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经典名句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追梦一往无前 2017-12-24

 

 

《论语》:“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句: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目光短浅、口是心非、人格卑下的小人,

即使做错了,也不会勇于承担责任,改正过错,

而是寻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以此来掩盖过失。

他们的见识、胸怀、勇气,决定他们只能如此;

因为他们看不到长远,看不到深层次的东西。

 

井底之蛙,只能够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

鼠目寸光,鼠辈,只能够判断眼前的东西能否可吃?

但要想到:错误、过失,不会因人为的掩盖而消逝。

错误的行为起始于错误的认识;

只有认真剖析错误发生、存在、发展的原因,

方能釜底抽薪,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解决问题。

 

如果多读些古今中外关于优秀文化的书,

那么,就可以知道:人和人类不断进步,

就在于不断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

君子与小人,真理与谬误,生与死,

往往就在于一念的差异。

 

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忠告,讳疾忌医,最终葬送自己;

《晋书·周处传》: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危害乡里;

被乡民把他与蛟龙、白额虎并为三害,盼除之。

周处醒悟,杀死了蛟龙与白额虎,

又改过自新,成为了当时一名忠厚的臣子。

 

《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关键是:一个人要勇于、善于纠正错误的东西;

把错误、缺点的数量减至最少,程度降到最低。

 

孔子曾反复强调:有过必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论语》:“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不迁怒,不贰过。”

他本人非常欢迎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闻过则喜。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

贤达圣人之所成为贤达圣人,

是因为他们平日常“三省吾身”,

不断寻找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

经常内省自咎,勇于改过,

才能够成贤至圣,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够认真读书、修身养性、反省自己;

无则加勉,有则改之,不要文过饰非、寻找推托之词。

如果不反省错误,不寻根溯源,不“铲草除根”,

那么,错误的认识、错误的根源,仍会占据心灵的位置;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习以为常,错误的累积,会使自己抬不起头、喘不过气。

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竟然还是自己的错误认识与错误的“坚持”。

 

君子也可以变小人,小人也可以变君子;

演变的结果,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学习与悟性,特别是对错误的认识。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能正己。

在特定的时空环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意志。

 

人生路上,来来回回、起起落落;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人生前行,切不能粗心大意;

有时候,一旦跌落,永远也爬不起。

针小的孔,过斗大的风;

蚁穴,也能毁掉千里长的河堤。

要想不让小错误发展成大灾难,

就要把错误消除在萌芽状态之时、起始之时。

切记、切记……

 

作者:追梦1979

20154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