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大家带来国内首创前降支开口病变处理新方法

 昵称50105108 2017-12-21

如下: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1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2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2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前降支开口及近段70-80%狭窄并伴有不稳定斑块,余冠脉无明显狭窄。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2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1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6F Ebu3.5,BMW导丝到位,2.5×15mm预扩囊12atm扩张LAD病变,冠脉内推注硝酸甘油200微克后造影发现LM粗大。若选crossover技术处理则存在LM内支架贴壁不良风险,适合支架精确定位。

基于既往LAD开口病变单导丝精确定位高失败率,本人大胆构思并尝试了以下方法,望各路大咖给予指点!

BAPPT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第一步:4.0×18mm支架预先放在LAD中段,2.5×15mm预扩囊定位于LM—LAD段并给予8atm释放。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2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第二步:回拉支架于LAD开口并突入LM内约1mm.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第三步:10atm释放支架。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2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抽瘪支架囊及预扩囊复查造影:支架囊相对位置无移动,定位效果满意!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2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4.5×8mm高压球囊后扩LAD开口。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2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Mute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Remaining Time -0:00

最终结果很理想。

期待王海昌教授及各路英豪对此办法的见解!!!

靳志涛(火箭军总医院):

@李谦(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可能是您的笔误,其实就是LM-LCX球囊辅助定位技术,不知道是否这样。

记得国内最早使用此项SKB技术的是阜外陈纪林教授,已经很多年了。

不知道与SKB有何差别

李谦(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靳志涛(火箭军总医院) 靳兄所言不无道理,不过早年间的SKB仅仅是把边支球囊突入主干2mm,这个办法也可以看做是SKB的延伸吧。

@张东伟 我也是这么想的,以后我会进一步探究此方法的可行性!

靳志涛(火箭军总医院):

@李谦(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较个真,其实真的不认可国内首创等等,称谓有点大。

首先,SKB或pull back术式是临床上早就很常用的定位方法之一,群内大部分术者都会用过,并非新的技术或者空白。

其次,在腔内影像没有普及之时精确定位颇有市场,而2010年LM分叉部斑块分布那篇文章出来以后,大家对于crossover和精确定位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再有,此病变造影时导管几乎不在冠脉口内,造影时间短,对病变的评估可能存在假象,而我用电脑将您的GC到位后的造影反复循环看后,其实也并非非做不可。

总之,群内各家大专家都在,老专家、新术者都有,对于国内首创一类的称谓尽量谨慎为好,大专家们咱不必担心,不令新手兄弟们误会可能会是咱更应该注重的。

假如真的是更具突破性的术式,多多研究深入些也是咱们冠脉大夫的福气,所以,期待以后的深入研究。

李谦(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靳志涛(火箭军总医院) 此项技术与SKB区别:1.入选标准不同,夹角要大于60度,否则做不到既完全覆盖前降支开口而又不过多覆盖回旋支开口;2.球囊完全crossover前降支开口,并以扩张后的球囊上缘作为支架进入主干多少的参考;3.先扩张球囊再回拉支架、释放。此方法锚定作用更强,而且抑制支架滑入主干的作用更好些。 靳兄怎样看。

靳志涛(火箭军总医院):

@李谦(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最好做桌面试验,有腔内影像学证据,并且最好是3D-OCT观察为好

李谦(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靳志涛(火箭军总医院) 所言极是,功底深厚!后续我会用影像学探究下此方法的可行性!多谢多谢!

胡涛(西):

球囊是软的 支架是硬的

我拉紧一点就是突入2mm拉松一点就是突入1mm

所以个人认为此技术意义不大

其实我也早就说过没有精确定位 既完全覆盖病变又不进主干是不可能的 从哲学上也不可能

曹向红(山西省人民医院):

如果前降支根部没有墩,还是crossover可靠

胡涛(西):

太粗的LM无法crossover时 就进一点主干

宁可进主干也不能盖不住

曹向红(山西省人民医院):

@胡涛 这种情况下双抗多长时间?

