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濮语解读——第四卷东山经(二)

 动力实体能 2017-12-23

     空桑山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1]。北临食水[2],东望沮吴[3],南望沙陵[4],西望湣泽[5]。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6],其音如钦[7],其名曰軨軨[8],其鸣自訆,见则天下大水[9]

注释:[1]空桑山:空桑,濮语“嘎韶”的音译,指“锅甑”今称锅盔山。

      [2]食水:指松花江。

      [3]沮吴:指鸡西部落。

      [4]沙陵:梨树与穆棱合称沙陵。

      [5]湣泽:指牡丹江。

      [6]牛而虎文:游牧的乌斯浑支系。虎文,浑的谐音。

      [7]钦:指平肆。古城镇的远古称谓。读音扯,谐音钦。

      [8]軨軨:读良良,指养鹿氏族。

      [9]大水:指达罕氏族。即统治氏族。

译文:东山第二系列的第一座山,叫锅盔山。这座山北临松花江,东望鸡西部落,南望梨树和穆棱,西望牡丹江。有一个氏族,是游牧的乌斯浑支系,住在平肆,名叫良良,他们自己也这样称呼,是那个地区的达罕氏族。

 

     曹夕山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1],其下多榖而无水[2],多鸟兽[3]

注释:[1]曹夕山:指秃顶山,又称秃顶子岭。在张广才岭南麓。

      [2]榖而无水:指拉林部落氏族。拉林,濮语读卡举,谐音榖。

      [3]鸟兽:指河滨氏族。

译文:由锅盔岭往南六百里,有座山叫秃顶子岭。山的西面住着拉林部落氏族,住着河滨氏族。

 

     峄皋山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皋之山[1],其上多金玉[2],其下多白垩[3]。峄皋之水[4]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5],其中多蜃珧[6]

注释:[1]峄皋山:指景城山,在今靖宇县北面。

      [2]金玉:指梁子夷,又称顶子夷。

      [3]白垩:指景山镇头道沟氏族。

      [4]峄皋水:指那尔轰河流域。

      [5]激女水:松花江源头的石壁河。激指壁,女指石。

      [6]蜃珧:指买粮氏,(氏族名)。

译文:由秃顶子岭往南四百里,有座山叫景城山。山的西面住着顶子夷,东面住着头道沟氏族。那尔轰水从山间流出,向东流入石壁河。这里住着买粮氏族。

 

     葛山尾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葛山之尾[1],无草木[2],多砥砺[3]

注释:[1]葛山尾:指高尔山,在抚顺北面,有高尔山山城遗址。

      [2]无草木:游牧部落地区。

      [3]砥砺:砥指盛,砺指福;砥砺指福盛,今谐音称抚顺。

译文:由景城山往南水行五百里,旱行三百里,到大高尔山,这里是游牧部落地区,住着福盛氏族。

 

     葛山首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1],无草木[2]。澧水[3]出焉,东流注于余泽[4],其中多珠蟞鱼[5],其状如肺而有目[6],六足有珠[7],其味酸甘[8],食之无疠[9]

注释:[1]葛山首:指鸡冠花山,今称鸡冠山,在辽宁本溪平山区,属千山山脉。

      [2]无草木:游牧部落地区。

      [3]澧水:指梨树水,濮语称沙咪舍水。

      [4]余泽:指峪泽,太子河的称谓之一。

      [5]珠蟞鱼:指朱沘夷,即太子河夷。

      [6]肺而有目:东部的蒙族。

      [7]六足有珠:母系的太子河部落。

      [8]其味酸甘:平山和明山区,古称且维芍嘎。

      [9]食之无疠:古老的梨水部落氏族。

译文:由高尔山往南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叫鸡冠山,是游牧部落地区。梨树水从山间流出,向东南流入太子河,这里住着太子河夷,是东部蒙族母系氏族的太子河支系氏族,住在且维芍嘎,是古老的梨树部落氏族。

 

     余峨山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1]。其上多梓枏[2],其下多荆芑[3]。杂余之水[4]出焉,东流注于黄水[5]。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6],鸱目蛇尾[7],见人则眠[8],名曰犰狳[9],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10]

