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讲座︱怎样写好记事文章

 玉米人77 2017-12-24


        写人记事是记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练习写作首先要学习的。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那么,怎样写好记事文章呢。下面,我跟大家谈一谈记事文章的写作要领。


        一、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文六要素一般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其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写好事情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记事类文章的重要部分。这三者之中,也不能平均使用力气,而应有所侧重,有详有略。一般而言,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可以相对简略一点,而事情的经过应该写得详细一些。


        举例1:我的习作《偷桃记》(《深圳晚报》2014年6月12日第B13版)。这篇文章写的是我小时候跟小伙伴们偷人家桃子的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得比较清楚。


        事情的起因:炎炎夏日,我们几个小伙伴避开大人们的视线,偷偷玩水。又渴又饿之时,我们想起去附近的桃园买几个桃子吃。等到了桃园,发现桃园主人不在。


        事情的经过:我们几个小伙伴抵挡不住鲜桃的诱惑,纷纷上树偷摘桃子。“手忙脚乱中,每人摘了上十个桃子,心里慌,手也哆嗦,有些桃子就掉到了下面的堰塘,在水面激起扑通扑通的声音,更是让人心里发虚。”“我们赤手空拳,没带任何工具,偷摘的桃子没有东西装。阿亮想到一个办法,他把自己的短裤管用手各拧成一个疙瘩,向里扎紧。把桃子放进裤裆里面,一下子放进去十几个。”


        事情的结果:桃园的主人潘跛子突然从潘家湾向桃园赶来,他边跑边喊。“我们纷纷跳下树,拿起放在地上的桃子就跑”。慌乱之中,我们人手只拿了五六个桃子。潘跛子没有追上我们,也没有跑到湾上来找大人们告状。小伙伴们一颗颗悬着的心才稍微平静下来。


        举例2:我的习作《撒麦种》(《襄阳晚报》2014年10月28日第27版)。写的是我读小学时候上学路上的一次恶作剧。

 

        起因:邻近生产队的犁不小心铲了我们生产队的地,我们在狭隘的集体主义思想支配下,想到要“报复”邻近生产队。

 

        经过:我们恶作剧地把堆放在邻近生产队地里的麦种给胡乱撒得七零八落。该生产队队长发现后找到学校,情绪激动地表示要找我们生产队学生“算账”,还表示要用绳子把我们一个个都捆起来送到公社去。

  

        结果:在学校校长和风细雨而又严肃认真的批评下,我们受到了教育,认识到了错误。


        二、处理好事情跟人物的关系

 

        记事文章,一般情况下是离不开人的。同样,写人的文章,也需要写到事。区别在于:写人的文章,是通过事情(通常情况下不止一件)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行;记事的文章,通常记叙的是一件主要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人物当然也会写到,但不是文章重点。记事文章,事情应该是主体,人物是为事情的发生、发展服务的。


        举例1: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里面也有记事,但是都比较简略。通过“谈论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等几件事,来赞扬鲁迅先生“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与敬爱之情。


        举例2:孙犁先生《报纸的故事》。写的是作者孙犁先生青年时代失业在家期间想订报纸、订上报纸、阅读报纸、利用报纸的一段往事。全文着力于订报、读报、用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涉及到作者的妻子、父亲、送报人等人物,但都是紧紧围绕“订报、读报、用报”等事件主线展开的。


        举例3: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写的是一位“博鸡者”为被诬陷的地方官打抱不平并同群众一起斗争终于获胜的事。事情的起因和结果,作者着墨不多,但事情的经过却写得具体详实,曲折生动。一波三折,峰回路转。“博鸡者”行侠仗义、机智善谋、敢作敢为的形象在明快的叙事之中也得到充分的展示。


        三、把情感和意义寓于事情中


        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时候,记事跟写人一样,也是为了达意传情,分享体验。不论是事情中体现出来的“正能量”,还是“展示”孩童时代的“恶作剧”,都在或隐或现地传达情感与意义。


        举例1:莫怀戚的《散步》。写的是一家四口散步的琐事。但在这平凡普通的日常事件中,却流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尊老爱幼,责任担当等等,都在看似简单的事件中悄然蕴藏。


        从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到出现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矛盾:“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找不出一个两全的办法,决定委屈儿子,想要顺着母亲的意思“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到了不太好走的地方,“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这其中,浓浓的亲情在作者的笔端悄然倾泻,有心的读者很容易感受到这一点。于是,文章的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这一举动乃至整个文章的意义得到自然呈现和升华: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举例:2: 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的是他童年时候的往事,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从百草园里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到长妈妈讲的赤练蛇的故事,再到冬天的时候捕鸟,作者对“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的百草园的深情和喜爱蕴含在字里行间。

 

        在三味书屋,作者除了读书、写字、对课等有了管束的学习外,也是可以到三味书屋后面的一个园去玩的。这个园“虽然小,但是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还有,当“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我们在下面偷偷游戏玩乐。有的是“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不论是跟同伴们悄悄到“小园”中玩耍,还是在课堂上各自偷偷游戏,这些,“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的韵味”(王瑶语)。

 

        四、围绕文章主旨来写事情

 

        记事的文章,要注意用心选材,要讲究详写略写。写出来的“事情”,应该都是跟文章主题、主旨密切相关的。而那些不能体现和突出主题主旨的事情,不写或者一笔带过。


        举例:朱自清先生《背影》。作者抓住父亲为作者买橘子的事情,紧紧围绕父亲的“背影”着笔,是因为父亲的“背影”触发了作者的情感。在父子同行的这段短暂行程中,一些事情都略写或者干脆不写,是因为它们跟父亲的背影这一主题、主旨无关。叶圣陶先生在评论这篇文章的时候,对这一点讲得非常清楚、到位。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背影(朱自清)》一文中,提醒读者注意:(朱自清)父子两人到了南京,耽搁了一天,第二天渡江上车,也有大半天的时间,难道除了写出来的一些事情以外,再没有旁的事情吗?那一定有的,被朋友约去游逛不就是事情吗?然而只用一句话带过,并不把游逛的详细情形写出来,又是什么缘故?缘故很容易明白:游逛的事情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所以不用写。凡是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的事情都不用写;凡是要写出来的事情都和父亲的背影有关系。


        所以,写好记事文章,还需要围绕中心和主题认真选材,哪一件或几件事情能够反映和表达主题、主旨,就要详写、重点写。否则,就要略写或者不写。不能够事无巨细,尽情罗列,如同记流水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