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古泉的缘

 闻道山人 2017-12-22

 

2004年,还是一名乳臭未干初二学生的我,被关在自拥“题海战术赢遍天下”的号称“第七监狱”的沈阳市第七中学。那时,我的生活只有写作业和练习家长“逼”我学习的乐器,别无它事。直到有一天,舅舅带我去逛沈阳故宫旁边的红墙古玩城。

之所以取名“红墙”,是因为当时故宫的外墙颜色是红色的,而与墙体距离5米处有座建筑物,形成了一个5米的胡同。在这里,聚集了各类古玩商人与古玩爱好者,地摊上各类古玩琳琅满目。

一天我去闲逛,发现一位摊主主营古代的方孔钱币。我蹲下身来,好奇地看着这些锈迹斑斑、文字怪异的方孔钱币,很是喜欢。舅舅见我如此好奇,便送了我一枚北宋小平钱。由此,我与古泉结下了不解之缘。


没有师傅,没有兴趣爱好相同的藏伴,我便自己慢慢摸索。买了张志中老师编著的《古钱》,还有《中国古钱币鉴赏图典》,从先秦到民国,历朝历代各式各样的古钱币图片尽收心底,结合文字介绍了解了每枚钱币的历史时期、版别样式、存世稀有程度,并根据标价,大致判断其价格,渐渐地便对古钱币有了初浅的认识。

带着从书中的浅显认识,我“心急如焚”的前往古玩市场寻觅。每买得一枚古泉,回到家都爱不释手地反复翻看,也会翻开书本对照,心里美滋滋的。


在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年龄,我与古泉结缘。在似懂非懂、只知皮毛的时候,我对古泉热情似火。在只对古泉兴趣满满的年月,我更是用所有的零花钱都购买了古钱币。整个学生时代,我孑然一身,对古泉迷恋痴狂。

有一次,我看上了一套清十帝钱,卖家要60元。就在我要付钱的时候,又惊奇地发现了一枚清代满文天命钱币。

钱面上四个竖长还带有“枝杈”的满文文字,犹如春天随风飘扬的柳枝,牵动着我的心。从未见过这种钱币的我被深深吸引,问:“这枚满文天命多少钱?”“80元。”

80元对于在10年前兜里的米可以数得出的我,还是挺巨额的。一套清十帝钱是我收藏的一个小目标,只能无奈放弃满文天命。


慢慢地,我购入秦半两、汉五铢、王莽大泉五十、五代十国乾德光天天汉、北宋历帝小平折二折三、南宋历帝纪年背字、金大定正隆、明宣德永乐昭武、清小平钱……由于没有人指导,我的小小收藏只靠查阅参考书和在市场上请教咨询。藏品虽然都是一些最为普通的品种,但这种摸着石头过河、似懂非懂的时光也是我极珍视的一段收藏历程。

收藏的钱币日益增多,我也购买了第一本钱币册。看着这一枚枚钱币历尽沧桑,承载着一个小孩儿对古泉的热爱,我感慨万千,一遍又一遍地翻看成了我课余最大的乐趣。


有一次,我看到几枚小拇指指甲般大小的半两与五铢,甚是好奇!这怎么比自己的半两和五铢小那么多呢?通过查阅书籍得知,原来这是汉代的“榆荚半两”和“鸡目五铢”,于是毫不犹豫买下,进一步丰富我小小的收藏。



2015年,我注册了钱币网站,加入了几个钱币微拍群,开始了我的互联网古泉交流。网络里的人形形色色、言论众说纷纭、品德褒贬不一、水平各有千秋,但无论身边的环境如何,因收藏而快乐是自己的权利。

要想提高钱币认知水平,应该多与人交流、多向人取经从而得出结论、增长知识。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应该偶尔避开外界的喧哗,寻求一份属于自己内心的宁静。


古泉,承载着历史沧桑记忆,承载着兄弟真诚友谊,承载着年少轻狂热血,承载着收藏过程回忆。

十年前我与古泉结缘,我会好好珍惜这份情意,直到老去……



声   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