注释:[1]余峨山:指盘锦。盘锦在辽河南岸,故称为溢卧、溢阳。

      [2]梓枏:指太平河氏族。

      [3]荆芑:指坝墙子氏族。芑,读己音,意为墙、壁。

      [4]杂余水:辽河称为余,外辽河称为杂余。

      [5]黄水:指浑河,又称浑江。

      [6]菟而鸟喙:土族的河边支系。

      [7]鸱目蛇尾:直目人的夷。

      [8]见人则眠:是那个集镇的织绸氏族。

      [9]犰狳:睢(chui)夷,即养蚕夷。

      [10]螽蝗为败:读“则浑溢帕”,指浑江河畔。

译文:由鸡冠山往西南三百八十里,有座城镇叫溢卧。他的西面住着太平河氏族,东面住着坝墙子氏族。外辽河水从旁边流出,向东南流入浑江河。有一个氏族,是土族的河边支系,是直目人的夷,是那个集镇的织绸氏族,名叫睢夷,他们自己也这样称呼,是浑江河畔的氏族。

 

     杜父山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1],无草木[2],多水[3]

注释:[1]杜父山:读嗒洪鲁,今谐音称大红螺。原意是指鹰山。

      [2]无草木:游牧部落地区。

      [3]水:指响水河氏族。

译文:由溢卧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叫大红螺,是游牧部落地区,住着响水河氏族。

 

     耿山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1],无草木[2],多水碧[3],多大蛇[4]。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5],其名曰朱獳[6],其鸣自訆,见则其国有恐[7]

注释:[1]耿山:指古山,也称股山。今称高台。

      [2]无草木:游牧部落地区。

      [3]水碧:指绥沘氏族。

      [4]大蛇:指鞑塞夷,游牧的塞夷。

      [5]狐而鱼翼:东部的哲夷,即东部的渔业氏族。

      [6]朱獳:指六江氏,读浙漏。今称六股河人。

      [7]有恐:指有夏氏族。

译文:由大红螺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叫高台山,是游牧部落地区,住着绥沘氏族,住着游牧的塞夷。有一个氏族,是东部的哲夷,名叫六江氏,他们自己也这样称呼,是那个国家的有夏氏族。

 

     卢其山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1],无草木[2],多沙石[3]。沙水[4]出焉,南流注于涔水[5],其中多鵹鹕[6],其状如鸳鸯而人足[7],其鸣自訆,见则其国多土功[8]

注释:[1]卢其山:指陡岭,今称青龙山。

      [2]无草木:游牧部落地区。

      [3]沙石:指米沟氏族。

      [4]沙水:指米沟水。

      [5]涔水:指冷口水,今称青龙河。冷,读楚,谐音涔。

      [6]鵹鹕:指青胡。

      [7]鸳鸯而人足:北部的定居支系。

      [8]见则其国多土功:那个部落国很贫穷。

译文:由高台山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叫陡岭,是游牧部落地区,住着米沟氏族。米沟水从山间流出,向南流入冷口水。冷口河畔住着青胡,是北部的定居支系,他们自己也这样说那个部落国很贫穷。

 

     姑射山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1],无草木[2],多水[3]

注释:[1]姑射山:读古冶山,指大城山,在今唐山市古冶区。

      [2]无草木:游牧部落地区。

      [3]水:指云氏族,也称睢氏族,分别有黄、习、水三姓。

译文:由陡岭往南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叫古冶山,是游牧部落地区,住着氏族。

 

     北姑射山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1]。无草木[2],多石[3]

注释:[1]北姑射山:读古冶山,指大城,今称天津。津、静、镜读都读bi音。

      [2]无草木:游牧部落地区。

      [3]石:读砾音,指倪庄、倪黄庄、凝侯庄等带石概念读音的氏族。他们是较早的居民,属游牧氏族。

译文:由古冶水行三百里,旱行百里,有一个地区叫津大城,是游牧部落地区,住着石氏族。

 

     南姑射山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1],无草木[2],多水[3]

注释:[1]南姑射山:读勒古冶、二姑院,指二大城。因属远古某国的南京,又称召扶。今称大城。

      [2]无草木:游牧部落地区。

      [3]水:指召扶氏族。扶,在濮语中读携,谐音水。

译文:由津大城往南三百里,是二大城,属游牧部落地区,住着召扶氏族。

 

     碧山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1],无草木[2],多大蛇[3],多碧[4]、水玉[5]

注释:[1]碧山:指河边的山,今称泊头。

      [2]无草木:游牧部落地区。

      [3]大蛇:游牧的塞夷。

      [4]碧:指河滨氏族。

      [5]水玉:指夷。

译文:由勒古冶往南三百里,有个地方叫泊头,是游牧部落地区,住着游牧的塞夷、河滨氏族和夷。

 

     缑氏山

 

 

 

    又南五百里,曰缑氏之[1],无草木[2],多金玉[3]。原水[4]出焉,东流注于沙泽[6]

