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静升两庙一塔

 liu007 2017-12-21

栾金成 王儒杰

静升村有庙宇17座之多,其中,后土庙、文庙和文笔塔较为有名。现将“两庙一塔”建筑风格,历史渊源以及产生的社会效应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漫话静升两庙一塔

后土庙

漫话静升两庙一塔

漫话静升两庙一塔

静升村西南川地低洼处建有后土庙,乡民称其下庙。占地1888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有关史料记载,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9月17日)洪洞、赵城一带发生八级大地震,波及我县,土崩地陷,地面裂缝,伤亡惨重,屋宇倒塌不计其数,静升下庙墙倒殿塌,瓦砾一片。后重新修建,庙内正殿大梁上至今清晰可见:“大元大德八年七月十四日重建”,可见所存献亭和正殿是其震后重修,保留着元代建筑风格和特色。

后土庙坐北向南,午壁、正门、戏台、献亭,正殿设在同一子午向的中轴线上,占地约三亩,规模宏大,院落宽敞,献亭雄伟,树荫蔽日,昔日香火旺盛,人气凝聚。

山门南面有午壁,壁左壁右几株垂杨。前数米有清洌小水河,溪水环抱如玉带。从东北流来绕经庙前朝西北淌去。面南的山门和朝北的戏台结为一体、山门轩昂开阔,敞殿两厢塑有威严的哼哈二将,身高丈二有余,左列慈面善目,敬业职守;右列凶相怒目,严戒惩恶。门前一对大石狮威武雄壮,庙前一对大旗杆矗立青天。山门两边又有东西门,庙中人聚散、出入走前门。庙东南角和西南角建有钟鼓楼,晨敲钟,幕击鼓。钟鼓楼下建有二米高窑洞,设置木栅栏。鼓楼下窑洞内塑有(关帝)赤兔马,身如火炭,眼似銮铃,精神抖擞,威风凛凛。据老人言讲,古时夜半,在附近浇田的农民,当夜深人静时,往往能听到奔马奋蹄声,甚或有人亲见赤兔马奔跑如飞,汗湿淋漓。

进庙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宏伟高大的献亭,巨大的亭顶由四根粗壮木柱支撑,株高丈余,粗约两围(2米),辅以每边两根柱,将飞檐歇山殿顶高高举起。亭内顶部全部木质结构,木工将大木料锯成小木块,再制成一个个铆榫相合、块块相扣的木锁锁,将它们串联搭积起来,木木承托,铆榫吻合。宏观雄伟大方,微观精巧玲珑,真乃神工鬼斧。巨大的抱亭,历数百年日晒雨淋,风霜雨雪,形态完整,风骨依旧,却也由于多年失修,檐损瓦残,整体倾斜。

山门背后是戏台,戏台之高大,庙院之广阔,在静升首屈一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常在这里唱戏、开大会,集会时曾容纳过上万人。庙内数株古槐遮荫蔽日,垂柳依依,冠盖如伞。

庙内正北为正殿,供奉后土圣母,左殿二郎神,右边息马殿。上院东西两廊庑殿内分别供奉财神、马王爷、五狱四渎神、子孙痘疹娘娘、药王爷、火星圣母等。下院分别设置茶舍、廊庑、客房、马棚、厕所等。庙院东北角开一小柴门,进门一小院,北有房舍三间,是昔日村社办公地方。西北角设一小院,此建小屋数间,供照庙人生活居住。

