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享读】吼还是哄?我们和孩子终将分离,请彼此温柔相待

 期茶 2017-12-23

今天聊的是亲子话题。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是应该吼还是应该哄?


从小受到溺爱长大的孩子,由于一直很顺畅,没受到过自我抑制的训练,会变得执拗、倔强、难以控制情绪,真正遇到事情反而非常软弱;


反之,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严格、粗鲁、缺乏温情、关系淡薄的话,孩子就无法有正当的自我意识的主张机会,长大会变得偏执、工于心计、情感扭曲。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你遇到过任性、不听话的孩子么。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怎么面对他们,正确的对待孩子就是正确的对待我们自己。



今天的音频由“侧耳SH”提供

诵读:徐惟杰(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

教育的失误产生不听话的孩子 来自上海发布 06:23


训斥是一种让双方都不愉快的沟通

英国著名诗人帕特莫有一首以《玩具》为题的诗,这首诗的大意是一位父亲因孩子任性而严厉地训斥孩子后,令孩子独自一人去睡觉。

 

之后,父亲突然感到孩子有点可怜,于是就去到孩子的房间。结果他看到的是——孩子已经平静地含笑入睡了。



父亲再仔细一看,发现孩子枕边零零落落地放着一些贝壳、小石块之类的玩具——原来孩子从这些玩具中自然地得到了安慰,忘掉了刚才受到的训斥,所以很快地入睡了。

 

这一情景令父亲心怀愧疚,他觉得训完孩子之后对于事情的解决没有什么帮助,自己也很不开心。


所以,如果对训斥孩子的场景一一静静地反思的话,我们觉得其中没有一次的训斥是正确的,或者可以说正确的情况是很少很少的。


当然,对很多父母来说,不管是否正确,效果好就行。但是,这就像一有感冒就吃抗生素一样,结果是感觉自己不感冒了,但是,只不过让问题潜伏下来而已,欲速而不达。


那么孩子是不能训斥的么?当然不是。实际上,如何训斥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不容易做好。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怎样将心比心,完全从对方的情况出发来考虑问题,心地纯净地、正确地责备孩子。

任性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为什么小孩子会任性?其实,人,或多或少,都是有点任性的,任性是人性的一部分,奋不顾身的爱情、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任性,也都是人性。


对孩子来说,任性,是指孩子有较强的自我主张,自我主张是从和自我意识有关的自我感情中产生出来的。

 

出生一两年的婴儿,表现得还不特别明显,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就很明确地表现出来了。倾听一下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话语就会发现,他们总是一句句地吵吵嚷嚷地说着“这是宝宝的”“宝宝的什么又怎么啦”“宝宝又把什么怎么样了”之类的话,一言不合还常常为了大人眼中的小事而哭闹和发脾气。


 

为什么呢?幼儿们一遍一遍地说着,宝宝的爸爸呀、妈妈呀、玩具呀等等,都是在说作为所有者的自己。大人眼中的“小事”,是他们心里的、此时此刻的最大的事情。所以,要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会分享心爱之物或者放弃一个想法是很难的,必须耐心的、抱着理解的心情一遍一遍的教育。

 

任性,就是孩子在没有学会抑制自我感情的时候,一种自我意识的强烈表达。

1、孩子由于思考的深度和生活经验的不足,而不能顾忌自己坚持自我表达的倔强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麻烦,这一点需要得到家长的深深的理解。


2、尽管任性是不得不面对的,但并不是说孩子就一点也不能顾及他人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顾及他人的能力和情感应该通过家长的教育而不断发展。


对待任性的孩子,你有没有两个误区?

怎样对待任性的孩子呢?家长很容易陷入下面两个误区:放任溺爱或者简单粗暴,甚至是兼而有之。一般情况下,放任溺爱出现在学前阶段;而进了学校,家长容易变得简单粗暴。

 

有些人倾向于认为孩子还小,任性很正常,到必要的时候再采取措施就能约束住孩子的任性,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个叫做溺爱。

 

长期被溺爱而形成的任性,让孩子的行为举止如旁若无人一般。乍一看,似乎会觉得孩子很强悍——他们一点也不顾及他人,仅只考虑自己的存在,但是,如果从自我控制能力来看的话,就会觉得他一点也不强大,相反是非常地弱小,一点也不会自我控制。

