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探讨 | 格斗学习对校园霸凌的影响

 黑猩猩表哥 2017-12-21

12月8日深夜,北京市中关村二小一位家长在网上发文,称孩子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更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该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广泛流传,各个格斗相关公众号也借机推广格斗课程,校园霸凌,也再一次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以往,当人们听说哪个学校又发生了欺凌事件造成某某学生受伤这些事件时,总会建议说让孩子去练些格斗技能,这样就能保护自己了,同时还会把自己当年勇斗学校混混的英雄故事拿出来作为佐证。而这一次中关村二小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不是所有校园霸凌都伴随着激烈的肢体冲突。

通过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我可以有理有据、认真肯定地说:练习格斗、提高战斗力对减少校园霸凌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通过学格斗来减少霸凌现象的原理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在这里,小菠萝想本着冷静客观的态度和大家一起聊聊学习格斗是如何影响校园霸凌事件的。

霸凌是什么?

既然要讨论“格斗”对“霸凌”的影响,我们还是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先把“霸凌”是什么讲清楚吧。

“一人或多人对确定的目标进行重复性的言语或肢体伤害,并且受害者很难进行有效的反抗 (Olweus, 1997)。”

我经常简单地把霸凌理解为“欺负同学”,这个看法有些片面。在霸凌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霸凌有三个特点:

    1.言语或肢体伤害。

    2.带有重复性。

    3.力量不对等性。

对于第一个描述中的“言语或肢体伤害”,学术研究者将其细分为直接霸凌间接霸凌。直接霸凌通常就是各位家长和老师普遍认为的霸凌,辱骂、拳打脚踢、恐吓这些行为都包括在其中。

而间接霸凌通常会因为它不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明显的伤害和它的隐蔽性而被家长和老师忽视。间接霸凌包括传播谣言、暗中诋毁、社交孤立、网络霸凌这些情况。

同时,间接霸凌有时很难找到事件源头(比如很难找到谣言是最先从谁的口中传播出去的),这让间接霸凌很难被有效制止。研究表明,男性更加倾向于实施直接霸凌,而女性更可能去实施间接霸凌 (Bjorkqvist,Lagerspetz,Kaukainen. 1992)。

霸凌会给受害者造成的影响包括:自我贬低,情绪失落,焦虑,厌学,自杀倾向,甚至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但除此之外,我还想提醒大家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如果自己的孩子是霸凌者,问题的严重性一样不轻。”比起那些被霸凌的孩子,霸凌者拥有更强的自信,也非常乐于参与到同学之间的社交活动中 (Juvonen, Graham, Schuster, 2003)。但是霸凌者同样伴随着一些负面问题,如偷盗、饮酒、辍学、携带管制刀具和乐于参与打架事件导致经常受到外伤。从长远来看,霸凌者的情况也很不乐观。有调查显示,在中学阶段实施霸凌的男生当中有60%的人在24岁前触犯过法律,40%的人有过三次以上触犯法律的经历 (Sourander, 2011)!研究表明,小时候有针对性地欺凌、压迫别人的孩子,长大后有很大可能性也会继续使用霸凌的手段或者其他负面行为去得到自己想要的,除非有成人及时和他们建立信任关系,进行干预。

为什么会产生霸凌现象?

从对霸凌的描述中我们很容易看出霸凌拥有的另一个特点——和恼羞成怒动手打人不同,霸凌的产生是源于对别人的看不起和轻蔑(Coloroso, B., 2004),觉得被霸凌的人不值得被尊重,甚至不值得被当成同类对待。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上学时身边那些被欺凌学生的形象有哪些特点,无外乎“看起来蠢蠢的”、“成绩不好”、“其貌不扬”、“腼腆不爱说话”、“体型虚胖”、“举止怪异的怪咖”这些,而那些霸凌同学的人,往往在体育或学习方面优秀,自私、自控力不强。想必你脑子里这时已经浮现出了一些具体的人和事件吧。

中小学的学生正处于“模仿学习阶段”,父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模仿。不一定每一个孩子都遭到过同学的霸凌,但几乎所有人都曾经经历过家长或老师的“霸凌”。当遭受了责备甚至是肢体惩罚后,孩子潜意识中就会想要成为可以责罚他人的一方。同时,学校中老师对部分学生公开的批评甚至侮辱,也让孩子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学习不好(也可以替换为其他不足之处),那么他被嘲笑和被区别对待就是理所应当的”。被优待的孩子(可以是在学习、相貌、体格、家境等方面)在将他人区别对待的过程中会不断获得快感,于是很容易发展出了霸凌倾向。

格斗训练是如何影响霸凌事件的?

关注了很多格斗内容的小菠萝发现,每当有霸凌事件在网上被曝出,就会有大量公众号一股脑的发各种格斗防身教程。但是我想,也许他们并没有关注过格斗是否真的可以解决霸凌,也更没有深入了解过练习格斗对校园霸凌的影响。

为了能调查学习格斗对霸凌双方有什么样的影响,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对把学习格斗的学生分为了“格斗初学者”、“中级格斗练习者”、“高级格斗修习者”,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相关调查。

1.他们被霸凌过么?调查数据显示,高级格斗练习者被欺凌的比例要比初学者少了约64%。

2.他们霸凌其他孩子么?调查数据显示,只有4%的格斗初学者会霸凌其他同学,中级和初级练习者有过霸凌行为的数量也同样相当少。但这一现象在全体学生中出现的比例是19.3%!

