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丨你有没有一种危机感:35岁后你还能干嘛?

 mxb08 2017-12-21


35岁后你还能干嘛? 来自科普中国 05:40


几个月前,关于某大公司裁掉一大批34岁以上员工的传闻成了坊间热议的话题,有朋友问我:“曾经以为的那么美好的年龄,为什么如今却变得如此苍白又无力?”


我说,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年龄阶段,所感受到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35岁之前他们所做的努力。


其实,只要认真观察,你会发现那些35岁后依旧绚烂夺目的人,都具备这3个特质。


1

拥有完善的人格


罗振宇老师在节目中讲了一件真实的事。


去年夏天,一位武汉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到罗辑思维实习,被安排到了客服岗位,工作内容就是每天接听电话。


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到企业实习,只做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琐碎工作,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大材小用。


更槽糕的是,由于来电咨询的人以用户为主,许多都是追问:“我买的书为什么还没送到?”


用户焦虑的心情,生硬的语气,不免让从事这份工作的人积压了许多的负能量。


实习期满,这位同学准备回校继续学业。临走那天,在没有任何人要求和监督的情况下,他主动提交了一份总结文档。


他说:“通过这两个月不断地接电话,我整理出了我们公司可能遇到的所有的客服问题,例如这些问题该怎么去解答,很多话应该怎么沟通效果比较好。我参考其他公司的客服,做了一个梳理,这大概是一份30页文件,希望能对公司日后的客服工作有所帮助。”



罗振宇看到这份文件后,彻底惊呆了,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这位同学绝对是个人才,一定要把他留住。


因为一个人是否足够细心,是否足够自律,是否值得信任,是否愿意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这些积极的性格特质,才是对人的一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这一因素,是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相反,它决定了你的发展高度。


2

坚定自己的目标


知识管理专家曾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大部分对个人知识管理感兴趣的人,大都是一群上进好学的人,但这其中具体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不活跃”的学习者,他们看了书,问过一些问题,之后就不知所终了;


另一类是“活跃的”学习者,他们除了看书问问题,还喜欢参加各种学习时间管理课程、听各种TED讲座、参加各种社群等。


十几年过去了,知识管理专家观察发现,那些“活跃的学习者”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四处学习而有特别大的成就,反倒是那些“不活跃的人”有不少做得风生云起,至少成了某个领域的高手。



为什么整天想着学习和长进的人,偏偏没有长进呢?


知识管理专家田志刚指出了这其中的关键: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核心是必须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当你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没有时间去为知识焦虑,你也就有了自己对于信息和知识的过滤器:不属于你方向和目标的东西,再好也与你无关。


3

具有多维竞争优势


实际上,生活有很多维度,每个人也都是立体的。


如果你想要在职场上有所建树,在某项技能上死磕是一种策略,但你也可以尝试考虑多维度竞争策略。


在任何一个单一的维度上,都只有一个人是“第一”,只有少数人“名列前茅”。


但如果你不断增加你的竞争维度,那最终你拥有的优势就会成倍地增加。


当然,在这个简单的方法论里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即你要在至少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



如果你赖以生存的维度不足够突出,无法满足你的基础成本,那么你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相当于负数。这样其他领域无论有什么成绩,最终相乘的结果也只能是负数。


所以,如果你暂时没有足够突出的维度,那就好好打磨自身的技能;如果你已经在某一维度足够优秀,那不妨换个维度突破自己的局限,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如果你希望35岁后的你不再为生存忧愁 ,不再为生活奔波,那么现在就是你好好努力的时刻。因为20多岁时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35岁后的打开方式。


来源:精读(ID:jingdu9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