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市街上的老字号

 老人家1948 2017-12-21
 

    西市街,一直来是金华市区的商业中心,第一大街。祝裕隆、九德堂、启源、公盛、清香楼……几家大店、名店、百年老店,至今,虽多已无影无踪,但记忆犹新。

    北端西侧,第一家店铺是启源南北货店。这是一家与金华五味和齐名的商店。店主是徽州人周茂楷。7字形的店面,沿街拐弯,面对丁字路口。主要经营各式糕点,如红回回、桃酥、油金枣、酥糖……及红枣、桂圆、荔枝等南北杂货。1956年公私合营,1958年国营,后这里就成了金华糖烟酒公司。上世纪60年代,不少商品凭票证供应,就是到这里办理购货证,领香烟票、糖票……那时,结婚买喜糖也要凭结婚证供应。1970年我的结婚证上就写着:“喜糖已供5斤”的字样。如今看起来令人五味杂陈,感慨不已!

    沿街往南,再过去几个店面,就是九德堂药店。它创始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至今已有150年。最早由金华中医姜志麟、兰溪药商诸葛芳松、金华巨富金凤纪等人合资经营,后又有华铨寅、诸葛学标等人投资入股。姜志麟为首任经理。抗战期间药店曾惨遭日机轰炸,损失惨重,后重新修复惨淡经营直至新中国成立。何谓“九德”?《逸周书·常训》载:“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九德堂以“九德”为训,为旨,为名,为牌。

    “公盛酱园”在九德堂的右边,以其酱油、酱菜、豆瓣酱、豆豉味美而闻名。该店创办于清光绪二年(1876),店主是绍兴人孙绍禹、陈宝庆。坊间有顺口溜:“天下三口缸,酱缸、酒缸、染布缸;若要赚钱开三坊:酱坊、酒坊、染布坊。”绍兴人更长于此,“公盛”仅酱缸就达300多只。上世纪60年代公盛的酱油生意很好。逢年过节,排队买酱油,成为西市街一景。我久居上海的大哥,来信常提及公盛的五香豆豉好吃,每次回金华总要带上几包。后来我才知,公盛的五香豆豉早在1915年就获巴拿马博览会银奖。

    再往前是周虎臣笔店,这是很有特色的一家毛笔店。店面不大,进门就是玻璃柜台,柜台后是工场,制作各种毛笔。店以我国著名的制笔工匠周虎臣的名字命名。周虎臣,江西临川人,乾隆年间为宫廷制作贡笔。乾隆60大寿时进贡60支寿笔,深得乾隆赞赏,特赐“周虎臣笔庄”牌匾。后从苏州移上海经营,十代相传。金华周虎臣笔店与苏州、上海周虎臣笔店有何渊源,尚不得知。金华周虎臣店上世纪60年代后,因生意惨淡等原因消失。

    西市街西侧原第二百货位置,还有浪琴钟表店、一元堂药店、太和堂药店、五交化大楼……“太和堂”也是金华老字号国药铺。它的前身是“荣记药栈”,创建于1943年,创始人是兰溪诸葛荣升、荣贵、荣华三兄弟,原在皂坊巷以经营中药材批发为主。抗战胜利后,在西市街开办了太和堂。

    西市街北端东侧,转弯处为陈大伦百货商店。

    最著名的商店当数开业于清光绪六年(1875),由祖籍海宁的兰溪商人祝湘岩开创的祝裕隆泰记绸布店。“祝裕隆”店面独特,由一石库门进入,天井式大厅,屋顶玻璃天窗。大厅内摆设8张精制的红木方桌式玻璃台面,内放各式绫罗绸缎,光彩夺目。四周橱窗陈列各式棉布,楼上楼下两层,场面十分气派。这家老金华最大的绸布商店于上世纪80年代拆建,为现金华第一百货址。

    清香楼是西市街上“老字号”菜馆店,位于街东侧南端,以杭徽菜为主,生意兴隆。

    此外,东侧还有众康大药店、升号南货店、五金店、衡器厂门市店等。

    时光如驹,往事如烟。

    如今,西市街已辟为步行街。商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夜晚,霓虹灯下,五光十色,斑驳陆离,艳丽多彩。时尚之余,没有了那古老的传统韵味。不禁让人怀念起那些消失了的“老字号”和渐行渐远的古老西市街背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