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职“2+1”教学学制的设计以及实施的修订和复归

 zilixy 2017-12-21


         2003.5撰写《 新型半工半读学校可行性答问》提出:
         旧的的半工半读学校,与普通学校采用同样的教材,却只有一半的教学时间,用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要求,他怎能与“同等学历的学生竞争?”对此,我在半工半读学校改革文章中,已经提出了两个对策。如前所述,每學年保證有兩個學期(共计八个月)教學時間,这与普通学校一学年课堂教学时间接近,如果加上四个月生产的工余辅导自学,那么半工半读学生基础课学习的时间不会减少,在升学方面当然敢于与“同等学历的学生竞争”。同时,我们把升学必考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组织教学,把其余科目分别编为社会与自然综合课程;这样既减少了重复内容,又便于参加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还为选修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提供了空间。试想,新型半工半读学校的学生,既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又参加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有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在生产劳动中联系实际手脑并用,这样的学生不仅文化课可以合格毕业,还掌握一门以上专业生产技能,在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活动中,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他们升学有能力就业有本领,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衡量,这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人才。
         这个方案是把一个学年划分为3个学期每学期4个月的条件下,实行两个学期在校学习穿插一个学期进企业顶岗工作,也可以称作:中职2+1模式。

          2005.10.28《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职业学校 学生(三年制),第三年可推荐到企业(工厂)顶岗实习",学生在三 年的学习期间,前两年集中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到企 业顶岗工作或实践,即"2+1"培养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以专业培 养目标为准,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整合课程体系,确定3 个教学模块:第一模块(第一学年)为基础性课程模块,主要培 养学生必备的专业基本能力;第二模块(第二学年)为方向性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所选择专业方向的核心能力;第三模块 (第三学年)为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顶岗实习)模块.
          同年,教育部长周济在有关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宣布了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即将逐步推行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最后一年到相关企业去生产实习的“2+1”教学模式。
          2014.2《 中职学校“2+1”培养模式探索与分析》介绍,近年来教育部在全国的 中职学校推广"2+1"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就是要加强中职学 校与企业的合作,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使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找 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解决就业问题.
           2012《 中州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文章指出:
           现阶段90%以上的中职学校都采用的培养模式,在当初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在却有其极大的局限性,其中包括理论学习时间过短、顶岗实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同提前毕业、毕业生质量下降、中职生提前进入社会对学生与社会都不利等;认为现行中职培养模式必须进一步深入改革;建议施行 2.5+0.5 的模式。
           这样,中职的学制,又回到了改革之前,两年半时间用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学习,半年实践操作算作实习。2.5+0.5的中职教学模式,不过是把实习时间改为有偿劳动的半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