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说尹海龙:天之骄子, 入海游龙

 静笃书画 2017-12-21

天之骄子, 入海游龙

——漫说尹海龙

 

象外寻真书法篆刻展上尹海龙致答谢辞

象外寻真书法篆刻展上尹海龙致答谢辞

 

  最近,《书法报》拿出30期专版,系列介绍40年代出生的书法家。这些人是新时代书法繁荣的参与者,目前都已功成名就,成为当代书坛的“带头大哥”。对于媒体,盘点、总结这一代人无可厚非,但作为书法收藏者、经营者、投资者,则更应关注书坛上的潜力股。今年的冬春交替之际,1970年出生的尹海龙成为我关注的重点对象。

 

  尹海龙,1970年生于黑龙江省庆安县,199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他少年时先学画,为了题字学书,为了盖章学印,可进入美院后篆刻却成为了他的主攻方向。当时的中国美院书法篆刻专业,是全国此类院校中师资最雄厚的,老一代的刘江、章祖安,中年的祝隧之、陈振濂,青年的白砥、陈大中等等,而他的同学中也有刚刚拿了全国中青展一等奖的女将蔡梦霞等。就是这样一个教的认真,学的刻苦的团队,为尹海龙艺术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美院求学期间,陈振濂先生的教学让尹海龙受益最深。书坛才子陈振濂素以想象力著称,也注意对学生想象力的培植。如他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选四个字,刻三组15方不同风格的印。而尹海龙完成了20方,而且方方不同,在形式技巧上均十分到位。我学过十年篆刻,记得当年《光明日报》有一版叫“百家争鸣”,每期的刊头都采用一方篆刻。我坚持收集了好几年,全部剪贴在一起,现在翻出来看时,还特别佩服那些作者。试想,一个人若无扎实的基础功夫,不熟识印派的流变,没有丰富的想象,要完成类似的作业是不可能的。尹海龙至今还保留着学生时代养成的习惯,他常常会因为对某字感兴趣,有创作欲,就非得找句子把那个字揉进去,刻成完整的印章,直到把那种感觉表达出来不可。

  1997年,尹海龙带着四年沉甸甸的收获,离开西子湖畔,顺利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事专业书画篆刻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当他的第一本印集付梓时,恩师陈振濂先生把殷殷期望写进序言中:

  ……以尹海龙目前的创作“竞技”论,应该属于书法界中风头最键的那一类。如此好的艺术感觉,如果不通过经常地激扬与保护,也许慢慢就会消失。于是,书法界的千军万马中又多了一个平淡的投入者,而少了一个有思想、有技巧的“精英”。对我们来说,书法篆刻爱好者数以万计,但能走向下一个世纪并有所作为的“精英”却很少,此正所谓“千军难得,一将难求”之意。以尹海龙的状况看,他有严格的学院训练优势,又有富于想象力并敢于尝试的个人素质,我希望他不是“千军”而是“一将”。

  尹海龙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他正赶上京城书法篆刻创作的活跃期,流行书风、小刀会等影响巨大。他融入其中,自得其乐,也受到了当代印坛领袖人物王镛先生的点拨。“其于因沉淫日课,每搜奇于镜、泉、砖、简,常访古于秦、汉、晋、唐。摩挲怪异,烹炼方圆,兼采并婺,增减有方。且能奇不失度,怪不妄作。故知君子于艺,不专则功不至深,不笃则心不能持。复观其近作,又一变也,字取金文,意出形变,态自趣生,古为我用。是海龙深谙一艺之微,首当端其趋向,能涉古出新,足以自立耳。”(王镛语)

  2009年,石开先生受命印坛点将,主编《中国美术60年·篆刻部分》,拟在这历史段中精选最有代表性的篆刻家25人及作品入编该书,39岁的尹海龙名列其中,成为最年轻的入选者。石开先生的评价是:“1970年出生的尹海龙与徐海、莫武一样都受到良好的专业科班训练。相对而言,尹的技术含量要略高一些,他专取古玺字变形为自家的体系,并以极细腻又极奔放的刀法建立自己的风格面目。这种以技法为上,将技法视为终极追求的创作方式,与当代美术创作有同步的倾向。”悠悠六十年,篆刻家数百千计,要精选25家,难免会有遗珠之憾,但选上的肯定是优秀的。石开的眼力有目共睹,尽管他也有私心。

