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柑橘种植还在暴增:农资“淘金”从哪下手?

 阳光普照一生 2017-12-24

十六年间,中国柑橘的产量从900万吨涨至3600万吨,产量猛增四倍。尤其是近三年来,广西、云南等地柑橘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其中广西至今仍保持年均50万~ 60亩的增量。在经济作物种植领域,柑橘产业近几年的表现堪称疯狂。

在中国柑橘产业的增长路线图上,广西和云南是近年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在柑橘产业地带动下,这两省也正成为农资行业快速抢滩的“淘金圣地”。柑橘产业扩张还能走多远?农资企业如何在这场饕餮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增量猛 不愁销

柑橘种植的暴发有目共睹。全国政协委员、原广西农科院院长白先进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柑橘种植面积仅为1900万亩左右,年产量不足900万吨。到2016年,全国柑橘种植面积已达3800万亩,年产量超过3600万吨。“以广西为例,2017年柑橘种植面积达600万亩,近些年每年都以50万~ 60万亩的速度在增长,云南也发展迅猛。” 白先进说。

柑橘基地

柑橘种植增势如此之猛,销售是最大风险,种植户不怕产量过剩,销不出去?对此,记者走访了多家种植基地,他们普遍销路不愁。

云南省弥勒市江泰果业有限公司种植规模达到5000亩,该公司总经理石海告诉记者,虽然相继出现新种植户,周边柑橘面积已达1万亩,但他的销量却有增无减。

石海的策略是丰富品种、交叉上市。据介绍,为避免柑橘市场饱和,石海从浙江、广西、四川等地引进诸多品种:温州蜜桔、冰糖橙、脐橙等。填补部分市场空白,还可错峰收获,保证从头年7月到次年3月份均有果产出。

品种多,更要品质好。有了高品质,每年除了北上广客商收果外,天天果园、极速鲜等大平台都与他签定单,今年销量已破2000吨。

柑橘的畅销也让很多老种植户吃起了“回头草”。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高特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师从伟在种植圈摸爬滚打18年,他告诉记者,1999年的时候他已经种了50亩柑橘,2005年~ 2007年的一场黄龙病让他不得不退出市场。近两年看到柑橘产业的火暴,他又杀了一个回马枪。

据师从伟介绍,两年间他包地2470亩,全都用来种柑橘,虽然目前还没挂果,但他相信销路没问题。师从伟有两大依靠:一是品质,通过几年的地质考察、技术管理、以及肥料筛选,他对自家柑橘的品质成竹在胸。二是渠道,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除了客商收购渠道,他自己还建电商平台做互联网销售,同时还探索开发观光、采摘等新型旅游项目。

还有种植户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一个目标上:定位高端。云南省建水县甸尾乡的沈子柱就是一例。在柑橘种植上,他还是个新手,但从2016年入行,他就把目标锁定到了高端消费群体。他认为,现在城市中高端消费市场日渐增大,只要品质好,销量不会愁。

据沈子柱介绍,入行不到两年,他的种植面积已达3500亩,其中果树超过1000亩,除了沃柑,他还专门引进了布朗李、蛇果等高端水果。怎么卖?沈子柱告诉记者,除客商收购外,他的果品还将销往浙江、四川等大型城市的商超。

一位十多年的“柑桔通”道出柑橘大户们的心声。云南省红河州的杨建在建水县有着500亩柑橘种植基地,此外在四川省也有1000亩柑橘基地。他认为,虽然现在种植柑橘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城市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只要种出高品质的丑柑、沃柑等畅销果,销路不愁。

