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之天性 顺势而为 勤而行之-李春和

 曜变之路 2017-12-22

作品创作的根基是什么?


“万物皆有灵性,顺势而为之”。李春和研习道家思想三十余年的感悟。对于一位创作者,日常创作思维达到一定的临界点之时,往往会出现江郎才尽之感。

▲李春和先生

李春和从事陶瓷创作四十余年,早期从事陶瓷的创作长达十年之久的精力用在釉料的配方、烧制、实验等等,烧制出众多优秀的作品,并结集出版了一本作品集。在釉料应用上做了大量的尝试,将其对艺术的理解、对瓷器、对烧制工艺技艺呈现、对生活的态度,让作品向世人诉说。

▲李春和作品集中名为「孤松」作品

李春和的作品,在不同温度下的釉料应用,达到烧制出层次感不同,有很强的艺术感及艺术的表现张力,在这种张力下,看客能清晰理解作者在这件作品所要诉说的故事。

▲李春和作品集中名为「见素」作品

匠人的煎熬


在这十多年的釉料研究当中,李春和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品传达的理念固然不错,这种凌驾于原料的属性、改变自然已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是否正确?这种对自己的拷问,让他对已研习多年的道家思想有了另一层面的理解。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遵守自然规律,无论是瓷器原料的泥料又或者各种釉面,它们都有自己的灵性、有存在的基因,去除它的灵性、改变它的基因,已达到自己希望呈现的艺术作品。为何不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发挥泥土内含的元素,善加应用自己的制作与烧制技艺,将其引导成为一个优势作品呢?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在拉胚、修胚中的李春和

▲李春和反复研究思考

初试彩光


对于建盏烧制技艺而言,要达到烧制自然形成的彩光的难度不亚于汝窑温润如玉、莹润光洁之感。且存世的三只曜变天目茶碗均为七彩光晕的代表作。李春和分析建窑的原料,他认为在建窑建盏的烧制过程中,所使用的泥、釉、草木灰等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而微量元素中又包含了大量的色彩,结合他对道家思想的理解,是否可以通过烧制手法,将其原料中的微量元素所含有的色彩呈现于作品中呢?他开始调试窑内的温度、环境、原料的配比、还原的时间点等等。无论是他对道家理想理解的产物又或者是他的烧制技艺的应用,顺势而为,在他的作品中完美的体现。

▲李春和作品束口盏

▲李春和作品束口盏

随心所至


李春和平日以古老的中医疗法养身如大地的农夫。勤习太极拳法,对于太极的研习是每天清晨必修课,是心灵的修行。据说,清晨是人最清醒的时候,他通过这个中华阴阳辩证理念,沉思与作品、自然、创作心态和谐共处之道,当技巧掌握到一定高度后,已然不存在提高技艺之说。例如司机开车一般,熟练掌开车技巧后,不再是开车的技术问题了,而是开车时的心态、观察周边环境的问题。于是就达到随心而至高度,李春和透过研习的太极拳法应用于作品中,自然流动,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静二者之间相互转化。

▲李春和每天清晨练习太极拳法

▲李春和静思冥想找出与作品媲美之处

体现在作品上,每一个都是自然无为无不为的智慧的呈现。太极之形将釉色游走于杯内,无心且随形,玩赏于手中每一个角度都可以折射出不同的璀璨,作品有时呈现的颗粒中包含了七彩斑纹,形似七彩宝石耀斑会闪出略显妖异的光芒,有时呈现宇宙星罗密布之感,这种与宇宙“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概念不谋而合。令观赏者们对之产生宇宙星空之联想。

▲李春和太极盏作品正面

▲宇宙星罗般的太极盏

▲太极盏底部如太极之行一般

李春和从老庄思想和中华传统自然概念中吸取养份,以提升个人精神层面的修养,在作品国收纳中国人文化的精神,让东方哲学思想以艺术的形式融入生活。匠人精神不单单是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在思想层面的拓展,精神层面的富足,一件完美的作品,足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