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兰亭奖得主之汤文俊:纵笔自如 从心所欲

 海航润泽馆 2017-12-23

四川书坛近年来青年人才辈出,而来自金堂的汤文俊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字如其名,汤文俊的书法在外人看来无疑是文雅与俊美的结合,诚如书法名家张顺源所言:“文俊氏擅长于行书、行草、草书,如其《东坡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诸多作品,颇明媚,予人以瞳人翦水,腰肢如束之姿态,美乎哉。”近年来,是汤文俊艺术创作的井喷时期,从“获首届全国书法临帖展优秀奖(最高奖)”到“四川省第二届书法创作“谢无量奖”(最高奖)”以及“四川省青年书法十家作品展”再到“第六届兰亭奖”,所向披靡!

汤文俊还身兼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行草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以及成都市书协副主席等职,对于这位今年仅49岁的书法家而言,他取得的成就堪称非凡。其实,在汤文俊成功的背后也付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他说:“我对书法的痴迷与热爱完全是发自内心。”

A启蒙 从绘画“移情别恋”到书法

金堂是四川的书法之乡,在绵绵不绝的沱江水滋润下,这座千年名镇孕育出不少像魏长生、流沙河、彭家珍这样的文化名人。汤文俊就出生在金堂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我父亲汤世润曾在成都话剧院从事乐器演奏,我可能是继承了他的艺术细胞。从小就喜欢画画,素描、水粉、水彩都在画,有一次父亲买了一张清代吴昌硕画作的印刷品挂在家里,那时候我才对国画发生了兴趣。当时我大概小学四五年级,对国画痴迷得很。”回忆起儿时对艺术的热爱,汤文俊要聊的话可谓滔滔不绝。

汤文俊迷上绘画后,就经常去金堂县文化馆看一个叫祝昌勋的老师画画。有一天,他在文化馆的走廊上发现了一张笔法老辣的书法作品,写的是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我把它捡起来翻来覆去地看,喜欢得不得了,后来发现这张字竟然就是祝昌勋老师的作品,我之前都不知道他要写书法。”如获至宝的汤文俊就是这样对书法“一见钟情”,后来他就拜祝昌勋为师,一头扎进书法的世界无法自拔。他笑着说:“遇到祝老师的这张作品之前,我竟然从未见过真正的宣纸。因为当时小县城条件不好,很难买到宣纸,当时我画国画用的是自己制造的‘土宣纸’,就是把一张纸贴在玻璃上,然后朝上面刷水,等它半干的时候拿来画,这样还有浸润效果。”

B成长“师今”到“师古”的进化

学书自述

余习书之初,以颜入手,稍长于文徵明、王宠着力,作品追求清、净、秀、雅之韵味。年近而立,博涉渐广,感知自己作品虽“文”亦“弱”,虽“巧”却“薄”,一时间迷茫恍惚失去前路。

2003 年春,有幸入何应辉先生门下,开启系统习书之路。何应辉先生宏博清超的艺术风格,高、大、深、新的艺术面貌及力强、气厚、势活的内在涵蕴魅力至深;其人品书艺双绝,对待教学更有独到处,耳提面命,对我拟定了以篆隶入古,以帖为体,以碑为用,摒秀弃甜,近朴亲厚的学习思路;而我自己也下决心“以最大的气力打进去”,摒弃精致灵巧的面貌而追求质朴、厚重、大气的书风。此阶段用功颇勤,书写中更加注重对书法传统精髓的汲取和经典作品对自身的启发、蒙养和关照。流连于袁安、石门、张迁、龙门等碑刻及二王、米芾、孙过庭诸家手迹墨本间,尤其醉心于米芾及王铎;对于二王正脉更是心慕手追,日日临池。对作品中沉雄深厚、精到婉转、沉着痛快的韵味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偏爱;同时,对自己书法作品中意蕴、章法、线质、用纸、用笔、用墨的体悟和运用更加自如而果敢。临纸落笔,往往放胆直取,力求方圆兼备、开张阔达、朴厚多姿的风貌;直抒胸臆而后小心收拾,作品追求“胜于雄强而不流于野、点划精微而不求其工”的境界。

习书日深,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的审美和气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年龄、阅历、见识的改变而改变,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改变。恩师常说:“人生的进步亦是艺术的进步,艺术的进步亦是人生的进步。”这是恩师关于艺术实践和人生体悟的真知灼见,对于我辈更有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之感。

