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小学课堂

 zgj幸福书斋 2017-12-21


  

  我们村的小学是一所初小,只有一个老师,就是说话永远那样绵软的陈老师。陈老师一个人担任着四个年级从语文、算术到音乐、体育的全部课程,所以总是很忙。在每节课上,他都要同时照顾四个年级:给这个年级讲完了,安排作业让他们做着,再给那个年级讲;等那个年级讲完了,再让这个年级朗读或背诵;同时,他已让另一个年级的同学到黑板上默写。上美术课的时候,陈老师常在黑板上画几样东西。有一次,老师在黑板的一头画了只杯子,另一头画了桌子,在中间画了一只猫,然后说:“一年级画杯子,二年级画桌子,三四年级是猫。”高年级的同学敢跟老师开玩笑,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我们不是猫。”陈老师大笑着说:“三四年级如果是猫,我们教室里就不会有这么多老鼠!”


  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吗?但事实证明,教学效果真不错。虽互有干扰,但干扰未必就是坏事。到三年级时,我就发现新发的课本上已没有不能背诵的课文,没有不会写的生字。


  于是,从三年级开始,我的上课时间主要用于画画。那时候,纸是珍贵的。有光纸的价格是6分钱一张,一张裁成32张,装订起来就是32开的图画本,用一个学期。但一个学期最多用20页。于是,我把剩余的纸,裁成火柴盒那么大的小纸片。我就在小纸片上画画,画过一系列历史人物:关羽、张飞、赵云、周瑜、穆桂英……画过多少?早已无法计算。有人喜欢,就送一张;后来则是同学们要什么,就画什么。可是,我的纸张无法满足供应。


  有一天,年龄最大的同学小牛出来抱不平了。他似乎很懂市场原则,大声喊道:“想要画就拿纸来!不能让人家搭上工夫还得赔上纸!”于是,教室里顿时一片撕本子的声音,各种纸片纷纷飞上了我的课桌。从此之后,纸张不再成为问题,我的画也从火柴盒那么大,变成了扑克牌那么大。


  现在想起来,我是很自私的,一旦发现哪张画得特别好,就舍不得送人了。今天存一张,明天存一张,天长日久,就存了许多。我曾发明过一个保存的方法,就是把那些画片叠在一起,用一张纸包起来,外面滴上蜡,小心地烤化,就可以防水防潮,永久保存了。可是,我那些蜡封的小画后来找不到了。


  多年之后,一个同学远嫁之前,把她保留的几张小画回送给我,问我是否还记得。我很珍惜同学为我保存的小画片。用信封装好,小心地夹在一本书里,然后锁进母亲的柜子。遗憾的是,在母亲去世之后,我打开那个柜子,却连那本书也没有找到。我的小学生活,就这样失掉了最后的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