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春秋时期的许国只被封了一个最低等的男爵爵位?

 思明居士 2017-12-24

回答这个问题,就首先要搞明白,周代到底有没有实行所谓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制度。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经典,比如《周礼》中,将周代的诸侯按照公侯伯子男,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又配上相应级别的礼制,井然有序,相当有系统,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这是一套太过理想化的体系。事实上,近代以来,傅斯年、顾颉刚、郭沫若等学者,已经开始利用金文材料重新审视五等爵制了,他们认为,公侯伯子男并不属于同一个称谓系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五个称谓有的的确是指爵位,但是有的仅仅是一个尊称而已,因此这样构建起来的五等爵制,无疑是很值得我们怀疑的。

在商和周,侯与男可以确定是两个爵位的名称,其中侯的等级较高,身份比较特殊,而男则用来指称等级较低的诸侯。而公是对年长、位尊之人的尊称,与侯、男专为诸侯的爵称不一样。伯与公的情况类似,通常是首领及君长的尊称,因为伯往往指的是排行最大的人。而子则为族长及宗子之称。

回过头来看题主所问的问题,就可以对许国的爵位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了。许国虽然与齐国、申国、吕国一样,皆为姜姓。但是其国家不大,等级较低,因此被封为男爵也属正常。而楚的分封,《史记》里面也说是“封以子男之田”,可见其爵位也是男爵,同许国一样,都属于低等级诸侯。至于其余的,题主可以自推,不必过多解释了。

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个等级:

王 在周王朝辖区内,主要是指周天子而言。春秋金文中的称王诸侯,仍限于同周室关系较疏的蛮夷君长,即徐、楚、吴、越四国。

公 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称公,所见有周公、召公、毕公、明公、井公、毛公、芮公等。

侯 西周春秋时代行用最普遍的爵称是侯。金文所见主要是周初始封的周姓诸侯。称侯的异姓国君,大都是周初褒封的前代帝王之后,或者早已存在的“先封”之国。

伯 西周时代称伯的诸侯,多为文献记载较少的小国之君,有的是畿内封君,如荣伯、夷伯等。

子 金文中的子明确属于爵称的,主要有北子和沈子。文献中其他诸子,尚无金文印证。

男 《春秋》所见男爵仅有许国,这就回到了主题。许国是由尧帝时的“四岳”(四个强大的部落酋长)之一伯夷的后代所建立,因为战功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封许文叔于许(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建立许国,国君为姜姓,爵位为男爵。因许文叔非周王室宗亲也不是周朝廷重臣,更没有“先封之地”,仅为部落酋长因战功受封,因此爵位较低为“男爵”,封地也相对较小仅为三十里,国力羸弱,这也是后来许国屡屡被强国所欺最终为楚国所灭的原因。

1 赞 1评论
分享
举报

无需怀疑周室易换制度化的“公侯伯子男”的初衷,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等级高低贵贱地位的尊称。这是讨论类似问题的前提条件,否则无法回答此类被历史故事情节“复杂化”了的事情。

这个简单的前提条件就是周室易换人才晋升(千万别忽略了举荐贤能人物,晋升的科举制度化之大周制度)的规矩:楚国为男爵地位最低,齐国为子爵地位(并非不是侯爵,乃自封的僭越),秦国为伯爵地位,晋国为侯爵地位,而只有中土宋赵郑韩卫五国才属于公爵地位。

这就是所谓的四柱(东西南北岳支撑朝政)维持礼义廉耻的秘密,故而,那些忽然冒出来了的这个那个爵位,通通都是后来人才库存多了,不够位置分封制度化的暂时另封的“爵号”,以便日后再说上位的意义。总之,就是一个僧多粥少的权力游戏,人人追求加官进爵的权益后继争夺战是也。

许国处于楚国(东南)与齐国(正东)之间,既不够子爵地位,又不愿退回楚地原点,可能勉强搞出来个“许诺言行”之国祚,将来齐王职位的副册封号吧?类似此类的小诸侯国越搞越多,甚至处于失控到礼崩乐坏的社会格局吧?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梦想家时代,就是一场场你争我夺的权益后继者的游戏,个个都认为自己经历了考验,理应有个分封制度化的爵享,否则不公平等等理由,就是说白了都是黄帝一脉相承之统治阶级性的争执。

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贤能人物上位的机制,也是经常看到什么人物,不知何因被人撵得四处奔波逃亡,还不是都为了一个区区的爵位封号的权益后继罢了,没有什么内容范畴方面的秘密。

最后讲下许字的构造原理,午马之言也,是什么意思?即是七星齐国马牧之言,“许诺”什么内容一词的真实来由吧?

恐怕是许诺给你一个晋升齐国“马牧”的承诺安慰吧?那么将来男爵地位就会变成了子爵地位了。

不知讲明白没有?欢迎留言探讨一下。。。

0 赞 1评论
分享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