 

  我开始熟悉尹海龙,源于2000年的一次名曰“黑土·墨”的展览,刘彦湖、汪永江、李强、尹海龙等四位黑龙江籍艺术家举办了一件书画篆刻展,很新颖,也很有影响。而真正开始关注尹海龙,则来自我的好友、《投资与理财》杂志副主编叶辉先生的推荐。作为艺术品投资专家,叶辉兄近些年格外关注由印入书者,如石开、徐正濂、何国门、尹海龙等,经过他的推介,我买了多件石开、徐正濂、何国门,唯独没买尹海龙,总觉得他的书法没有打动我。

  甲午春节后,叶辉兄请尹海龙为我题写了“三惜草堂”匾额,还寄来了几本关于尹海龙的书籍。“三惜草堂”四字用玉箸篆写在一张粉笺上,不知为什么,第一眼见到作品时,我的心怦怦直跳,有种莫名的激动。我的系列收藏——“百位名家题三惜草堂”早已突破了百件,可看了有这种感觉的并不多。篆书的用笔难在刚柔相济,就是林散之先生强调的“力量凝蓄于温润之中”。尹海龙的篆书线条如钢丝一般,挺拔而弹性十足,转折出不同于一般玉箸篆圆润流畅,而方折尽挺,结字对称均衡,字型修长,笔画婉转通畅,线条当直则直、该挺则挺、当婉则婉、该曲则曲,隽永而又洒脱,具有浓浓的书卷气。

  尹海龙的书法,看图片和印刷品是不行的,必须看原作;他的书法不适合于写在生宣上,而适合偏熟的皮纸、笺纸、泥金纸、金卡等,由于可控的洇化效果,会增强线条的质感。记得丛文俊先生曾给我讲过,写篆书应该选择适当的纸,会使线条坚挺中透着温润。最近,我陆续开始从各地画廊精选了十余件海龙的大字对联和小字手卷、册页,逐一展开欣赏时,证明了我的判断。而此时,尹海龙的书法价格已比当初叶辉兄推荐时上涨了两三倍。

 

  从印章入书者众,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也不乏先例。前有吴昌硕、齐白石,后有韩天衡、王镛、石开,还有徐正廉、陈大中等,都是成功的案例,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从印入书者,大都保持着治印用字的取法与字形。而尹海龙一开始就使两者拉开了距离。他的篆刻根在秦玺,字法常在三代吉金、先秦文字间徘徊,“虽极平实处必有奇绝之笔,若恣肆朴拙一路,或体涉峭厉而离合有伦,或不藻不雕而骄兀天成。”(王镛语)他大三下半年创作、斩获全国二届楹联大展银奖的八言联:“周百鹿壶吉祥寿考,汉双鱼洗富贵侯王”,就带有明显的秦玺用字特点。

  篆书在广义上属正书范畴,在字形上,甲骨文、金文尖长,石鼓文、小篆偏长,缪篆、叠篆饱满方正。我当初学篆刻时,多位老师就曾告诉我,书法中的篆书和印章中的篆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篆书入印必须经过一番适合印章样式的调整,这个过程,称之谓“印化”。在构思印章篆法、章法时,作者会根据章法的需要,对笔画和结构做出变化,或方、或圆、或细、或粗,使印面生动多彩。尹海龙的篆书创作,则是把印化的理论反过来用于书法,以印入书。他选择了笔划纤细如线而刚劲如铁的铁线篆,将篆书定型为长正方形,再采取印化的手法,以印入书,在方正中,大胆地采用了斜划、弧形、三角、圆形,极尽变化。

  尹海龙的篆书风格主要融入天发神谶碑的装饰性方笔(即石开先生所说的防伪记号),又加以个人的调整消化,化粗砺为瘦硬,转雄强为阴柔。结体修长,均衡稳当,穿插开合,欹侧有变,盘屈旋伸,略夸张又合理,装饰意味浓。笔法方折中带圆润, 婉转流畅,筋骨内秀。书写时起笔收笔都一丝不苟,每个笔划的起笔收笔都交待得十分清楚,每笔都送到位,绝不马虎。笔划有弹性,或方或圆或弓或直或斜,有些笔划顺势反弓,很有张力,有篆刻的刀感,把篆书演义得十分精彩。还有他的小楷也颇具古意, 笔笔扎实,而捺笔轻挑,渗入隶书与经书的笔意。作品于俊迈之中平添了几分虚灵之气,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

