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塞姆·基弗——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

 木蘭猫不睡 2017-12-22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年生于德国, 上世纪80年代“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他出生于德国战败的那一年,上世纪70年代师从约瑟夫·博伊斯(德国),深受其影响。 继承了博伊斯的艺术风格,安塞姆·基弗在他的作品里渗透着对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和浪漫主义传统的重新挖掘,其中既包含了对于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于日尔曼民粹主义式的光荣梦想的隐晦的召唤。

纳粹主义的失败使得战后的德国更为迫切地需要重树民族的信心和历史的图像,安塞姆·基弗的作品经常以圣经、北欧神话、瓦格纳的音乐和对纳粹的讽刺为主题。他努力正视纳粹时期的恐怖及德国的历史、文化和神话,并且希望为德国理想主义疗伤,助其复兴。事实上,基弗在绘画上有很大的抱负,他渴望用绘画来重新界定整个德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以这一点与人类其他某种更高尚的才能和天性相结合。这位怪僻而孤独的欧洲天才,创造了一个被自知之明和怜悯之心拯救了的世界之深刻反思的最终充满希望的景象。 他的作品大量运用油彩、钢铁、铅、灰烬、感光乳剂、石头、照片、木刻画、稻草、柏油等综合材料来作画。画面的巨大和复杂的肌理使作品充满了力量,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又结合了抽象和具象、幻觉和物质性,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其画无论创作手法还是呈现面貌均极为现代,但往往主题晦涩而富含诗意,富含着一种充满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使命感。

基弗是一个思考者,一个读者,一个认真探究历史、尤其是德国历史深奥莫测之境的勘探者。他那些巨大而充满伤感意味的物象通常沉浸在粗砺的色调中,在灰色、棕色中。他使用的材料是铅、沙子、碎片和灰。他的画作标题令人悚然 -- 《尼禄在作画》、《血之花》、《灰之花》。在这种艺术中,没有任何东西是讨巧的,一切都渗透了希望被昭示的符号。出生于二战最后岁月里的基弗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将“历史的沉积”挖掘出来。他是艺术家,更是发掘者。

美国《时代》周刊一度欢呼基弗是“同一时代大西洋两岸最卓越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售出百万元的高价。他是除格哈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以外德国最成功、最有声誉的艺术家。在也许是每一家大型当代艺术陈列馆中,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都至少悬挂着一幅基弗的画作。对于许多人、特别是在国外的人而言,自几年以来旅居法国的安塞姆∙基弗无论如何都被视为德国艺术家的典范,他思想厚重、深刻,反复不断地反思德国历史上的沉重话题、第三帝国的恐怖。通过一部渗透着往日灾难和探究神话与神秘主义、宗教与哲学的作品。一部反复援引文学、收录保罗∙策兰(Paul Celan)、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和英博柯∙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等人名句的作品。在柏林汉堡火车站博物馆悬挂着基弗的“人口统计”,这是一个高8米、给人以空间逼视感的铅铸图书馆,内中有超大开本的书籍。 (右图:在柏林汉堡火车站博物馆悬挂着基弗的“人口统计”,这是一个高8米、给人以空间逼视感的铅铸图书馆) 书业和平奖的评委会在做出决定的时候也想到了这一点。另外还有什么打动了他们,去奖励一个创作思想画面的人?基金评委会给他的入选理由是,他们要褒奖一位“迫使所在时代面对那令人不安的废墟般的、瞬间即逝的道德信息”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是基于这些作品“开启一种绘画语言的能力,正是这种语言将观赏者变为读者。”10月份,德国知名的艺术历史学家维尔纳∙史必斯(Werner Spieß)将会在他的颁奖颂词中深入阐明这一点,而不善言辞的艺术家安塞姆∙基弗将作答。不仅仅是报纸的文艺专栏期待在法兰克福保罗教堂举行的这场特别的颁奖典礼。

安塞姆·基弗作品

  

  

  

  

  

  

  

  

  

  

  

“基弗在中国”北京展览将于2016年11月19日至2017年1月8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这将是首次在中国举办安塞姆·基弗艺术创作的大型回顾展,包括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基弗创作的绘画、雕塑、装置、摄影作品共87件,部分作品尺幅巨大,是基弗的代表性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