新型肥 机遇好

柑橘产业猛增,农资销售也一片火暴。今年以来,全国各大复肥、特肥企业均把广西、云南作为主战场之一,分抢这块大蛋糕。

从一线来看,伴随柑橘产业的扩张,各类新型肥料正快速崛起。传统大肥经销商正在向新型肥料领域进军。

柑橘客商进基地收果

云南省弥勒市弥勒农资有限公司可以称得上是当地农资界的先锋战队,在当地销量首屈一指。其副总经理韩永卫向记者透露,他们的销量连续多年突破8万吨。做到这点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在大型种植基地快速崛起的当下,做农资更要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起初公司以销售大化肥为主,随着市场的变化,品质仅是肥料选择的基础,更多要考虑到土壤、种植户的需要。目前能够改良土壤的新型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为此该公司正与厂家洽谈引进改善土壤酸化的碱性肥料。

套餐配肥,治标也治本。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的销售观念便是如此。据了解,该公司已有30多年的化肥销售经验,年销量达2万余吨,当之无愧的老农资。

该公司书记包从兰透露,公司在巩固大化肥销售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型有机肥。“将有机肥的改良功效与化肥大量元素联合施用已成为种植户的不二选择,我们必须顺应行业发展进行调整。”包书记说。

老牌农资经销商在销售上快速转变,行业新秀也在借新型肥料发力。云南省红河州建水为民农资公司的总经理魏景峰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成立4年,年销量已达1.8万吨,新型肥料增量最快。

据魏景峰介绍,当地种植户对新型肥料越来越认可,这让他很有信心。“生物有机肥在当地需求渐旺,今年拿货量不大,明年配合化肥一起抢市场,预计几千吨不成问题。” 魏景峰说。

抢山头 要精准

厂家对柑橘的关注度也在升温。记者采访发现,农资企业抢占柑橘产业,关键在精准定位。

白先进表示,迅速发展的柑橘产业要高度重视黄龙病防控,在技术上做到三点:一、使用无病苗;二、及时清除黄龙病树;三、有效防控木虱。光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农资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及推广过程中也要有责任心,实事求是地引导农户们选用肥料、科学种植。只有通过多方面力量的团结,做到一切为农,才可保障柑橘产业的持续发展,才能得到种植者的信赖。

不少企业就以土壤健康和病害预防为切入口,打开局面。

肥料企业、经销商、种植户共同探讨柑橘未来发展

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就根据主要柑橘种植区的土壤情况寻找突破口。该公司市场部部长邹会宇表示,柑橘产业大规模种植基地的出现,对于农资企业来讲是一个机会。一方面,以往散户居多,肥料选择缺少专业性,易被不良厂家概念炒作欺骗。相比较下,大型基地选择肥料更加严谨,靠效果说话的企业很吃香。另一方面,规模种植为专用肥研发提供诸多利好:一是土壤差异化小,在新型肥料研发的配方调整上更能精细把控,二是市场推广便利。

该企业调研后发现,广西、云南等柑橘主产区,土壤酸化程度逐年加剧。碱性的硫基复合肥可改善土壤环境、保护作物根系,从而改善果品品质。邹会宇认为,此时开展大批量示范试验,让种植户看到实实在在效果,自然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陕西枫丹百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在作物病害防治上打造另一突破口。该公司董事长刘镇告诉记者,柑橘的暴发对于企业是机遇更是考验。

“所有种植户都需要优质农资产品,企业拿出自己的真本事,用实际效果说话,谁能够帮助种植户解决问题,自然能够得到种植户的青睐。”刘镇说。

枫丹百丽正在猛攻柑橘种植中的两个关键点。

第一是预防黄龙病等各种病害。“黄龙病至今为止依然无法得到解决,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排除非黄龙病所引起的黄叶。比如根腐病也可以引起叶片黄化,我们如果能够排除、医治其他病害引起的黄叶就可以大量减少柑橘种植户挖树的损失。”刘镇说。

第二是果品品质。刘镇分析道,现在的消费者是“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种植户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消费者认可。能够改善果品品质、改良土壤环境的好肥料自然卖得开。

“拿下这两个痛点,精准服务种植户,企业肯定能在暴发的柑橘产业潮中站稳脚跟!”刘镇说。

..........................................................................

本文系农资导报微信官方订阅号独家发布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订阅号:nzdbwx)

作者:姜颖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