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学好课件制作

 张福涛lu70kpm9 2017-12-24

一直因为这个题目很大而拒绝去思考这个问题,但这也确实是很多想学课件制作的人最想问的一个问题,它并不好或者说不好回答,又无法避免,那就说说我认为学好课件制作至少注意的问题:一是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课件,二是知道用什么方法(技术)做这样的课件,三是知道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

一、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课件

做一个什么样的课件,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件,什么样的课件是一个好课件,很多学习课件制作的人开始时并不明了,也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课件的技术和形式上,这就有些舍本求末了。明确自己的教学问题,知道要做的课件要解决什么教学问题是做课件的首要问题,也是后续一切设计的出发点,是教师学习课件制作的最大的优势,但很多老师却没有好好利用这个优势,而更多去考虑课件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课件是能够解决教学问题的数字化材料。能够解决教学问题是我们制作课件的根本目的,也是评价课件的最核心标准。但如果我们连教学问题是什么,用课件适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都不清楚,怎么去谈课件制作呢?课件绝不是教学内容的复制,不是把内容简单的数字化。通过知识加工,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是利用课件解决教学问题常用的方法。

我经常举一个柴静在记录片穹顶之下中的一个片段来解释做课件的原因。


当文本内容不容易理解的时候,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些内容呢,使用课件就是选项之一,而且是一种比较适当的方法,但课件能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的内容,取决于课件设计时对内容进行的知识加工


记录片中通过一段动画,解释了PM2.5及空气环境污染对人的呼吸道的影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上述文字的内容。

正是因为已有的学习材料(教材等)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要做课件帮助学生理由,如何让内容容易理解,这就是课件的优势(相比印刷材料):数字化多媒体化比印刷材料有更多远的表达方式,链接非线性组织材料的方式也更容易实现材料的结构化处理...我们做课件就是让原有的抽象内容直观具体化,让没有结构的内容结构化,让繁杂的内容简明化....这就是做课件时的知识加工,这也是提高自己课件制作水平的基础,如果你还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就可以先放下那些工具、配色、交互....好好地想一想从自己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上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件,至少能保证你不会做一个连自己都不会用的课件。(现实中这种情况很长见,很多人为参加一个比赛去做一个课件,但这个课件自己可能都不用,我以前就自己做过一个自己都没有用过的安徽省一等奖课件《摄影教程》)。

如果从撇开课件的内容加工的优势,从教学活动支持角度来寻找课件的作用功能则更能扩展课件制作的视角,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

一句话,教师需要一个能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课件,能够解决教学问题的课件才是有实用价值的课件,才是好课件!

二、知道用什么方法(技术)做课件

知道自己需要样的课件,后面就要考虑要如何制作(实现)它了,否则再美也是空中楼阁。但对于课件中要实现的一些形式,一些功能则工具、方法和层次多有不同,是需要自己好好选择取舍的。比如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分子结构,可以为分子式画出结构示意图。

这种结构可以用画图软件画,也可以用PPT画,也可以用专用的化学工具软件来生成。也有人会认为用三维仿真工具更好,甚至有人觉得模拟真实显微镜能提供一个直接观察水分子结构和运动的情境更好,这些方法在难易实现复杂度上有非常大的不同,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工具,评价课件并不完全在于技术之“高低”,形式之“精艳”而是在于内容讲解加工之“独到”所以对于不是从事信息技术专业或艺术设计的学科教师学做课件应尽可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放在对课件内容的加工上,这也是教师做课件的优势

1、选择简单的自己能学会的,或者花少一些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学会的。

学校近些年来信息化设备变化很快,课件形式和应用方式也有很大变化。一些新的课件制作工具也层出不清,但从教师制作课件需求功能来说有两个核心:一是能够实现多媒体集成功能,也就是说能够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声音进行一定的加工、组织,这样来实现课件的内容加工;二是要实现课件内容的呈现控制和演示,这样来实现课件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使用。

具有这样功能的多媒体软件很多,PowerPoint、FLASH、VisualBasic、TOOLBOOK、AuthorWavre....其中一线教师最容易掌握学习的当属PowerPoint,虽然它在交互功能上有一些限制,一些教师会选择其它工具,但是也应当学习的精力放在上述介绍的两个功能上:多集体集成和信息控制

2、选择通用大众化的。

很多人在学习课件制作时,会因为一些工具形式的新颖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比如现在有一些手绘软件,能够将输入的文字、矢量图形模拟手写的过程,初看很别致,但对于课件内容理解有什么帮助呢?没有!除了在绘制过程中提供了为观看者提供了一些引导和思考的时间,对于内容的理解好象没有什么帮助,而这我们很容易在其它课件制作工具中通过控制信息呈现顺序和时间来实现。如果你不是从事类似美术教学的老师,为什么要花时间和精力学手绘软件呢?