3.他们害怕霸凌么?调查数据显示,初学者有26%的人害怕霸凌,中级学员有25%害怕被霸凌,而高级学员仅有7%害怕霸凌。

4.他们会帮助被霸凌的同学么?调查显示初学者中会有51%的人愿意帮助被霸凌的学生,数字可观,但远远比不上高级水平格斗练习者的比例——75%!同时中级学员中也有60%的学生愿意帮助被霸凌者。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归纳出以下结论:1.学习格斗可以让孩子更有可能避免被霸凌,并且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避免被霸凌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对于被霸凌的恐惧感也会相应减小。2.练习格斗也可以让孩子不容易成为霸凌者,并且,练习时间越长的孩子越是不容易去欺凌他人。3.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格斗练习者更有可能去帮助被霸凌的同学。

也许大家到这里已经得出了“让孩子学习格斗可以防止被霸凌或霸凌别人”这个结论,但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我们还是先看一下相关文献对被霸凌者的描述,这可以帮我们了解为什么学习格斗对于减少霸凌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Dan Olweus博士(心理学博士,从1970年开始致力于校园霸凌的研究)对霸凌事件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霸凌者经常具有易怒、暴躁、缺乏自控力和同情心的特点。被霸凌的孩子通常具有害羞、体型瘦弱、交际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的特点。

再结合前文提到的论文,我们可以推断出如下结论:通过练习格斗,学生可以拥有更强的自信心,在遇到霸凌时也不容易表现出容易被欺负的气质,同时也因为在拳馆中的协作练习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从而不至于成为被霸凌的目标。而霸凌者也会在练习格斗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了自己的纪律性,从而减少了让自己成为霸凌者的可能性。可见,练习格斗并不是通过暴力抵抗来解决了霸凌事件的发生,而是从更靠近心理学的方式从根本上减少了霸凌事件的萌芽。

综合以上调查和相关参考文献内容,应对校园霸凌的方法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防患于未然

我们前文已经说到,体质弱小、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的孩子更可能成为霸凌的目标,所以解决这几点就是防止霸凌的良药。根据“练习格斗对霸凌的影响调查”以及相关论文所得出的结论,练习格斗算是解决霸凌问题的选择之一,让孩子提早参加一些可以提高其自信心、社交能力、自控能力、纪律性的活动都有助于防止霸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虽然本菠萝对格斗热爱至深,但还是要说格斗并不是唯一选择,其他一切可以提高孩子自信心和交际能力的活动都是好的选择)

同时,家长也要在平常谨言慎行,自己首先不要做出歧视、标签他人等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自制力。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去接受他人的与众不同之处。

2.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到霸凌

大部分霸凌都是从“开玩笑”开始的,而在重复的“玩笑”当中,拥有霸凌潜质的孩子体验到快感之后就会将玩笑进一步升级为真正的霸凌。所以,意识到自己已经遭到了霸凌是避免霸凌的第一步。譬如,在格雷西柔术儿童防身体系当中,防卫的第一步就是“提高警觉意识(increase awareness)。”还记得我们在开头就提到的霸凌定义么?带有重复性的、力量不对等的言语或肢体攻击全都被归为霸凌,像多次被嘲笑、被流传绯闻、被毁坏个人物品这种小事就是典型霸凌事件的开端。所以作为家长,保持和孩子的日常交流,及时了解情况并帮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是防止霸凌最重要的第一步。

3.如果霸凌已经开始,孩子和家长的正确做法

孩子:

1.如果可以,尽量远离有霸凌倾向的同学。

2.尽量避免肢体冲突,不要主动把间接霸凌带向直接霸凌,同时利用交流、谈判、坚定严厉的警告来制止对方侵犯行为。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应变头脑和幽默感,用玩笑化解冲突也是很好的解决方式。

3.如果发生肢体冲突,尽量用学过的格斗知识进行先控制,再谈判,而不是直接暴力解决。

家长:

1.让孩子知道被欺负并不是丢人的事情,遭遇霸凌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让成年人及时介入霸凌事件很有必要。

2.多和老师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3.鼓励孩子参加课外兴趣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很有利于孩子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4.不要溺爱孩子。部分孩子被霸凌和家长的溺爱有关,孩子由于家长过度的关爱而没有发展出自己年龄段该有的独立能力,脆弱的处事方式就会让孩子拥有更大的被霸凌可能性(Bower,Smith,Binney 1992)。

5.如果孩子是霸凌者,应该和孩子深入探讨霸凌问题,要求他和被霸凌的同学道歉,并且主动联系老师一起来监督自己的孩子。

讲到这里,也许还是有人会将问题简单化为“他打你,你不会打他么?”,或是举个自己当年英勇对战小混混的例子作为例证。人总是倾向于用最简单的思路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简单处理。校园霸凌已经是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霸凌的情境和原因也都各式各样,希望各位家长也能耐下心来分析问题,做好拼尽全力的准备,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用自认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来粗暴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Gregory Moody.(2012).The Effects of Martial Arts on Bullying in Children.

2.Lakes, K. D. (2003). The martial arts as a context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lf-regulation.Manuscript in preparation

3.Coloroso, B. (2004). The bully, the bullied, and the bystander: From preschool to high school : how parents and teachers can help break the cycle of violence. 

4.Olweus,D. (1991).Bully/victim problems among school children: Basic facts and effects of a school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D.Pepler & K.Rubin (Eds.),Th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ggression (pp.411-448). 

5.Olweus, D. (1993).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 

6.Kimberley D Lakes, William T. Hoyt.(2004).Promoting self-regulation through school-based martial arts train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