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我想看一眼年轻的你

 徐飞琦01 2017-12-21

一座城,就像一个人,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光阴不但改变了我们的外貌与气质,也改变了这座城市。


我们的城市,一天一天生长的城市,怀旧与现代交叠。这是郑州人眷恋的城。


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郑州人陪伴着这座城市,也看着它一次次春去秋来,旧貌换新颜。你看,老照片里,城市线条简单,像素描画,有着素面朝天的美丽,和当今浓妆艳抹的都市相比,确实有清水出芙蓉的惊艳。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静静地抚摸郑州,了解郑州,挽留郑州,聆听繁华郑州那些光阴的故事……





我曾静静地看着这张六十年代的照片好久。

这是一个夏日午后,一个街心花园郁郁葱葱,耸立着一座苏式纪念塔,几盏精致的路灯点缀在路边。街道上,两三个人骑着自行车轻快地飘过,一辆老式轿车在身后安静的驶过……

尽管这只是一张静态的黑白照片,但安静地,感受到了花园里的蝉鸣,天空的色彩,云儿和绿叶随风摇摆……

是的,这是曾经的郑州,这是曾经的二七塔。

我不想再延伸到城市规划,人口流动、环境污染那些严肃的问题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市民,对自己生活的城市里问一句:


我还可以再拥有一次这样的郑州么?


答案似乎很遥远,那我们就坐下来,看看这座城市曾经年轻的模样,人们在这里曾经怎样的生活。



把手机翻过来,猜一下这是哪里。


能认出这座建筑么?你一定不会相信,这就是今天紫荆山立交桥路口(花园路与金水路)的河南饭店,画面中央的路就是花园路。一切皆有起源,但你大概没有想过它们刚建设时的模样吧?


接刚才那一张,这是已经建设完毕的路口,右边是河南饭店,左边是旧河南博物馆(现已不存),那座熟悉的毛主席像还没有竖起来。干净的街道,简洁的建筑,新栽的树木,一切都是朝气勃勃,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可如今,画面上能留下来的东西,都叫老郑州了。


这座颇具古典气息的建筑,是不是非常漂亮?你大概要惋惜,猜测这座建筑早已不存了吧。

不,它还在,存在一部分。它就是坐落在紫荆山路东侧,紫荆山公园南门的黄河博物馆。它面前那条土路,今天已架起立交,车水马龙了。而它自己,也为地铁站让路,拆了配楼,“后退”了几十米。


同样是花园路与金水路路口,这是一张航拍。河南饭店旁规划的是省统战部、省工会、省共青团等建筑,这条长长的金水路上几乎承载了所有的省级单位。

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许多道路和地点,都是在五六十年代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所规划出来的,这张珍贵的照片很好的体现出那个年代深受苏联影响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


与上一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管城区这个“老城区”。在画面的中上方,一座崭新的、高大的二七纪念塔已经建设起来。但它周围仍是低矮杂乱的老式民居,不过在其中居住的,却是座城市的原住民,真正的“老郑州”们。

*画面的左下角那座体量略大的建筑,是二七大罢工纪念馆。沿着画面中心这条路(二七路)一直向北走,那座圆顶的建筑,那是今天仍在的河南省体育馆。


这片庞大的厂房曾经是郑州的骄傲,来自民主德国援建的第二砂轮厂,时为亚洲最大。

画面中那如假包换的包豪斯风格厂房还在,今天你还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新中国建设的脚步加快,郑州被列为重点建设城市,和上图的第二砂轮厂一样,一座座工厂在京广铁路的西侧建设起来,它们如此庞大,连工厂带居住区,竟组成了这座城市的西城区。

画面中那个精致的工厂大门,是郑州国棉三厂的大门,大门外一座座白墙红瓦带烟囱的苏式住宅楼绵延到天际,仿佛一座欧式小镇。这里面居住的是来自天南地北,支援郑州工业建设的工人们。在那个红色岁月,数不清的年轻人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不顾个人的利益,离开家乡,扎根到郑州这片土地。尽管这时间并不长,但在这座年轻的城市里,他们仍有资格被今天的人们称为“老郑州”。



50年代游行队伍通过“二七”广场(时为郑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0年代郑州宽阔的金水路路左为人民路右为花园路


1958郑州钢铁一厂的高炉群


50年代郑州民航机站


50年代郑州市红旗人民公社


50年代郑州红旗公社图书阅览室


1960年郑州铁路枢纽站郑州北站


60年代“二七”纪念堂


60年代的金水路东段和中州宾馆


60年代郑州幼有所教-公社的幼儿园


60年代郑州百货公司


60年代的人民公园


60年代河南人民剧院


60年代郑州人民电影院


60年代河南省图书馆


60年代河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60年代郑州已建成的黄河大桥


60年代郑州东风渠


1971年通向黄河岸边的花园路


70年代中原区


80年代的二七广场



最后,我要选一张那时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照片,作为结尾。

这是在郑州市人民公园游园的年轻人,明媚的阳光,欢乐的歌声,无忧无虑。

我无意对曾经的红色岁月做怎样的评价,只是觉得那照片里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朝气蓬勃面容,是不是要今天的我们思考一下。


这些照片的拍摄者,魏德忠老先生曾供职于河南日报,如此的影像还有很多,今天就暂时为大家介绍到这里。





-end-

来源:老郑州数据库     摄影:魏德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