再如现在关于类似PowerPoint媒体演示工具有很多,比如Prize、focuSky、斧子演示,这些工具除了在演示过渡上提供了更多效果外,它对你进行教学内容加工有什么强于PowerPoint的帮助吗?如果没有,你只是好奇它的缩放效果、惊艳于它的切换炫丽、那完全没有必要学用这些工具来做课件,因为它并不能帮助你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反而会造成课件的后期修改、共享发布诸多不便。PPT课件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在很多环境下它都能正常使用,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能学会)编辑修改。FLASH也流行过,但要有源文件、要编译才能修改,又不能在手机上展示,现在用FLASH做课件的人就越来越少。

对于课件制作工具,不需要追潮求新,选择简单易学易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容加工上才是教师学做课件之道

3、选择易于接受的媒体形式

很多人说做课件很难,要会技术,还要懂艺术,是的,仔细想想确实是。但还有一句名言: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的人,设计并不追求原创,技术也不是要求多先进。而通过模仿,可以很容易在课件中实现或应用这些已有的设计成果。特别是通过影视作品、自媒体、短视频、公众号、博客...可以借鉴到很多内容加工和呈现的方法(形式)。比如下面的友谊小船,你就可以借用来表达教学中任何“三段论”内容。

个人认为教师选择课件或信息技术工具,越简越好,在使用上也要追求简单。工具简单易学易用,也能提高课件制作效率,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课件制作中来,方便后期修改,提高课件共享、共用范围。从形式上建议做小课件,做容易修改的课件,做能够重复使用的课件。课件是在使用过程中完善的,这是也做为一线教师的优势,很多企业、公司做出很多精美的课程资源,但并不一定实用,而且基本都是一次性的,不一定符合教学使用需求,使用中如果不能及时修改,做为一线学科教师做的课件就会比企业做的课件更有应用价值

三、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

有了工具,有了方法,做课件仍然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其中很多花在素材的搜寻和加工上,很多教师做课件会为没有想要的素材发愁,想找的东西没有,找到了又无法用。百度一个图片:有水印,找一个视频中间有广告.....

如何更好地利用好素材是提高课件制作效率一个重要因素,学习课件制作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素材使用习惯。

1、不依赖模板,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就是最好的模板。

不论是为参加比赛,还是为了做什么,现在人已经养成了做一个东西,先上网搜一搜的习惯。做一个PPT,先上网找个模板看看,做课件也是,先找个别人做的课件来看看,最好还是获奖的课件参考参考(有时只是说为了参考参考).....这并不等同于我上述所说的借鉴和模仿。套用模板并不是学习课件制作的好方法:选择模板浪费时间、套用模板限制思路、特别是现在这种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早或晚都会有人知道这是别人的模板。做课件版面实际非常简单:内容 标题 修饰元素(主题相关) 导航,就在一个空白的页面(舞台)上把它们排版一下即可,它好与不好,不在于模板用得好不好,还是在于内容加工得好不好!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不论是自己做课件或是PPT都不会直接套用别人的模板(可以借鉴版式),也删去了电脑硬盘中大多数模板,在这里想对一些朋友说声对不起:很多人让我传一些模板我没有回复,因为自己现在真的没有什么模板。

2、不依赖百度,创建自己的资源库

找一个播放按钮,百度一下。以后再做课件需要播放按钮,应不要再百度了。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一个人的信息素养高低和他使用百度次数负相关。但现实课件制作过程中,我们在搜寻课件素材上花了太多太多重复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能在搜索获取素材后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就可以大大减少重复搜索次数,比如对下载的素材做到分类、命名、备份等,积累时间长了有了自己的素材库,做课件就更方便更高效了。下图自己用百度网盘做的课件素材库。

用好素材,根本上就是解决素材重用和积累,对素材文件名要做到见名知意,对素材文件要事先处理,而不是到用时再花时间处理,比如框架素材,就要保证其中间透明且为png格式,这样无论在什么情境下都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而不用在找图像处理软件花时间去加工。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专业需要不同的素材,希望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课件制作过程中都能积累创建自己需要的专业素材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