 

也有人认为,任性的不断发展是由于外部约束方太弱之故,所以不断压制和训斥,这样又容易过于严格,对于培养一个身心健全发展的孩子同样没有效果。

 

为什么呢?因为任性,作为人的自然属性,应该给予适当的满足,完全不给予必要的满足是不可能顺畅地解决问题的。而且,抑制任性的能力存在于孩子自身的内部(同样,好好学习的动力也应该来自于孩子自身),而不是父母的批评和训斥。

家长要做的不是如何从外界给予孩子不断的压制,而是应该想办法使孩子自己从内部发展出与年龄相应的控制任性的能力。


如果过分地压抑孩子的某种满足的话,必然会演变成一种不自然的状态,过分严厉的干预或冷酷无情的境遇往往会让孩子始终感到处于压抑之中。



正当的自我主张一直得不到合理满足的孩子往往看起来很听话,但是总有些阴郁的样子。长大以后,他们虽然表面上显得非常老实,其实内心深处非常自我、非常执拗。往往性格偏执,甚至容易抑郁。

 

所以成人对于任性孩子的教育方法上,不能光是责怪孩子。要记住成人自己也常常犯同样的错误,一定要以温和、谦逊的心态,怀着对孩子的爱护、关心之情才能正确地批评和教育孩子。

两个教育的秘诀


对于“不听话的孩子”的教育、引导,有两个秘诀可供参考。


一是所谓的“以柔克刚”,即不管是哪一类“不听话的孩子”,也不管是何种原因使然,家长怎么说也不听劝,我们无法处理、引导时,说明这些孩子就正好处在强烈地自我主张之时,也即是他们处于抵抗他人的主张之时。


这时,如果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不断地、越来越严厉地给以压制、批评的话,反而会使他们更加强化自己的主张。


此时,面对强烈的抵制、批评,他们虽然无奈地撤回自己的主张,但心底里却仍然是不服的。表面上似乎解决问题了,可实际上或许会使孩子的“不听话”变得更加严重,“不听话的孩子”反而向着坏的方向发展。

这里推荐“离去——独处法”,即成人静静地离开,避免针锋相对,让孩子一人安静地独处一下,使其抗拒心逐渐变弱。这是最好的方法。


静静地离开,缓和气氛,“不听话的孩子”也就会不自觉地平静下来。这是一个秘诀,不需要“死磕”、不需要硬碰硬,也并不欺骗孩子。在缓和下来的气氛中,再进行教育,或者双方各退一步,或者改日再谈,平和地处理问题。


我们看到,有些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自我主张,不是展现出大人的包容气度,反而是在孩子面前自我显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从而相互之间呈现出针锋相对的局面。


这些老师和家长本来想要扭转孩子的好强、自我中心,结果反而变成了孩子的对手,使孩子的“不服输”情绪更加升温。可以说,这些老师和家长用缺少爱的方法,自以为老练地对付孩子,其实南辕北辙。即使一时能成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些不当做法是没有明确“不听话的孩子”的本质而造成的。


这里要说的第二个秘诀是思想上的,就是要从心里深深的认同孩子的任性,才能从实际生活中理性的去认可他们,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是十分错误的观点。


正如前文所说,不听话或者说任性是人的自我意志的表达,而“拥有主见”作为孩子需要养成的个性品质很重要的。


自古以来,凡对社会作出过一点贡献的人,或者道德方面的伟人,都是很有自我主见的、倔强的人。有时候看上去甚至不像是在表达自我主张,但却是都有强大的心理力量支持着自我主张。


“不听话的孩子”如果变得完全没有个性、没有自我主见的话,就没有发展的基础了。我们应该培养的不是那种在局部小事上争胜好强的“不听话的孩子”,而是在大事上有独立主见的好的“不听话的孩子”。


真正得意的人,往往温柔宽厚、大度有礼;相反,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即使外界没有任何威胁,也总觉得有人要欺侮自己、要骑在自己头上,心理状态犹如刺猬遇敌身体会变得十分坚硬一样,总是紧绷着。


孩子也是一样的,而且更加明显。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为了那个终将到来的分离,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温柔而理性的对待,长大之后变成可以成为的最好的模样。

第8期【享读】荐书目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

丛书主编:李季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