艺途荆棘满布,重重艰难。但我深信,因为挚爱与勇气,一切困难便不再是困难,一切险阻也不再称其为险阻。前路漫漫,上下求索,我与诸君,当共勉。

C涅槃 受名师点拨风格由柔转刚

精心研习书法十年之后,汤文俊潇洒柔美的书风逐渐形成,他的书法也在金堂县开始小有名气,1999年,他以特殊人才的身份从当地一家工厂被引进到了金堂县文化馆。“当时创作书法的条件非常艰苦,根本没想到会有今天的成就。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所谓的书法市场,完全是内心的热爱推动自己去钻研。”2003年,汤文俊拜在著名书法家何应辉门下,他的艺术之路顿时变得豁然开朗。“其实心仪何老师的书法已久,何老师的书法浑厚大气,尤其他书法的结构和造型方面是我最倾心的地方。”

何应辉对当代人才济济的四川书坛具有引领和开创之功。现今活跃于巴蜀书坛的中青年中坚分子,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过他的影响,汤文俊就是他的受益者。汤文俊说:“何老师在书法教学上做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他不像有些老师规定你必须要学什么,他会根据你的特点来建议你。我在班上是以行草书见长,所以何老师就提出建议,让我发展内心所需,不要盲从大家去写隶书和篆体。此外,自从何老师以后我才真正开始系统的学习这些传统经典。”直至2007年,汤文俊跟随何应辉学艺后,他的书风如凤凰涅槃般有了巨变,“我把以前那些秀美的风格和质朴浑厚的气韵结合在一起,写出来的作品更加流畅。”

D感悟 当代书法家要写自己风格

2013年,四川省第二届书法创作“谢无量奖”举行,这个奖五年评一次,每次只评一人,含金量非常高。而那一届的“独苗”,正是来自金堂的汤文俊。而今年的兰亭奖四川仅两人,他依然名在其中,当年,当时他用行草的风格书写了一首关于汶川地震的诗文,他说:“这件作品就是典型的‘秀’跟‘雄’结合在一起,最后出来的效果非常出人意料。”近几年,汤文俊屡屡参加四川省和全国性的书法大展,成绩斐然,对于自己的获奖心得,他说:“要想在书法展上取得好成绩,就应该对历史上的某一名家有精深的钻研,在入展或获奖之前就只写这一个人的作品,把他吃深吃透,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参展获奖只是为你今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做铺垫,而现在很多人都是为了获奖而获奖,那他的作品肯定高不到哪儿去。”

作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书法家,汤文俊也谈及了当下书法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这就是普及性不够。他说:“书法普及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现在艺术品投资非常火,但是大多数老百姓对书法的欣赏远远低于绘画。因为绘画给人的感觉更加直观,而书法更加抽象。让人们领会到书法的美,对我们来说绝对是责无旁贷。”

汤文俊的书法,早年曾苦学米芾与二王,如今他“逆流而上”,转而钻研秦汉时期的书法,那种质朴高古的书体风格也相当符合其心境,他尤其对《峄山碑》、《石门颂》、《西峡颂》等秦汉碑刻颇为用功,强化了中锋用笔的能力和刚健浑厚的线质。此外,汤文俊也从另一方面研习明清诸家,又参以典型四川书风之稚趣、朴拙,逐渐形成了他当下的原创风格——以篆隶笔意、乡贤趣味融入明清行草的风格追求。对于自己近30年来为何如此痴迷书法,他只用一句话总结:“我觉得书法在于它可以表达一个人的性情,我的喜怒哀乐都写在里面。”

汤文俊简介

1968年10月生,四川金堂人,供职于金堂文化馆。2003年、2007年入四川省诗书画院书法高级研修班,师从何应辉先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行草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书法之乡联谊会理事、民进成都市委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金堂书法家协会主席。

作品入展: 1999年全国第七届书法展2000年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3年第二届流行书风展2004年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展2006年首届全国行书展2007年湖南·四川中青年书法家提名展

2010年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

第一、二届北京·四川书法双年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展创作成果获: 2013年获首届全国书法临帖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7年四川省青年书法十家作品展

2017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

2013年四川省第二届书法创作“谢无量奖”(最高奖)

2012年四川省“巴蜀文艺奖”2010年四川省首届青年书法展一等奖

2005年四川省“巴蜀文艺奖”2004年四川省第四届书法展一等奖

2003年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银奖

2003年四川省“群星奖”金奖中央电视台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四川省书法“园丁奖”书法作品曾在《中国书画》、《书法导报》、《书法杂志》等专业报刊杂志作专题介绍。

精彩吧!

关注小墨,不迷路!

小墨带你上高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