后土庙香火旺盛,直至上世纪50年代,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庙会日,雷打不动。静升五里长街庙内庙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平遥、介休、洪洞、赵城、沁源、汾西、双池等地赶会人特多。那时庙内特色小吃、生活日用、土特产品、小商小贩、地摊铺位占满两廊庑,还有肩挑推车、手提小蓝、头顶竹箩叫卖生熟食品的,什么凉拌、肉炒、杂割菜,火烧、烙饼、三尖子,油条、麻花、豆腐脑、香油果子、油炸糕,各种吃食,应有尽有。这一天,特别是子孙娘娘和药王殿前,人气更旺,大姑娘、小媳妇、大嫂子、老婆婆领着孩子,有还愿的、有许愿的,手捧精心制作的花篮、盆花、五颜六色,煞是逼真。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磕头烧香,将花燃于半人高的大铸鼎中。人们清清楚楚记得,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第八年,风调雨顺,万民欢乐,一年间在这里就唱了13台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据传说,古时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药王爷不但给当地民众治病,闲暇时还到外地施治。这日显形化为医生到了平遥安家庄,庄主安员外孙儿病危,在绝望中请游方郎中给孙儿治病,一治转危为安,二治病情大减,三治疾病痊愈。家人感激涕零,员外定要重金相谢,郎中坚持分文不受,迳直出门,家人追至庄外,救命恩人竦然不见。安员外感恩不过,四出打探,一日来到静升拥翠巷口,向村人打听,因为不知姓名,只好将郎中相貌特征、身高年龄、衣服着装说给人听,人们听了多数摇头不知,其中一位老者说:“你说的郎中倒像是后土庙中的药王爷”。员外急赴后土庙内药王殿,一看惊得目瞪口呆,口内连称:“就是你老人家救了孙儿一命”。急忙下跪磕头,虔诚上香。后来,为感恩在后土庙北立牌坊一座,以表虔诚心迹。如今木牌坊已消失,四句顺口溜却流传至今:“后土庙里来寻坊,药王治病走四方,百里平遥安家庄,员外感恩建牌坊。”

漫话静升两庙一塔

文庙

漫话静升两庙一塔

漫话静升两庙一塔

静升文庙是天下少见的村建文庙。因时文运不兴,文采不振,元至顺三年(1332年)乡贤南塘识见卓越,首倡“欲庙夫子于里中”,灵石知县冉大年闻之曰:“善”!“乐然就董”。历时四年,至元二年(1336年)于村中腹地闫家沟口“南俯通衢,外薄溪间,起堂三楹四桶,其高孺”的文庙落成、并像圣人于其中,左右配以颜曾,伐木杵土于东西”,时占地“纵六丈四尺,横如其纵而加丈六焉”。

文庙的尊经阁、明伦堂、大成殿、香坛、大成门、状元桥、棂星门、午壁由北向南顺次建于子午线的中轴线上。从大成门进入中院,对面是大成殿,院内有古柏(神林柏种)六株,枝干横出殿顶,有的已无生气,犹风烛残年之耄耋。

大成殿前为杏坛,孔圣人聚徒讲学之地。正殿内有孔子塑像,冕冠章服,手执镇圭,享天子之礼,受世间烟火,莘莘学子祈求学业有成,早跃龙门。

庙前有座双面镂空石浮雕午壁,人称“鲤鱼跃龙门照壁”,为元代建筑,粗狂豪放,气势磅礴,壁长10.15米,高6.56米,厚0.88米。壁心22.8平方米。石材为24块豆青细砂石,砌接双面镂空浮雕砌接兑缝细如线,镂空洞穿墙里外,正反两面图雷同,匠心独具美绝纶。图案内容为鲤鱼跃龙门,神龙欢腾。龙门肃立云海间,籇书门额刻其上,左边神龙吞吐水柱,右边巨龙起舞助阵。八条鲤鱼击水扬波,冲浪搏击,一尾大鲤龙首鱼尾即将蜕变化龙。天穹繁星点点,大海波光闪闪。富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画匠的奇特设计,雕工的刀工技艺,真可谓精美绝伦,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建文庙,兴庙学,村人重教,文风渐盛。随后义学、书院、书塾办起很多。如先后曾办有:“向一斋”、“鹤鸣轩”、“三元书屋”、“桂馨书院”、“养正书塾”等。文人学士迭出,“学而优则仕”形成社会主流意识。康乾年间,本村在京、放外做官的在百人以上。读书之风越来越浓。竟有书生读到如痴如醉,与妖相伴的境界。《王氏族谱》中记载,恒贞堡二甲一院,人称妖怪院。宅院尚在。修复前犹住人。院内有清三代帝师祁隽藻书写的牌匾《为善最乐》,二门外墙有石刻对联一副:“谈心直欲梅为友,容膝还当竹与居”,门楼额书“望月亭”。院主王生,天赋高,才学优,“屡试皆冠”,“好读书,记人所不能记”。凡诗书礼易等诸子百家著作“偶举其端”即知下文。王生喈酒,善琵琶,还养一小鹿于园中。相传园中有妖,时见人形,却无恶意。常培王生读书、小饮、弄琴吟唱弹琵琶。从不相犯,日久成为好友。一日,有朋友徐昆自平阳(今临汾)来访,殷情款待,叙旧直到深夜。月上中天同榻而眠。