注释:[1]缑氏山:缑氏山,指夏族则柯氏的住地,也称古氏、缑氏。因为是禹的后裔,所以崇拜禹。今称禹城。

      [2]无草木:游牧部落地区。

      [3]金玉:指践夷,即李姓氏族。

      [4]原水:指救援水,濮语读救援为“徒骇”,今称徒骇河。

      [6]沙泽:沙泽:读奢泽,指黄河。

译文:由泊头往南五百里,是则柯氏族地区,属游牧部落地区,住着李姓氏族。徒骇水从这里流出,向东流入黄河。

 

     姑逢山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1],无草木[2],多金玉[3]。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4],其音如鸿雁[5],其名曰獙獙[6],见则天下大旱[7]

注释:[1]姑逢山:指东城山,今称肥城山,在山东省肥城。

      [2]无草木:游牧部落地区。

      [3]金玉:指梁庄、李庄氏族。

      [4]狐而有翼:肥城的羿部落氏族。

      [5]鸿雁:指黄叶庄。

      [6]獙獙:指背河氏族。背河,濮语读为臂沘,谐音獙獙。

      [7]大旱:达罕氏族,统治氏族。

译文:由禹城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叫肥城山,是游牧部落地区,住着梁庄氏族和李庄氏族。有一个氏族,是肥城的羿部落氏族,住在黄叶庄,名叫背河氏,是那个地区的统治氏族。

 

     鳬丽山

 

 

 

    又南无百里,曰鳬丽之山[1],其上多金玉[2],其下多箴石[3]。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4],名曰蠪姪[5],其音如婴儿[6],是食人[7]

注释:[1]鳬丽山:指蒲玉山,在山东曲阜东南侧。

      [2]金玉:指济夷。

      [3]箴石:指平邑氏族

      [4]狐而九尾,九首,虎爪:东部的九夷苗族山区支系。九尾,指九夷;九首,指纠属,即苗族。虎爪,指山区支系。

      [5]蠪姪:指鲁枝氏,苗族的一个大支系,鲁国的名称由此而来。迁徙到贵州的鲁枝氏,今称六(lu)枝氏,又称梭嘎苗。

      [6]婴儿:北面。指曲阜。

      [7]是食人:是古老的定居氏族。

译文:由肥城山往南五百里,有座山叫蒲玉山。山的西面住着济夷,东面住着平邑氏族。有一个氏族,是东部九夷苗族的山区支系,名叫鲁枝氏,住在北面的曲阜,是古老的定居氏族。

         《山海经》濮语解读——第四卷 <wbr>东山经(二)

                    今日鲁枝苗,看看与蠪姪有什么区别

 

     【石垔】山

 

 

 

    又南五百里,曰【石垔】山[1],南临【石垔】水[2],东望湖泽[3]。又兽焉,其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4],其音如獆狗[5],其名曰峳峳[6]。见则其国多狡客[7]。有鸟焉,其状如鳬而鼠尾,善登木[8],其名曰絜钩[9],见则其国多疫[10]

    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山至于【石垔】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11]。其祠,毛用一鸡祈[12],婴[13]用一璧瘗。

注释:[1]【石垔】山:指葌山,即兰山,今临沂市。

      [2]【石垔】水:指兰水,今称沂水。

      [3]湖泽:指虎园,莒南县古称虎园。湖,指园;泽,指虎。

      [4]马而羊目、四角、牛尾:苗族的蚩尤母系僚夷。

      [5]獆狗:指熟城,临沂称的古称谓。濮语以“熟”表示手工业发达的城镇。

      [6]峳峳:蚩尤氏,又称尤尤氏。

      [7]狡客:指缫丝氏族。

      [8]鳬而鼠尾,善登木:东部九夷的镇苗。善登,指明镇,临沂城的古称谓,又称熟城。

      [9]絜钩:读契勾,东夏族陈锋部落的濮语称谓。

      [10]多疫:读都夷指古老夷,古老氏族。

      [11]兽身人面载觡:穿着华丽的定居氏族形象。载觡,指美丽。

      [12]鸡:指矶,即璧玉。

      [13]婴:也就是。

译文:由蒲玉山往南五百里,有座山叫兰山,这里南临兰水,东望虎园。有一个氏族,是苗族的蚩尤母系僚(lao)夷,住在熟城,名叫尤尤氏。他们是这个国家的缫丝氏族。有一群人,是东部九夷的镇苗,名叫契勾氏,是契那的古老夷

    综观东山第二列山系,自锅盔山至兰山。共十七座山,延绵六千六百四十里。这些山的山神皆为穿着华丽的定居氏族的形象。祭祀这些山神时,用一璧玉传达祭词,也就是将一块璧玉埋入地下。

        《山海经》濮语解读——第四卷 <wbr>东山经(二)
                蚩尤苗族的尤尤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