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朕很忙!需要补一补

 参娃狗蛋 2019-11-13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重要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

狗蛋儿为什么说:“冬至,朕很忙”呢?

因为在中国古代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各代皇帝、君王都会在冬至这天举办大型的祭祀活动,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保佑国家繁荣昌盛、黎明百姓安居乐业。

据《周礼春官·神仕》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由此可看出唐宋时期将冬至作为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将一年所积累的钱财、甚至去借钱也要更换新衣物,筹办团圆饭,祭祀老祖先等等。就如咱如今的春节一般。

皇帝忙完了祭祀的事情之后,晚上会设在乾清官举行家宴。与宴的成员是皇太后、皇帝、皇子、列宗室、诸王。因为皇帝与他的后妃们平时都不同吃,所以乾清宫家宴更有特殊的团聚意义。狗蛋儿认为各个妃子们可不是来吃饭的,是来斗艳的o( ̄ヘ ̄o#)

而皇帝的家宴怎会不丰盛呢?皇上可是无时无刻都在补,批着批着奏折就得来杯参茶。对于老百姓来说,冬至这一天也是冬令养生进补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从冬至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为什么人们却偏偏钟爱饺子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一者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二者饺子味道在冬季吃更鲜,三者可以保暖补充营养对身子有好处。

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冬至又叫“一阳生”。冬至又是“数九”的开始,“三九天”是最冷的时候,冬天进补来抵御严寒,为明年的开始做好准备。

中医学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在这个阶段,有些人还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喝一些养生茶、参茶、或者炖一些药食同源的药材来食用,像人参鸡汤。服用时口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至进补人参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此时科学养生不仅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还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俗话说:冬储秋藏,冬天的补才最为关键。人类冬季进补,就如同小动物的冬眠,都是为了更好的迎接下一年。《神农本草经》说:“人参可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强心、益智。”所以,冬季进补,吃人参最好。人参,性温,味甘微苦,主补五脏。

那么如何食用人参呢?

1.炖

人参有其特殊的香气,如果喜欢吃肉可以将人参和鸡肉、猪肉、鱼肉等一起炖煮。既可以吃肉还可以喝汤。

2.参茶

咱也享受当皇帝的感觉,当你感到疲惫的时候,将人参薄片放入瓷杯内,用开水冲泡,闷盖5~7分钟后,就可以享受“皇帝”般的感觉。

3.人参粉

可购买人参粉或买成只的人参磨成细粉状,每日吞服1~3g。此种方法适合上班族,方便快捷。

今天就是冬至啦,距离2018年不远了^_^

狗蛋儿祝大家冬至快乐,

身体健康,大吉大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