朦胧入睡,忽有龙吟虎啸之声轰隆隆排山倒海由远及近,渐次入院进园,客人惊恐,急问主人,主人故作沉睡不醒。客人撩起窗帘向外窥视,但见园中一物,似物非物,似龙非龙,团团雾雾来去翻滚,眼似灯笼,闪闪烁烁。猛将小几悬浮空中,手舞足蹈,反复转绕,伴随着俚曲声声。唱毕放几,哈哈大笑驾云而去。其实月明星稀,园中偶传一声小鹿嘶鸣。客人正想入睡,却听王生笑问:“贤弟可受惊了?”“啊呀!可吓煞我了”。王生边笑边解释道:“彼虽妖,可与我却是好友,常来伴我读书、吟唱、虽异类从不害人,比世俗那种当面是人背后弄鬼者强多了。今晚之事,我有意试试看贤弟胆量如何。”两人叙谈良久,悟出天下哲理:恶中有善,善中有恶;与人为善,恶也变善;存心向恶,善也变恶。以上奇事,姑妄之说,茶余饭后,笑资罢了。

文庙的修建,还引来一则无证传说故事:因王家补修文庙,在大成门前建“金水桥”、“状元桥”,有人举报朝廷说王氏有谋反之心,触犯朝廷建制规定,于是,皇帝下旨满门抄斩,族人避祸沁源山中,从此隐性埋名,后改姓为南,所以后世有“王南一家”的说法。

漫话静升两庙一塔

文笔塔

漫话静升两庙一塔

漫话静升两庙一塔

游人兴浓,信步拾阶上魁星楼,楼上可观静升全景。遥望坤方一里之外,有一座挺立在大地的砖塔,它象灯塔,照耀一方;它象东海龙王定海神针,保佑静升一方水土;它象身躯魁梧伟岸的将军,指挥着静升人民。它就是静升的文笔塔。塔高26米,为清代建筑,砖石结构。塔基青石方台,座高1米余,塔身圆锥形,塔尖石雕毛笔头,俨然一支巨大的毛笔,直指云天。据老人言传,建搭当初有说法,塔头为笔尖,塔身为笔杆,九九归一八丈一。下截塔身为实心,实实在在路路通(六丈),上截塔身为空心,三元齐中两丈一。笔头巨石雕,酷似大毛笔。

文笔塔是文房四宝之一,塔右边原建有石碑楼一座,寓香墨碇一块,一人多高。再右建有方正小院一幢,坐南向北,正面轩廊三间,不设门窗。檐前小院一方,三面女儿围墙,出口向北,踏道三阶,供行人农夫避风遮雨,歇晌休憩。院寓砚石一方。前方有平展田地,形似纸张。塔左小溪环流,塔北有莲花池水,不是图画,胜似图画。

综观两庙一塔,它是时代的产物。元朝重视农业生产,乡民当然对掌管天下社稷后土的神崇拜有加,所以在后土庙被地震所毁的第二年便重新修复,让神庇佑万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让人顶礼崇拜、精神有所寄托。元朝虽尚武轻文,“弯弓射大雕”,但民间却重视现实,为改变文运衰,人才匮令的局面,先贤建文庙办庙学,为振兴一方教育作出巨大贡献。

两庙一塔的建筑成就,反映出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日臻成熟的建筑技术,两庙一塔整体看粗犷厚重、气势宏雄,却也不乏结构的秀丽精巧。后土庙的献亭,以木结构为主,几栋木柱,承载着偌大亭顶,不用一根铁钉,全部用木锁锁搭积而成。鲤鱼跃龙门午壁石雕建筑,则是前人文学、美学、力学、雕刻、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文笔塔擎天巨笔,则寄托着先辈良好的遗愿,预示着后起之秀早日成为国家栋梁。

(史海钩沉文化传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