人也要以从犯的罪名严加惩处。有能上告尚书以下官员的贪污罪状的,不仅大加奖励,还将被告官员的官职授给告发者。”这个诏令下达以后,弄得朝野官员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大臣张白泽向拓跋弘进谏说:“皇上这样规定可行不通呀!假若接受一头羊、一斛酒,便要被定死罪,那谁还能和皇上共治天下呢? 以前在周代,即使是一个下士,也还有他应得的俸禄。现在朝廷的大臣,整日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是国家并不班给他们一定的俸禄,如今假若再对接受奉礼的人处以极刑,对告发者授以官职,则必然会使奸滑的小人趁机作乱,而忠臣义士们寒心。最好的办法是模仿过去的给俸制度,实行 ‘班禄’。给百官发放一定的俸禄。给了俸禄以后还贪污的,再严加处理也不迟。”拓跋弘认为张白泽的话很有道理,便又下诏停止了羊酒之罚。但是 “班禄” 的事,却因种种障碍,未能实行,一直到了拓跋弘的儿子,魏孝文帝拓跋宏时,才真正开始为百官设置俸禄,实行 “班禄”。

  拓跋弘虽然刚毅果决,即位几年,就把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使北魏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局面。但他自少喜好黄、老、浮屠之学,在位的时候便常常与朝士及僧人一起谈论玄学佛理,不屑于富贵权势,希望能摆脱俗务,出世独修。做了几年皇帝,早已不耐烦了,皇兴三年 (469),就将那襁褓婴儿,册封为储贰,定好了继位之人。等到皇兴五年 (471),又觉皇太子拓跋宏年仅五岁,难以接班,便想把帝位禅让给叔父京兆王子推,自己抽身出来修身养性,参悟禅理。于是便召集公卿大臣,讨论禅位之事。大臣们一听都口瞪目呆,不知皇帝究竟意欲何为,没有一个敢先开口的。只有子推的弟弟,任城王子云抗言进谏道:“皇上现在坐致太平,君临四海,怎么能够对上违背祖宗传下的重任,对下丢弃亿万百姓而不顾呢? 而且皇帝之位父子相传,这是自古以来的定制。皇上假若一定要摒弃俗务,专门静修,也应该让皇太子继承正统。如果随意转授旁支,恐怕会引起祸乱。”太尉源贺,尚书陆馛也相继应声道: “任城王所说的很对,希望陛下能够采纳! 这是国家兴亡祸福的大事,皇上不可不慎重考虑。”拓跋弘不禁变色,似有怒意。中书令高允等也都劝阻禅位。拓跋弘见群臣都反对,便慢慢说道:“按照你们的奏议是宁可立太子的,不过太子现在还幼弱,全依仗你们扶持了。”拓跋弘辞位之心已坚,唯恐大臣们再反对,所以不等大臣们发话,便又接着说道:“陆馛素来忠信正直,必能保全我子。你们也不必再说了。”众人见事情既已无可挽回,都默然无语。拓跋弘便马上任命陆馛为太保,让他与太尉源贺一起准备禅位诸事。皇太子拓跋宏虽然年幼,却很有孝心,前一年拓跋弘生病,身上长了一个痈疮,疼痛难忍,拓跋宏亲自用嘴为父亲吮脓拔毒。现在听到父皇要禅位的消息,悲泣不止,进宫向父亲推辞。拓跋弘问他为何如此?拓跋宏回答说: “我现在还很幼弱,怎么能够替代父皇承接王统,担当大任呢?心中十分忧切,因此泪下。”拓跋弘感叹地说: “你既然现在就能如此懂事,一定能够统治好天下的。我的主意已经定了!”皇兴五年 (471) 八月遂正式下诏传位于太子拓跋宏,改元延兴。拓跋弘为太上皇帝。

  退位以后,拓跋弘搬到崇光宫中,房屋住所一切简朴自然,不加修饰,连房子的梁椽也不施斧凿,门前的阶梯也是土阶,很有太古遗风。另外,又仿效西印度的传闻,特定在宫苑中建造鹿野浮图,与禅僧一起居住在里面,研究佛学义理,参悟禅机。只有国家大事,才让上报知闻。

  当初,北魏南部尚书李敷,与仪曹尚书李訢,自少时就相交好,与卢度世等都因才华卓著被拓跋濬和拓跋弘宠任,参与机密。共生军国大事。以后李訢被任为相州刺史,在任时贪污受贿,被人告发,李敷帮他遮掩,没有将此事上报。后来拓跋宏终于听到了消息,便将李訢囚禁起来,派人调查他的案情属实,罪当处斩。当时李敷的弟弟李奕在宫中充任宿卫,与冯太后两情相悦,在宫里暗中往来,众人畏惧冯太后的威严,不敢窃议,所以李奕在宫中出入无忌,与冯太后偷情,就只瞒着拓跋弘一人。这时有人暗中告诉李訢,说他假若能把李奕与冯太后的私情揭发出来,便可以免除死罪。李訢犹豫不决,对他的女婿裴攸说: “我与李敷血缘上讲虽然隔得比较远,但实际上恩同兄弟,情如手足,现在有人劝我做这种事情,我实在于心不忍。数次用簪自刺,解下衣带自缢,想一死百了,却都未能死成。这件事情真让我左右为难,不知到底如何办才好?”裴攸开导他说:“你何必为保别人而不惜自己身死呢?”李便听从了女婿的劝告。另外又有赵郡的范檦列举了李敷兄弟二人的罪行,共三十多条,一起上报朝廷。拓跋弘知道后大发雷霆,立即下令将李敷、李奕兄弟处斩。冯太后本来与李奕私情甚密,突然间事发,情人被斩,不由得痛恨交加,对拓跋弘怀恨在心,不久便找到了一个机会,让自己的心腹在拓跋弘的饭食中暗下鸩毒,拓跋弘毫不知晓,吃下后须臾毒发而亡。拓跋弘少年即位,聪明果决,只因厌于世间富贵权力之争和朝廷中的勾心斗角,早就怀有出世之心,所以正当盛年就传位给幼子,以求摆脱俗务,潜心静修。但最终还是未能免灾,被毒身亡,死时才23岁。追溢为献文皇帝,庙号显祖,葬在云中金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