  尹海龙的书法一如他的篆刻,不求怪,不张扬,有含量,耐品味,不激不厉,韵味悠长。其篆书在技术成面的功力和艺术层面的表现力都已与大他10岁的同乡刘彦湖不分伯仲,而且还有出蓝之势。“如果将陈国斌比作巫师跳神,装神弄鬼,那尹海龙就像David(魔术师),穿墙越壁,让人好生惊叹。” 石开先生说的是他的印章,他的书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炒股如果买到原始股,就等于挖到金矿,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玩字画也一样,很多人都千方百计找原始股,可是原始股在哪里?浙江大学于钟华博士主张书法家应为“大书精雅者”。所谓精,就是技术精湛,经典谙熟于心,线条一拉人家就知道你是行家,即使外行也看得出来,就像歌唱家吼一嗓子就可以听出来是受过训练的。所谓雅,就是道德品质一定要高尚。精指身体,雅是精神,身心健康才是高水平的书法作品,书写这样作品的人才是书法家,这是中国文化的要求与精髓所在。我觉得,“大书精雅者”就是书法市场的原始股,而尹海龙就是这样的“大书精雅者”。

  尹海龙出生于北大荒,求学于西子湖畔,创业于京华,市场开拓则始于齐鲁,这简直就是当红书画家胜利抵达陕北的长征路线。而他一路走来,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厚的印象。日前,我电话采访熟悉他的各界朋友,都对他赞不绝口。

  《投资与理财》杂志副主编、艺术品投资专家叶辉兄说,4年前我就预测,未来几年的书法市场,海龙就是原始股。他的逻辑是:尹海龙以篆刻闻名,是目前篆刻收藏市场的热门人物之一,他对线条与线构非常敏感,因此篆刻能独成一家,篆书同样个性鲜明,让不少人沉迷。而他出手的作品从不应酬,无论是盈尺小品,还是巨制长卷,每一件都精益求精。作品精、位置好、名头大、价位低、潜力大、市场火和对他未来的预期,都是人们投资海龙重要原因。

  山东收藏家朱青松兄说,海龙小我六岁,说话办事谦恭,“青松兄”叫着,不像北京城里人,更不像“著名”什么,那等装嘛儿。一个艺术家,不管造诣多深,地位多高,能让朋友们挂念,本身就是一个让人看重的品牌。我买海龙作品,一是坚信他的市场;二是价格还能接受得了;三是海龙都到这层次了,还能与朋友们真心交流,仅凭这一点,就值得大家下手购藏!

  天大美术馆馆长林玉虎兄说,海龙是我接触的艺术圈内最好的人,为人、为艺均属上乘。无论对对亲人、师长、对同行、对收藏家,他都朴实、憨厚、真诚,既有北方人的豪爽,也有南方人的细腻。而所有这些,都发乎于心,不造作,很平和、温暖。

  关于书品和人品的关系,历来争论不休。我认为,人品不影响书品,但却影响藏家的好恶、影响市场的推广。当今书画界就有些这样的无良艺术家,有的你几年前付了画款,他现在才给你,并按当下价格;有的作品打包给你,其中总要裹挟着一些残次品,不是心经丢字儿,就是兰亭错字,如同吃进个苍蝇,恶心极了;有的对自己早期作品一概否认,仿佛一生下来就是今天的模样,只有现在在他那高价买的才是正品;有的也学三流明星,靠搏出位炒作自己……如此乱象,令人担忧。这些人即使暂时肚满肠肥,好日子会长久吗?秦桧和岳飞的书法放在那,你会选择谁的挂在家里、送给别人?其结果不言而喻,而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市场推广的天地之别。“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语出《世说新语·笺疏》,话语平实,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靠聪明才智,但更重要、更根本的是靠优秀的品德。

  品格和艺术两极的张力,是衡量一个艺术家的很重要的因素。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生活环境中熏陶,在丰富的书画资源中成长,执着追求,勇攀高峰,尹海龙完成了“学艺在法,其妙在人”、由“法”到“妙”的升华,成就了自己的个人语言,也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价值,成为了真正的“大书精雅者”。“功与时进,如入海游龙,来日正未可限。”(王镛语)(静笃斋

2014年4月3日2时于三惜草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