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视评论】《芳华》《我也来弄斧说说电影芳华》

 锦的城 2017-12-22





        近期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电影《芳华》。对此,有褒有贬不是坏事,争议的目的就是在批评中体会温暖。

        《芳华》的作者严歌苓也说,“我有自己的一份忏悔,因为当年欺负战友的经历,也有我的一份罪恶。写这个故事也在幻想我当年的角色,给出一份忏悔,给出一份批判。”而这恰恰是在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里没有看到的那另一条线索。

        《芳华》虽说是冯小刚给作家严歌苓的一篇命题作文,解读作者我看她自己也没完全按照冯小刚想要的要求去写,而是趁此给自己曾经的芳华做了一次忏悔。就这一点而言冯小刚看来没有真切的理解到,而一味在自己的回忆里加深对他的曾经的芳华来了一次爽快的意淫。   

        在大时代的激情下,在美好的青春记忆之外,人性,本来会带来了更深刻的冲突点,而冲突的背后是批判与忏悔。这才叫反思,而不是记忆在电影里的一次有选择的回放!

        当然,作为投资方可以用需要通过审查来做挡箭牌,但批判与忏悔的形式有很多种可能的选择。遗憾的是,导演都没有去探索,反就辜负了文本作者一番好意,给冯小刚提升一次思考画好布景。上帝借严歌苓之手笔,给冯小刚一个机会,他却选择了错误。

        所有的美好的确都曾绚烂,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物关系中,更让人深省的,是那些穿越时代依旧奏效的社交旧规则和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冲突。是社会环境下的不肯卸下的假面与社会必将前进的别扭。

         阳光之下本就没有什么新鲜事,无非就是在边走边成长。

        因为,人性会在批判中学会改变和升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