胡涛(西):

正常双抗

曹向红(山西省人民医院):

@胡涛 有点担心血栓

胡涛(西):

支架膨胀不良贴壁不好形成涡流时血栓风险才大

林守卫(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

同意,突进一点很少有事件,太多了就后扩贴壁,就跟Crossover差不多了

【2017年10月1日补充】

李谦(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前天给大家带来的前降支开口病变处理新方法——球囊辅助精确定位技术(BAPPT;Balloon assistant precise placement technique).饱受群内大咖们的质疑,甚至被认为会误导PCI的初学者们,事后本人感到自责,又认真的复习、总结了相关资料,在此补充以下几点个人看法:

一、BAPPT与SKB的区别和关系。

先看下面几张图片吧!

BAPPT入选标准:

1. LAD与LM直径相差>1mm或不明确时,若行crossover存在LM内支架贴壁不良风险;

2.LAD与LCX夹角≥60º(夹角过小无法保证支架既完全覆盖LAD开口而又不过多累及LCX开口);

3.LM尾部无造影可见斑块及LCX开口无明显狭窄病变。

具体步骤:

1.分别于LAD和LCX放入导丝,2.5mm囊扩张LAD开口;

2. 支架送入LAD中段,2.5mm囊定位于LM—LCX并crossover LAD开口;

3. 6—8atm扩张球囊后回拉支架,以2.5球囊上缘切迹作为支架进入LM多少的参考;

4.支架突入LM 1mm左右时释放;

5.根据支架释放后情况决定是否选择大一号后扩球囊在LM—LAD段行高压塑形。

认真比对以上三个图片会发现BAPPT与SKB没有直接联系,入院标准都不一样 ,步骤也不同,因为SKB设计初衷是应用于前三叉角度小的LAD开口病变,若想支架完全覆盖LAD开口势必过多累及LCX开口,先释放支架、后扩张球囊,球囊是用来挤压支架释放后的Lcx开口处支架部分,使得这部分金属丝悬空,避免血栓事件。

不可否认,BAPPT与既往的精确定位技术存在相似处,差异在于LM—LCX球囊突入LM的长短,后者仅突入2mm,而前者大部分进入并crossover LAD开口。相较后者,前者的优势见下图:

二、BAPPT是不是首创问题。

这个吗要看您怎么理解。难道只有大咖提出的新方法才会被大多数人认可?而且小弟我也绝非自己搞个首创博人眼球,实乃9月22日南京血运重建大会讨论本方法时部分专家所提,包括春坚教授~。可能较多大咖认为没什么意思,不就是局部环节不一样吗,

大同小异!!!Who care?!

敢问经典Crush、 step—Crush及DK—crush,还有众多改良mini技术有多大区别?分叉病变单支架技术的PT、TAP及陈良龙教授反复强调的OPT又有多大差异?唯一解释就是冠脉是个精细活,小小环节不同可能存在不同结局,毕竟细节决定成败嘛!

三、BAPPT有实际意义吗?

吧唧吧唧说了一大圈 ,大家肯定最关注这个!只能说用了感觉还行吧,在没有得到腔内影像技术验证前不敢妄加定论。但是,当你遇到一个LM与LAD直径相差较大并且LAD开口病变又很局限时,往往单导丝、短支架很难做到精确定位,若患者心率较快或频发早搏甚至有房颤,那个晃动!这其中的苦只有术者知道!这时球囊辅助定位技术是不是很好的选择呢?

至于这个技术是不是首创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有助于解决此类病变。它极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但请尊重它的存在,因为我们年轻一代PCI术者需要一颗大胆创新、敢于突破的心!

最后以图片形式说明一下BAPPT步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向下看:

造影发现LAD开口及近段狭窄70—80%,斑块似乎不稳定。LM及LCX开口无明显病变。

2.5mm囊预扩并硝酸甘油200微克冠脉内推注后狭窄减轻。

三根导丝分别进入LAD、LCX及高位D1。

第一步:4.0×18mm支架预先放在LAD中段,2.5×15mm预扩囊定位于LM—LCX段crossover LAD开口并给予8atm释放。

第二步:以2.5mm球囊上缘切迹为参考,回拉支架于LAD开口并突入LM内约1mm.

第三步:10atm释放支架。

抽瘪支架囊及预扩囊复查造影:支架囊相对位置无移动,定位效果满意!

4.5×8mm高压球囊后扩LM—LAD开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