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故事(二三〇)太阳宫

 wodedoc910 2017-12-23



太阳宫日坛正北6公里处,东与十字口村毗连,西连土角楼,南靠西坝河村,北邻芍药居。因这里早年村原有一座古庙,供奉太阳神就是大明神,称太阳宫,后以称太阳宫村。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巡游路过此地时,正值太阳东升,见阳光下的村落非常好看,便赐名此地为太阳宫。村里得知后为感谢皇恩,便建起了一座庙宇,得名太阳宫”,并在每年的二月初一到此祭祀太阳神,因为民间传说太阳的生日是二月初一,其目的是祈望一年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正月初七和二月初二,也是进香的日子,香火极旺。二百多年过去,如今,太阳宫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个地名。

然而1947年北平市民政局,曾对当时全市的寺庙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存档。对这座寺庙的记载如下太阳宫建于清嘉庆十年,属合村公建。庙内法物有大小泥塑佛像四位,铁磬一个,铁钟一个,绿琉璃瓦香炉一个,蜡扦一对,铁花瓶一对,白石狮子一对,另庙内有榆树两棵,柳树两棵。档案记载表明,太阳宫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大庙,而只不过是一座乡间小庙,虽供奉有日月水火之神塑。香火并非多么旺盛。

村里一位者讲,按惯例,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二月初二,合村民众祭神,焚香、上供,祈求上天保佑平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不祭神的日子,村里的孩子们,就以供神的桌子为教台,上课读书。

太阳宫村北为太阳宫北村,因太阳宫村的北部而得名。太阳宫北村的西北是龙道村,传说,唐太宗征伐高丽,路过此地。亦作。封建时代,皇帝被附会为天上的神龙。

太阳宫的南部是西坝河村。因位于阜通河(即坝河,元代是通往大都的漕河)上的常庆坝之西,故称。西坝河村的东部有夏家村、麦公庄。南部有尚家楼、五里沟,东南是东坝河村,位于常庆坝之东而得名。西坝河村的西部是七圣庙,村中有庙,供奉龙王、马王、青苗、火神、灶王、五道、关帝七位神只。

太阳宫村的西北为芍药居。据说,有一老汉擅种植芍药居此,故称。芍药居的南部是土角楼,位于元大都北部城墙与东部城墙衔接处。大都的土城从西北由此向东南折弯。拐角处原有土城角楼。太阳宫村的东部为十字口村,因村中有两路相交,而称十字口。横贯于太阳宫乡的太阳宫路与南北向的南湖渠路在村中交会,成丁字路口。南湖渠路北端是北四环东路。太阳宫路西端与北土城路衔接,东端至京顺路,原为乡间土路,后铺设沥青成今状。

解放初期,太阳宫乡,后归属朝阳区。由于离城近,肥水便利,太阳宫一带农民多以种菜为生,除自己食用外,常年为城里人供菜,是京城著名的老菜乡。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太阳宫人对太阳宫三字始终情有独钟。20世纪80年代修建三环路时,西坝河段有一跨路桥,起初取名太宫桥,该乡人大代表专门写出议案建议改称太阳宫桥遂被采纳,桥名至今保留,成为这一古老地区的标识。太阳宫也随着太阳宫桥而更加远近闻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