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1个创业者都要知道,创始人如何设置股权,避免成功后被踢出局

 思明居士 2017-12-23

每1个创业者都要知道,创始人如何设置股权,避免成功后被踢出局

创业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经济时代当中,普通人的创业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

创业难不难?难啊!特别是没资源、没资金的普通人,要想创下一份事业,简直难于上青天!可是有人说: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句话可能不完全写实,只能说在当今社会,创业难,守业更难!要想成功确实要经过千难万险,好不容易把企业带上正规之后又面临着更多陷阱。今天我们来就来说一说,那些被踢出局的创始人。

对赌失败,创始人黯然退场

每1个创业者都要知道,创始人如何设置股权,避免成功后被踢出局

  • 永乐电器

2004年家电连锁市场"市场份额第一位、盈利能力第二位"的竞争格局下,跑马圈地的能力取决于各自的财力。当时未实现上市的永乐电器在资金供给上非常困难,为了配合自己的市场扩张,陈晓转而开始寻求私募股权基金的支持。经过大半年的洽谈,永乐电器于2005年1月获得摩根士丹利及鼎晖的5000万美元联合投资。其中,摩根士丹利投资4300万美元,占股23.53%;鼎晖投资700万美元,占股3.83%。

正是这次融资,让陈晓与包括摩根士丹利及鼎晖在内的资本方签下了"对赌协议",规定了永乐电器2007年净利润的实现目标,陈晓方面则需要根据实现情况向资本方出让股权或者获得股权。陈晓要想在这场赌局中不赔股权,意味着他2007年至少要完成6.75亿元的净利润指标。

每1个创业者都要知道,创始人如何设置股权,避免成功后被踢出局

2005年10月14日,永乐电器登陆香港联交所完成IPO,融资超过10亿港元。但是,在企业上市的表面光鲜背后,陈晓开始明显感觉到经营寒流的到来,其跨地域扩张的困局开始初现端倪。香港上市一个月之后,永乐电器无奈对外承认"外地发展不顺"的事实。2006年4月24日,永乐公告披露"预计上半年的利润低于去年同期"。此消息发布之后,永乐电器的股价毫无悬念地连续下挫。永乐的投资人摩根士丹利,也在此期间立刻减持了手中50%的永乐股票。

此时牵动陈晓神经的,或许已不再是股价的下挫以及摩根士丹利的套现,而是一年前签下的那纸对赌协议。按照永乐电器披露的业绩预警,2006年的全年业绩很可能低于2005年的3.21亿元,那么2007年要实现6.75亿元净利润的希望就会变得非常渺茫,这就意味着陈晓要赔3%—6%的企业股权给摩根士丹利。

每1个创业者都要知道,创始人如何设置股权,避免成功后被踢出局

2006年7月25日,国美与永乐正式对外公布了两家合并的方案:国美电器通过"现金+股票"的方式,以52.68亿港元的代价全资收购永乐电器,收购完成之后,原永乐的股东全部转变成国美的股东,而永乐则成为国美的全资子公司并从香港联交所退市。

2006年8月14日,永乐电器公布了该年的半年报,上半年永乐最终获利1501.8万元,相比2005年同期净利润1.4亿元,跌幅高达89%。

随着永乐90%以上的股东接受国美的要约收购,永乐电器退市已成定局,永乐方面承诺的以永乐电器(HK0503)股票与大中进行资本层面股权置换已无法兑现,永乐接受国美要约收购直接构成对大中的违约,最终导致双方合作中止。

每1个创业者都要知道,创始人如何设置股权,避免成功后被踢出局

2006年11月,陈晓低调出任国美电器总裁。虽然他在国美拥有少量股权(不足4%),但显然已经不再是当年永乐时代一言九鼎的大股东了,而更像是黄光裕所聘请的职业经理人。

很多创始人在缺乏资金的时候会轻易答应投资人的对赌要求,最终因无法完成业绩目标或实现市上而面临出局的危险。对赌协议是天使还是恶魔就要看你如何运用。实事求是评估自己的企业,谨慎接受对赌要求,排除风险才是正道。

股份被稀释,创始人被迫出局

每1个创业者都要知道,创始人如何设置股权,避免成功后被踢出局

  • 1号店

2007年,于刚和刘峻岭开始筹划创立1号店,并在2008年获得人民币2000万元融资;

2010年5月,由于1号店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平安出资人民币8000万,取得1号店80%股权,计划与平安的医药平台进行整合,1号店创始团队沦为小股东;

2011年5月,平安将20%股权作价6500万美元出售给沃尔玛。同时,沃尔玛出资购买了用于兑现1号店管理团队与平安集团签订的股权激励协议的股权;

2012年10月,沃尔玛正式宣布控股1号店,取代平安成为1号店大股东,持股比例约51%;

2015年7月,沃尔玛购入1号店剩余股份,实现全资控股;

2015年7月14日,1号店正式确认创始人于刚和刘峻岭离开1号店;

2016年6月,沃尔玛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1号店成为沃尔玛牵手京东的"定情信物"。

每1个创业者都要知道,创始人如何设置股权,避免成功后被踢出局

于刚在离职时发的内部信中说,"我们把1号店看成我们的孩子,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情感,我们吃饭,走路,做梦都想到1号店,1号店是我们的一切,我们用'心'而不仅是用'脑'做1号店。"

实践中,不少企业的创始人基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权,要么被踢出局,要么退隐幕后,所创企业也随之陷入动荡,有的甚至被雪藏、分解,直至逐渐被遗忘。1号店的创始人在2010年让出80%股权,这也就基本意味着控制权的旁落,创始人自己很难控制最终是否会被迫出局。因此从长远看,创始人在引入资本的同时需要牢牢把握企业的控制权,避免日后被资本踢出局。

如何防范?

每1个创业者都要知道,创始人如何设置股权,避免成功后被踢出局

我们怀着一腔热情投入创业大军之中,企业就是我们一手培养的孩子。甚至有人像于刚一样,觉得自己不占控制权也没事,只要孩子能发展的好。有人冒着巨大的风险签下对赌协议,认为有了资金就无难事,轻视了对赌条件。

为了"孩子"不跟别人姓,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融资节奏和尺度,不要让股份被过度稀释。

  2. 创业团队最好把股份集中到一个核心的创始人手中,保有足够投票权。

  3. 在公司章程中注意保留对重大事项的否决权,以及对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4. 谨慎签订对赌协议,注意条件是否过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